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二次模拟考试 广东深圳卷(原卷)2024届中考语文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455823772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第二次模拟考试 广东深圳卷(原卷)2024届中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 第二次模拟考试 广东深圳卷(原卷)2024届中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 第二次模拟考试 广东深圳卷(原卷)2024届中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 第二次模拟考试 广东深圳卷(原卷)2024届中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 第二次模拟考试 广东深圳卷(原卷)2024届中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第二次模拟考试 广东深圳卷(原卷)2024届中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第二次模拟考试 广东深圳卷(原卷)2024届中考语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广东深圳卷)语 文(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的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书写(3分)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 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整洁。一、基础(25分)阅读下面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9分)。家国情怀(n)古不变地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家,为我们提

2、供了【甲】生命的土壤;国,为我们筑起了【乙】风雨的屏障。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丙】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祖国建设(pn)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丁】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建设。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最真挚的情感共识和最浓烈的精神底色。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n( )古不变 屏障( ) pn( )勃发展2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滋润 【乙】抵御B【甲】滋养 【乙】抵御C

3、【甲】滋润 【乙】抵制D【甲】滋养 【乙】抵制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画线句中,“为了”“抛”“热血”三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介词、动词和名词。B从结构上说,“家国情怀”“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精神底色”都是偏正短语。C【丁】句有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应该将“奉献”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D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单句,不是复句。4【丙】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修改意见是: (2分)学校开展“人无信不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5-7题。(6分)5.【“诚信”连对】A组同学搜集了3副关于“诚信”的对联,但顺序已乱。请你根据对联的特点搭配这三副对联,要求先上联后下联。(3分)拼搏刻苦,

4、治学当以竹为师 世事万千,唯诚实能成大事 宽以待人,无边浩海堪为镜成而守信,有信大潮可作师 诚信善良,立品毋忘松作范 人生百岁,只善良可济苍生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6.【讲“诚信”故事】B组同学们整理了几个“诚信”典故,聪明的你,请把这些典故填入语段中,最合适的顺序是()(2分)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他通过 ,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使变法很快推广实施下去;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他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这就是 :普通人也有着信守诺言,说过的话就一定做到的故事,

5、最典型的就是 ,他用生命向世人宣告:“信约重于生命。”尾生抱柱 立木为信 一诺千金ABCD7.【制作“诚信”报】C组同学们制作了以此次活动为主题的手抄报,并撰写了一则新闻。请你帮C组同学拟写一个新闻标题。(1分)下午班会课,九(1)班全体同学与班主任老师在教室召开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此次班会旨在提倡同学们塑造诚信的良好品质,在生活中坚持“诚信为本”,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班会首先由班主任老师给大家宣讲了此次班会的目的、内容以及诚信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诚信应考。随后,班长与团支书分别阐述了自己对诚信的见解。接下来,班级同学踊跃发言,内容涉及学习、工作、生活等。结尾时,班主任老师总结

6、大家的发言,并鼓励我们自尊自信,做个诚实守信的人。8.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0分)(1)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2)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3)挥手自兹去, 。 (李白送友人)(4)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5)怒而飞, 。 (北冥有鱼)(6)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7)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对卖炭翁进行外貌描写的句子是: , 。(8)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二、阅读(47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14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7、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三章)【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为禽。(选自吕氏春秋)【注】范蠡(l):人名,越国大

8、臣。籴(d):买进谷物。夫差:吴国君主。禽:通“擒”,捉住。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生于忧患 而王何患 不思后患 敌国外患B举棋不定举于鱼盐举国上下不胜枚举C智寡才轻郁郁寡欢鳏寡孤独轻诺寡信D请食于吴丰衣足食食不裹腹锦衣玉食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王 何 患 焉 今 之 饥 此 越 之 福 而 吴 之 祸 也。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以议

9、论为主,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严密。B.乙文叙写“夫差为禽”的故事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突出越王的知人善任,吴王的智寡才轻、不思后患。C.甲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事业。D.乙文详写了“请食”前勾践与范蠡之间的人物对话,略写了“请食”的经过,详略得当,突出主旨。13.有人认为“艰苦的环境有利于成才”,也有人认为“优越的环境有利于成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加以阐述。(3分)(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7题。(12分)材料一:科学思维是形成生命观念的重要途径,是认知动机、认知行为、认知方式和认知品质的统一。

10、科学思维的表现形式是科学思维方法,即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的关系需要一定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中学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是指逻辑思维,包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批判性思维,是形成概念、建构模型的重要思维方法。逻辑思维在概念的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概念的建构要用到多种逻辑思维方法,其中分析和比较是基础的逻辑思维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建立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的。抽象程度越高的概念,用到的逻辑思维方法就越高级。 摘编自生物学教学(第43卷)第11期材料二:认知动机是科学思维的起点,只有在“崇尚真知,追求科学知识、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才会相信科学,进行科学分析,产

11、生“尊重事实和证据”的认知行为,“尊重事实和证据”是科学思维的前提;认知行为如何具体落实为认知方式呢?进行“正确的逻辑分析和推理”是认识事物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核心;在认知的过程中,需要坚持质疑和批判的认知精神和品质。由此可见,认知动机、认知行为、认知方式、认知品质,是逐级提升的,体现出科学思维鲜明的逻辑层次。而认知品质在科学思维的全部过程之中得以体现。 (摘编自吴成军试论科学思维及其在生物学学科中的独特性)材料三:有人之所以会觉得物理枯燥,除了学科本身的严谨特质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第一次接触物理时一般在小学、初中,这时的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科学认识还不够全面,如果追问得够深入,所有关于“为什么”的问题

12、都会以“不知道”而告终。但当你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把生物切片,每一个过程都是化学;把化学切片,每一个过程都是物理”,你是否又会觉得知识有趣了起来?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科学认识更加全面,从而获得有趣的知识体验,这正是科普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科普“飞入寻常百姓家”,到“润物细无声”养成科学思维,我们可在观念、内容、方式上持续发力。一是从理解科学到参与科学。当前,技术飞速更迭、信息海量泛在、万物万众皆媒,青少年科普模式也正从传统的知识导向转变为科学思维导向。因此,亟待从科普观念上进行调整,即不仅要重视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更多传递知识本身产生的过程,更加注重青少年科学思维养成、科学精神培育以及

13、创新能力培养。二是用研究科学的精神去做科普。由于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的限制,科学思维的养成不可能一跋而就。因此,要根据青少年的年龄和各阶段发展特点,鼓励引导各类传播主体在科普内容供给和科普方式上,强化科普思维养成意识,注重思维培养、方法训练等方面的优化设计,用研究科学的精神去做科普。三是创造性的科学锻炼不可或缺。从科普实践的角度来说,科学普及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更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激发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光明日报2023年6月14日)材料四:培养科学思维是中小学学生学习的主攻方向。首先,培养科学思维是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是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工程。其次,科

14、学思维是面对未来新情境、新问题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养成科学思维,在未来不确定的社会中才能得心应手、迅速适应。再次,科学思维还是学生未来创造幸福生活的必须,有了科学思维,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创造生活、享受幸福。最后,科学思维是引领教师正确地教、学生正确地学,真正摆脱单纯知识学习记忆、为了考试而简单机械学习的必由之路。学生只有摆脱了知识立意的学习,科学思维才能得到培养,简单、机械、碎片化知识学习方式才能够被根除,学生的学习才能走向创造,学生才能够真正走向生命的自主成长。(“中国教育新闻网”)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生命观念形成的主要途径就是科学思维,中学生学习的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是逻辑思维。B物理学科严谨的特质会让我们觉得其枯燥无味,而科普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帮我们摆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