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洪桥古桥,探寻文明密码”——走近水乡的古桥主题活动报告 [内容摘要]家乡洪桥原有两座古桥,已经倒塌消失了家乡其它的古桥会是怎么样呢,我们进行为期近三个月本次实践考察寻访活动调查表明,家乡有古桥有33座,现保存的有33座,这其中两座古桥已经出现松动倒塌的危险,其它尚好调查发现,家乡的古桥文化资源丰富,有各种关于桥的故事与传说,令人遐想;每座桥的楹联,值得细细品味,令人叹服另外我们还发现两座重建桥的桥名需要改正在本次活动中,通过我们的讲述和寻访,把古桥的历史、故事进行深度挖掘,让全镇人民能走近古桥,直观感受古桥价值,提高群众的古桥保护意识,发动古桥所在地的干部群众、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积极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姿态,加入到古桥保护队伍中来,为江南的水乡守住“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一、调查背景与目的:我们家乡叫做洪桥古镇洪桥,历史上曾称鸿桥,因境内河港交叉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以水产风味浓、桥梁众多而取名家乡其它的古桥会是怎么样呢,究竟数量有多少,牢固状况怎样呢?所以专门进行组织了本次实践考察与调查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走访、上网搜索等活动,了解了家乡古桥的现状、历史,曾经的传说,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为保护家乡古桥献计献言等活动,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激发保护家乡历史文化资源的热情和责任感;通过系列的实践活动,增进了对我们家乡桥历史,桥文化的了解,丰富同学们的知识范畴,同时能有效地锻炼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调查对象及其范围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家乡现存的古桥古桥指的是桥龄百年以上的有些古桥已经倒塌消失,或已翻建的桥,为了记住桥文化历史,我们也在调查范围之内调查的范围是我们学校就读同学区域范围之内,主要是洪桥全域范围内22个行政村三、调查方式与分组分工主要分三个小组第一组:组长★ 包梦凡, 组员:车嘉楠、陈涛、陈耀楠、豆成、付利芳主要负责考察调查原衡山片的古桥第二组:组长★陈惠晶,组员:包梦云、蒋佳伟、蒋志坚、李旭杰、茆世权主要负责考察沿太湖一带的古桥第三组:组长★倪城杭,组员:马心怡、钱恒星、沈力宏、孙劲夫、钦淼主要负责考察调查原洪桥的古桥总负责,主要执笔人:陈惠晶摄影:潘家能、王晶波指导老师:李莉特邀顾问:周凤平老师四、调查内容1.主要是实地察看古桥桥名、结构、材料、桥的楹联;2.了解桥的地理位置、使用情况,安全状况;3.走访当地老人,了解古桥的来历,故事传说等五、调查过程:1.筹划准备(2014年10月3日至5日):主要讨论制订调查考察活动方案,落实调查内容及分组情况我们在10月5日下午,在学校小会议室召开了本次活动的第一次会议,全体寻访活动的18位同学都参加主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分组情况,以及活动的初步计划等。
陈云刚老师参加了会议,特别强调了活动的意义,以及活动时必须遵守纪律,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会议由陈慧晶主持2.考察寻访(2014年10月8日至2015年3月10日):寻访活动的主要过程,也是具体实施阶段10月11日下午,包梦凡、倪城杭、邵旭泽三个小组长,在总组长陈慧晶家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主要内容是发放调查问卷的纸,安排好自己家乡范围内古桥的桥名的来由,有关桥的传说与故事等李莉老师来关照,我们考察古桥时,不能单独小组进行,必须要有大人带领(确保安全)初步商量,由李老师带领集体考察古桥10月12日下午,由陈老师带队,我们一行6人在学校集中,之后骑着自行车从参观鴻桥开始,先后考察了道左桥、高宁塘桥、濂溪桥、两乡桥、六河桥、茂盛桥、王家坝桥、一来桥、迎箬桥、永福桥、永隆桥、圆通桥、臧家桥、永穰桥整整一个下午,我们骑车走遍了原洪桥镇,考察了所有古桥(15座)虽然十分劳累,但是大家非常高兴,因为我们收获是无价的呀10月18日下午,主要由第一、二小组成员组成,以及陈慧晶等13人,在李老师的带领下,考察原衡山片的古桥,我们沿途考察并寻访了宝庆桥、大头港桥、复兴桥、横山桥、花石桥、积善桥、涧湾桥、锁界桥、润泽塘桥、太平桥、万兴塘桥、兴茂桥、宜桥、义行塘桥、永福桥、永丰桥、震湖桥、震泽桥、观河庙桥、图影桥、碧岩村竹桥巷小桥等。
