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的探索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581314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的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的探索摘要: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生物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生物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三个方面对生物教学难点的突破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巧用拟人和比喻、优化教学手段和教材体系关键词:教学难点 新课程 课堂教学 探究 教学手段 拟人 比喻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或接受的内容。这些内容之所以成为难点,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知识本身抽象、复杂难以理解而成为难点。二是客观存在的属于宏观或微观世界,不能全面地、直接的感知,难于形成真实的表象而形成难点。突破难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有

2、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新课标实施以来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营造富有活力、智慧和情趣的学生氛围,使学生高效、轻松的突破难点,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愿与各位专家、同行交流共勉。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主动探究教学难点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将生物课程的重点放在生物学理论上,强调中学生物课程在学科体系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中也局限于对生物学事实和概念的记忆。并且通过题海战术来强化概念,突破难点。但这种方法最终使学生成为题奴,学生累,教师也累。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教师今天讲述的很清楚的概念,第二天提问学生,学生就答不上来,即使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而学生通过探究积极主动地获取的生物

3、科学知识,比通过传授获得的间接经验更容易为学习者所接受。通过探究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了解现有知识或理论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不惧权威、敢于怀疑、敢于创新是探究的本质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过程。学生在主动探究中通过自己设计探究的方案动手动脑“发现”了生物现象和规律,这正是学生创造力水平的有力表现。 因此,在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从而达到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在学生刚刚接触高中生物这一门课程时,就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好奇心来产生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分组完成探究。当然,一开始直

4、接让学生进行全过程探究的难度太大。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筛选,选择较简单的,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实验完成的探究,并且大致设计探究活动的层次:问题:1、问题 提出探究问题 作出假设 2、变量 确定自变量、确定因变量、确定需控制的无关变量 方法:3、实验方法 设计实验过程、设计表格、图表等4、实施实验 实验操作、观察、测量、记录结论:5、实验结论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提供证据、进行推理和解释、评价假设的正确性6、应用 提出新的假设和预测、结实和应用实验结论、提出新的问题在这六个层次的基础上,先给学生呈现每个步骤,再逐步从后往前减少教师提供的步骤。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一个“脚手架”,

5、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最终独立完成整个过程,并让学生自己丰富探究形式。比如,在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第一节生物课上,学生提到的很多生活问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鱼刺卡喉时,喝醋是否能解决问题?”这引起了学生很大的争论,针对这一现象,我组织学生课后分组利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先将问题分解为三块:喝醋对鱼刺的作用是润滑作用,还是保护伤口作用,还是软化作用?然后再一一验证,结果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证明了鱼刺卡喉后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伤口发炎。最后由学生自己完成的鱼刺卡喉的处理方法还获得了“自然科学小论文”一等奖。紧接着,蓖麻油防止蚜虫前

6、进的好材料盐碱地植物生长的奥秘等相继出现在学生的探究成果中。学生养成了探究的习惯,对生物课堂充满了兴趣。 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探究,自己完成光合作用需要光能。CO2的消耗。O2的生成的探究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的验证实验。同时,一些学生也大胆指出书本当中恩格尔曼实验的不足之处:认为这个实验也有可能是好氧性细菌喜欢光照而聚集在光照处,因此再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把载有细线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再通过显微镜观察,预测结果并分析。这样才更完整,更严密。当然,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或错误,教师不应加以嘲笑,而

7、应肯定其大胆的行为,发现闪光点,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训练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二、巧用拟人和比喻突破教学难点1教材中的不少知识点看起来都是“死”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照本宣科,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我在授课过程中,借助拟人手法,面向全体学生,把书本上的“死”知识讲“活”,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可感。 在“基因的表达”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完转录过程,大家一起分析完遗传密码的组成后,我说:“tRNA是能够和mRNA碱基互补配对并搬运相应的氨基酸的。今天,同学们就一起来做tRNA,当一回搬运工吧!”

