文档详情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法与技巧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79KB
约10页
文档ID:455839066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法与技巧_第1页
1/10

一、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 到分离, 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 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 过程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 石油醚系统; 极性较大的用甲醇: 氯仿系 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 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 200-300 目硅胶,称 30-70 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 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 硅胶,用烧杯量 100ml 也可以2. 搅成匀浆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 /乙酸乙酯 /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 是氯仿 /醇体系,就用氯仿拌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 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 /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 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 的醇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3. 装柱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 1/3 体积石油 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 柱中4. 压实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 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 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 9/10 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 都应进行这一步, 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 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 萎缩产生开裂5. 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海沙是没必要的上样后,加入一些洗 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 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6. 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 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收集的例子: 10mg 上样量,1g硅胶H, 0.5mI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 20-50ml 收一馏分7. 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 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 1-2 个数量级8. 送谱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如果样品太少 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 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 可除去氢 谱 1.5ppm 左右所谓的 “硅胶 ”峰二、柱层析分离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 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 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 所以下 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一: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 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 但是会 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 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 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 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 但 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 (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 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 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 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 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 就几乎再也没动过 减压的念头了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与常压柱类似, 只不过外加压力使 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 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 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 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二: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 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 ,这样相 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 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 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如 果样品层只有 0.5 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 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 不过这些成本相对 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 (有些不环保的说, 不过溶剂回收重蒸 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 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 rf 在 0.2〜 0.4,杂质相差 0.1 以上),就可以 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 X 20cm的柱子); 如果相差不到 0.1 ,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 3cm 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三: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 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 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 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 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 小心不为 过。

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 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 循 schlenk 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 schlenk 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 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 schlenk 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 哪,也就可以省些了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 schlenk ,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因为硅胶中有 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 很容易是样品分解, 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 含磷化合物 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 中性和酸性的, 选择余地比较 大,但是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 HF254 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 了,没有验证过哪位做过可以提出来大家参详参详四:关于湿法、干法上样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 也可以用二氯甲烷、 乙酸乙 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 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 很多样品在上柱 前是粘乎乎的, 一般没关系 可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 这 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 而样品本身又是比较好的固体才会发生, 这就应该先重结晶, 得到大 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 如果不能重结晶, 那就不管它了, 直接过就是 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

有些样品溶解性差, 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 (比如 DMF,DMSO 等, 会随着溶剂一起走,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 ,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 了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 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 证在旋干后, 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 (那说明有的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五:溶剂的选择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 乙酯文献中有写用正己烷的, 太贵了,除非特别需要不要用不然银子 哗哗的, 流的比淋洗剂还快, 不过因为极性很小, 有时还是非它不可 乙醚也可以用, 但是就是容易睡觉, 注意保持清醒别让溶剂流干了, 那样柱子也就不爽了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要知道,它和硅胶的吸 附是一个放热过程, 所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 的时候会好一些 甲醇据说能溶解部分的硅胶, 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 素分析的话要留神, 应该经过后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其他的溶剂 用的相对较少,要依个人的不同需要选择了 由于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剂多是大包装的(便宜嘛) ,我们这里是 用 10 升或 25 升的塑料桶装的,就要注意这些工业品的纯度是较低的 经常能够从送来的大桶底部看见有色的杂质, 其他的杂质就可想而知 了,所以在比较严格的柱分时就要对溶剂重蒸。

当然过原料时就可以 免去这一步了,反正下面还有提纯的方法另外溶剂在过柱子后最好也回收使用, 一方面环保,另一方面也能 节省部分经费, 缺点是要消耗一定的人工 这里要注意的是, 一般在 过柱同时进行的是减压旋蒸, 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例由于挥发度的不 同会导致极性的变化, 一般会使得极性变大, 在梯度淋洗时比较合适, 正好极性越来越大了 在过完柱子后, 溶剂最后回收要采用常压,因为在减压旋蒸时会有部分低沸点的杂质一起出来, 常压时就会 减少这种现象,如果杂质和你下面要过的样品有反应那就惨了六:关于操作问题1、 装柱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品中的,可 以采用四氟节门的 干法和湿法装柱觉得没什么区别, 只要能把柱子 装实就行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走的太 慢),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 书中写的都是不 能见到气泡,我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些小气泡没太大的影响, 一加压 气泡就全下来了当然如果你装的柱子总是有气泡就说明需要多练习了 但是柱子更忌讳的是开裂, 甭管竖的还是横的, 都会影响分离效果, 甚至作废!2、 加样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 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 待溶剂层 下降至石英砂面时, 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 然后再打开活塞, 如此 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

加入淋洗剂, 一开始不要加 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就够了),再加压, 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3、 淋洗剂的选择 感觉上要使所需点在rf0.2〜0.3左右的比较好不要认为在板上爬高了 分的比较开,过柱子就用那种极性,如果 rf 在 0.6,即使相差 0.2 也不 容易在柱子上分开, 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状态, 可以通过公式 的比较: 0.6/0.8 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 0.2/0.3 )的三次方或四次 方大4、 样品的收集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 所以如果 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 就不容易流出 这样就会发生, 后面 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 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另外,收 集的试管大小要以样品量而定,特别是小量样品,如果用大试管, 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 wuwu 如果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 大5、 最后的处理柱分后的产品, 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溶剂, 其中的杂质也会累积到 产品中,所以如果想送分析, 最好用少量的溶剂洗涤一下, 因为大部 分的杂质是溶在溶剂里的,一洗基本就没了,必要时进行重结晶。

另外,再过柱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气泡, 一是和使用的溶剂有关 如果是易挥发的溶剂,如乙醚、二氯甲烷等,在室温稍高的情况下,很 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在室温高的时候,可以选择沸点较高,挥发相对小的溶剂 还有,使用混合溶剂时, 使用的两种溶剂的沸点应该相差不大,如: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 而乙醚却要选择 30 - 60 的石油醚二是:不论是用带砂板的还是塞棉花的,在装柱之前 都要将空气用加压的方法将空气排干, 这样就可避免柱中有空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