特别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在考察古桥“宝庆桥”时(光绪二十一重建),一位姓龙的伯伯听说我们在考察家乡古桥时,夸奖我们做得对10月19日下午,我们活动小组6个人,由陈慧晶任组长,前往我们的特约顾问周凤平老师家访问,聆听周教师介绍家乡古桥的故事周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为我们介绍许多关于家乡古桥的故事,我们真的十分兴奋又好奇,感觉家乡的桥文化真丰富!在周老师老师家,我们还看到了周老师收藏的一些古桥的条石,抚摸到了双桥的“桥耳朵”3.总结整理(2015年3月11日至3月25日):撰写修改调查报告我们先后四次召开各小组长的会议,对各小组调查后情况进行汇总与整理,特别是最后调查报告,由沈辉旺主要执笔,陈慧晶、倪城杭等协助,进行了三次大的补充与整理六、调查结果 1.古桥基本情况 三个小组通过两个多月的实地考察,拜访了十几个当地的老人,结合摄影、文字记录,网络查找等形式,整理出家乡古桥的基本情况(年代、结构、牢固情况、地理位置等)33座古桥,现保存33座 调查寻访表明,家乡目前保存着比较完好的古桥共有33座,已经翻建的有9座翻建的这些古桥已经不见了,已经被其它结构的桥代替,我们还是列入了,目的是我们能记住桥的“先辈” ,记住曾经的历史。
石板桥多,三孔桥多 现存家乡33座古桥的结构都是直梁石板桥,三孔的有26座,五孔的有2座1座是二孔的,一孔的有4座,洪桥区块先保存有古桥15座,均为梁桥,有高宁塘桥和六河桥两座五孔的梁桥,从体量来说应该列长兴县前列一来桥是很别致的桥与闸合一的闸桥,保存完整,在湖州境内都比较少见了我们了解到,横山现存古桥18座,还有2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拱桥也颇有特色弁山曾经在宋元是很多高士隐居之所,跟外界的交往与联系就多,因此在前往碧岩的涧湾路上发现有2座宋元风格明显的武康石桥,应该是那个时代的遗存站在横山的桥上,一抬眼弁山总在眼前,感觉颇好 桥的走向与桥名 33座现存的古桥中,东西走向的有25座,南北走向的也有8座大体也能反映出家乡河道交叉的地理特点 33座有记载的古桥的桥名中,其它9座是为了纪念某一姓氏,而取的名(占27.3%),例王家坝桥等而其它14座桥是为了寄寓一方平安或者家乡兴旺良好愿望,而取名的(占42.4%)例如永福桥、太平桥等另外在一个区域范围之内桥名也有相似的取名,高宁塘桥、濂溪桥、两乡桥三座桥就是在沿湖的一带 古桥大多处于“休生养息” 33座现存的古桥,目前正使用中,有18座,其它15座已经停止使用,一般都在古桥边上,建造了新的桥梁。
所以,总体上家乡古桥,已经处于“休生养息”当然由于古桥桥面都是台阶式,不便于现在的行车,所以也是原因之一2.给每一座古桥作档案记录在调查寻访中,我们察看了结构材料,长短宽度,牢固情况,地理位置,镌刻的桥名及楹联,同时也特别关心桥名的来历,听说许许多多的传说与故事(后有选编)通过几次的整理修改与论证,我们完成了33座古桥的档案记录另见附件4)3.建立古桥名片,传承家乡文化“每一座桥有自己故事与历史,每一座有自己的相貌与诉说周凤平老师语)鸿桥,三孔石梁桥,洪桥镇洪桥村洪桥自然村(洪桥老街道),中华民国重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清《长兴县志»:“鸿桥镇属平定区第十三图六十六庄,距城十八里其地向称僻静西连都家三乡诸荡,东接太湖烟波渺弥,议港纷歧,舟楫往来乃於趋避咸丰十年( 1860年)商贾麋集於兹,帆樯林立, 阛阓尘嚣,俨然一哄之市,延至於今犹备乡镇之一"两乡河穿镇而过,水路航行四通八达解放前后,一直是城东地区水乡码头道左桥,三孔石梁桥,洪桥镇古龙村导古土斗自然村,民国20年重建古名道姑土斗,相传有一道士和尼姑配婚,居此得名为道姑土斗以土斗名命村名旧时道姑成婚有伤风化,后改道姑为导古义行塘桥,图影村九百斗自然村,中华民国重建。
