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582055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关于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汇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宣传思想工作都要忠诚于党、服务群众。特别是作为基层的县委宣传部,就更应该要在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党管新闻,替党办事,为党说话的前提下,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我的体会就是要树立群众观点、满足群众、引导群众,从而才能真正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树立群众观点抓文化。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思想认识上的重视和提高是前提。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大力推进面向广大农村的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

2、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作好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基层宣传部门,直接面对群众,更加有责任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文化权益。要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到位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服务的对象。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接下去,我们将结合农村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村文化发展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要明确村干部的职责,确保村级基层组织及领导干部自觉担负起发展当地文化发展职责;二是目标管理机制。要把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纳入目标管理,使之“干有目标、运行有序、成效明显”;三是投入保障机制。建立起以村级投入为主、政府扶持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筹

3、资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筹资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特别是投资发展村文化活动场所的新机制和新格局,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有大的起色。满足群众需要送文化。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对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都非常重视,建设了一大批文化设施,但是作为农村基层,在总体上还是相对滞后。随着财力增长、城区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把文化阵地建设作为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着力点来抓。通过完善县、乡(镇)、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为广大农村开展文化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近年来我县就已经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在全部18个乡镇文化和253个行政村都建成了文化中心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了200多

4、个标准篮球场,开设了18个图书配送分中心和133个农村基层图书流通站。有了阵地没有活动不行、有了图书站没有对口味的书也不行。我们更应该要在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产品创作等后续工作上下功夫,多送一些群众需要的、喜欢的文化活动、产品下乡。所以我们每年都组织专业人员,精心编排适合群众品味的各类文艺节目,开展送戏活动;根据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组织文学、科技、实用技术等书刊,开展送书到农户活动;选择受群众喜爱的好片、大片,开展送电影进乡村活动,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看戏、看书、看电影难的问题。20XX年以来累计送戏下乡675余场、农村电影放映1.79万余场、送图书4.55万余册。举办县级大型文艺演出40余场次。激

5、发群众自觉作文化。送文化下乡,只能满足群众的一时需要,我们更应该搭建一个群众便于接受、乐于参与的平台,激发和引导群众自主参与、发起各类化文化活动的热情,把农村文化活动由政府主办这一单一模式向政府引导、群众自办的多元模式转变。一方面要发挥农村文艺骨干的带动作用,加大村级兼职文化员队伍建设,要广泛开展科技、法律、卫生、实用技术等培训活动,使村村都有兼职文化员,形成村级文化有人抓、活动有人搞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的宣传、教育、辅导和娱乐功能,增强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赋予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更强的生命力。20XX年,我县就根据广大群众对广场舞的喜爱和需要,及时邀请专家,组织了4期专题培训,深受群众的欢迎,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广场舞水平。到目前止,全县组织培训文化员、村文艺骨干、文艺积极分子达3000余人次,极大的提高了农村文艺骨干的文艺水平和农村文艺的整体水平,为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强大动力。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