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582163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基础,其前提是要为信用风险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一方面需要基于对影响信用风险各因素的正确分析,另一方面需要遵循指标选取的一般性原则。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标体系的充分合理应用和不断完善将逐步提升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能力。 关键词: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履约意愿;履约能力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发布,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商业银行业除了要与国内同业展开竞争之外,

2、还要面对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的挑战,因此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更紧迫。在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类金融风险中,信用风险是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对自己的信用风险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估和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信用风险的评估指标作为此复杂系统的输入项,对于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及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以指标选择原则为指引,以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为依据,构建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 1.科学性原则。即评估指标的选择、数据的选取和计算必

3、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2.全面性和独立性原则。即评估指标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既能综合反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程度,各指标间又相互独立,相关性小。 3.可行性原则。即评估指标所涉及的数据容易获取和计算。 4.可量化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及表述要尽量做到以量化研究为主,从而避免主观评价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经过研究发现可以将其概括为两个方面:贷款企业的履约能力及履约意愿。贷款企业履约就意味着银行能够在规定期限内收回贷款本息,该贷款企业不会令银行遭受因贷款而带来的损失。 1.履约能力。企业的履约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及发展实力的综合体

4、现,通常可以通过其财务情况体现。财务指标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客观反映,与一般技术经济指标相比,它具有更强的灵敏度和综合性。企业的管理模式及有效性各不相同,也很难评判,但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其财务指标的发展变动上,因此信用风险评估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对企业财务指标的提炼和分析。 2.履约意愿。企业的履约意愿包括企业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管理者履约心理的影响、金融监管环境的好坏对管理者履约投机心理的影响等等。基于以下两点考虑,本研究将履约意愿暂不作为指标体系构建的考虑因素。 其一,履约能力与履约意愿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经济环境稳定、法制健全、讲求商业信誉的社会

5、中,贷款企业有履约能力而不愿履约的可能性较小,此时,履约意愿可以内化于对履约能力的考察。其二,由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出发,所选指标要尽可能量化和标准化,履约意愿以中国目前的社会信用管理状况来讲,还不能达到对各贷款企业精确量取。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就集中于对企业履约能力的研究,即企业财务指标的选取。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由以上的分析及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归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指标体系可由以下四个方面,14个指标构成。 1.偿债能力。(1)流动比率:比率越高,说明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越强,一般认为,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流动比率为200%是比较合适的比率。(2)速动比

6、率:比率越高,说明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越强,但不宜过高,一般应维持在100%的水平。(3)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4)超速动比率:比率越高,说明变现能力越强,较速动比率能够更确切地反映立即变现能力。 2.营运能力。(1)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比率越高,说明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小。(2)存货周转率:综合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比率越高,说明借款人存货从资金投入到销售收回的时间越短。在销售利润率相同的情况下,比率越高,获利越多。(3)流动资产周转率:比率越高,说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

7、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4)固定资产周转率: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5)总资产周转率: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 3.盈利能力。(1)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比率越高,说明销售净收入中的利润越高。(2)净资产收益率:衡量企业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比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3)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4)资产收益率: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的净利润大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方面的能力越强。 4.贷款方式。贷款方式虽非企业的财务指标

8、,但在信用风险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各专家学者的重视。贷款方式不仅影响贷款企业的履约意愿,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履约能力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的时候不同程度的补偿银行因此所遭受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贷款方式是影响银行信用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结论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作为一个具有系统性、非线性等的复杂系统问题,传统的比例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线性方法已经不足以客观、准确地反映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指标体系的结构以及指标权数的确定应以基于复杂、非线性理论的人工智能方法为主,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对银行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

9、体系的不足。对信用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主要集中于定量的财务指标范畴,这一方面是基于对信用风险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一方面是源于中国金融信用体系的限制。这种评估体系结构,虽在一定的理论及实际条件下是科学、合理的,但是从长远考虑,中国商业银行在不断加强金融管制、健全金融法制的同时,对信用风险评估指标的选择应不断纳入环境因素、企业信用因素等更多非财务指标,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夏红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于立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小燕,钱建豪.中国企业信用风险

10、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9). 4Cebenoyan,A.Sinan;Strahan,Philip E.Risk management,capital structure and lending at bank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4,(1). 5陈元燮.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几个理论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00,(8). A Construction Research on Credit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ommercial Banks (School of Ec

11、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 Credit risk assessment is the basis and foundation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which need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ssessment of credit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On the one hand,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ris

12、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correct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credit risk,on the other hand need to follow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selecting index.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redit risk assessment model,credit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hould be fully rational applied and cont

13、inued to improve,so as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recaution of credit risk of our commercial banks. Key words: credit risk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implementation willingness; implementation ability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1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