这座单孔石梁桥,桥两侧排柱上居然有两幅对联,面西:“北临震泽一湖漫、东近小桥三里目”,面东:“交过吴邑口来船、关锁太湖流溢水”十分难得涧湾桥,涧湾村西口沿溪涧上行400米,竹林边就是涧湾桥,桥面纵梁为带睑边弧形武康石梁,有卷云纹,具有明显的宋元风格宋元时弁山热闹一时,沿溪涧而上是上弁山碧岩的宋元古道,下行就是水路可通太湖从小梅口转而去湖州宝庆桥 横山桥村东仁自然村,东西向,光绪丙午年,光绪32年, 1906年重建桥南是一片开阔的水面,眺望弁山绝佳在桥墩的南北两侧的桥柱上雕刻楹联:北面的一对是:“北望吴江帆影稳;南接秀水檐橹声”南边的一对是:“家要长兴事早前去,人求清高心放平来”写得真是通俗易懂,又是精妙绝伦可惜我们发现家乡其它的桥,桥的楹联大多也有,但是已经模糊不清了七、调查后思考与建议通过调查与访问,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古桥淳朴与魅力,家乡古桥的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价值,也充分反映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同时唤起我们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增强同学们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感活动基本结束了,但是同学们热情高涨的参与情绪,令大家感动作为双桥人的下一代,我们有责任了解家乡“洪桥”的历史,33座家乡的古桥既有古建筑工艺上传承,更有着丰富的历史的故事。
桥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骄傲;是历史留给心灵的震撼同时我们也发现几个问题,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家乡的古桥,让家乡的古桥得以休生养息,让家乡古桥能够永远保存下去,让桥文化得以永远传承1.亟需抢修的古桥,应该列入计划尽快加固 家乡目前尚存的古桥中,有两座桥处于濒临倒塌的情况,十分危险两座是东风村钮家桥与日晖桥钮家桥的主要问题是桥墩已经裂开,其中三个石柱子,其中间的一根已经倒塌,桥堍两边的根基也是有所松动了六河桥是现存家乡跨度最大的5孔石板桥(51.7米),也是危险程度最高的一座桥,其突出的问题是桥堍的基石已经松动,已经脱落(见图片)还特别令人关注与担忧的是,日晖桥目前仍然在使用中,每天都有人当地人,从这座上来来往往2.立碑刻字,改正桥名建议对现存的古桥,在检修的基础上,立碑刻字,概述桥的历史,提升家乡文化建设的品位,同时提高家乡对古桥的保护意识建议更正两座古桥的名称,还家乡古桥名本来面目现存位于小沉渎村的“大头港”其实是“窦渎港桥”我们在调查时,好几位老人都指出,原来的桥名是叫“窦渎港桥”3.继承古桥文化,汇编《家乡的桥》出刊《灿烂的文化——家乡的桥》的板报,开展《知古桥,爱家乡》的主题队会,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古桥文化”的热爱之情,触动全体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我们结合“古桥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平时留心关于桥家乡文化现象,已经例如收集乡土风俗、民间传说、名人轶闻趣事,并做了记录已经初步汇编《家乡的桥》本次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组织有序,特别是每次各小组的外出考察古桥活动都有老师或家长陪同,使我们各项活动得到安全有序顺利完成活动得到学校领导,家长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李莉老师的全程指导与帮助,我们十分感动,深表谢意!附件资料1:本次课题组小组分工名单主要分三个小组第一组:组长★ 包梦凡, 组员:车嘉楠、陈涛、陈耀楠、豆成、付利芳主要负责考察调查东风的古桥第二组:组长★陈惠晶,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