8、“好。”同学们争着回答。 “那怎么搬呢,我先要给同学们改名字。”我将手上事先制作好的下端写有三个碱基的tRNA发给学生,并简单介绍tRNA的组成。“因为遗传密码是由三个相连的碱基组成,科学家已经把所有遗传密码破译出来了,并且编制了密码表。”同学们看完密码表后,我用课件演示了一段mRNA进入核糖体的过程,同学们马上用发到的tRNA对应上面的碱基排列顺序。(排列顺序为UCAUGUGCUAACCGAGGUGGUUGUAACCC)“我先搬。”一位手拿UCAtRNA的同学说。“不是,应该是我。tRNA和mRNA应该是配对的,上面显示的是mRNA,而我们手里拿的是tRNA。”一位手拿AGU的同学说。“很好

9、,AGU同学马上把刚才的知识用上了。你们的名字,应该是和上面的mRNA配对的。但是第一个搬的,你们两个都不是。同学们再仔细的看一下密码表,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有两个起始和三个终止。”“对。那第一个应该是谁搬呢?”“CAC或者UAC。”“很好!这两个是起始密码子,但总不能两个tRNA一起搬吧?”“按顺序找,出现AUG,应该是UAC搬。”“真聪明!翻译过程确实是这样的。在翻译过程当中,CAC和UAC你们两位,不但要搬运氨基酸,还要负责施令。只有你们两个带头,其他搬运工才可以跟着搬。今天,就先由UAC带头。”UAC到讲台上操作课件,把一个甲硫氨酸带入核糖体。“当tRNA运载着一个氨基酸进入到核糖体

10、的相应位置上后,离开核糖体,等待着下一次命令。第二个同学,继续。”等第二个同学搬好后,我提问:“两个氨基酸连接方式”“通过肽键连接起来,形成肽链。”全班同学大声回答。接下去几个同学,也都顺利的完成了搬运任务。最后,出现了UAA。“这回轮到谁来搬呢?”“AUU。”“UAA 是终止。”“AUU在谁手上呢?”同学们四下找了一下,没有人站起来。“我知道,你们当中肯定没有AUU!”“在你手上。”一个同学答道。(总共60个学生,我手上还有一张)“我手上也没有,因为UAA是终止密码子,并且没有对应的氨基酸。所以,就没必要有tRNA了。其他终止密码子也一样。大家分析一下,密码子和tRNA各有几种?”“密码子6

11、4种,tRNA61种。”“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在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教学过程当中,让同学们以手拉手的形式来理解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生物教学中借助比喻,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也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1)用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比做4个染色体组。(2)用自行车的内外胎比做细胞膜和细胞壁讲解质壁分离。这些例子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三、优化教学手段和教材体系突破难点1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很难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此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虚拟实验。如利用“仿真生物实验室”、“生物画板”等软件能够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通过虚拟实验来进

12、行探究,化解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微观宏观化、宏观微观化是多媒体最重要的体现。因多媒体计算机集动画、声音于一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的生物结构和动态的生命活动过程,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 如高中生物中细胞分裂过程、呼吸作用过程等内容,传统教学往往是通过教师运用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而学生又往往无法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概念。然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如细胞分裂通过显微摄像展示给学生,学生对上述生命活动过程和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从繁琐的文字记忆转化到形象的图文记忆中来。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只是作为一

13、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和计算机之间并无交互过程,但计算机演示的动态生命活动过程,尤其是那些用其它教学媒体很难或无法表示的生命现象,能丰富学生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所以,生物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或在网上下载相应内容的生物课件,在教学中进行演示,能起到很好的、针对性的效果。比如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生活在水中,通过变形虫的生活情境的动画展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诱导其思考探究细胞膜的功能。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屏幕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通过观察总结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如何理解细胞

14、膜结构的流动性是本节课的难点。电脑模拟生物学经典实验人鼠细胞的融合:用不同的荧光物质分别标记人鼠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最终融合后的细胞表面荧光分布均匀。这个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经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发现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教师再展示磷脂分子的旋转、互换、跳层等运动,使学生仿佛亲临微观世界,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物质出入细胞是一个微观的动态的过程。首先通过画面展示KMnO4晶体溶解于水的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说明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运动趋势。然后说明物质出入细胞膜的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而主动转运则是一个逆浓度梯度过程,不仅需

15、要载体,还需消耗能量,我们形象地将能量比喻成轮船,在发动机的推动下,载体将运载的物质送到细胞膜的另一侧。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教师因势利导,归纳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方式,可以从细胞内外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这三个角度进行。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呢?此时画面展示高山滑雪的体育运动情境,随后展示江河中穿梭的船只、木筏,以此画面为背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诱导学生产生联想和迁移,用已有的知识类比三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教材中的编写顺序和学生认知过程可能不同。比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需要呼吸作用的知识点作为铺垫。蛋白质这一节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有机化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教学顺序,让原来的难点变为非难点。“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得考虑教学方法。但是任何方法的选择,都须掌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规律,都要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要提高教学质量,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上,需要我们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