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五中、钟祥一中、夷陵中学高三三校五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5785684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阳五中、钟祥一中、夷陵中学高三三校五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襄阳五中、钟祥一中、夷陵中学高三三校五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襄阳五中、钟祥一中、夷陵中学高三三校五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襄阳五中、钟祥一中、夷陵中学高三三校五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襄阳五中、钟祥一中、夷陵中学高三三校五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襄阳五中、钟祥一中、夷陵中学高三三校五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五中、钟祥一中、夷陵中学高三三校五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襄阳五中、钟祥一中、夷陵中学2014届高三三校五月联考理综化学试题考试时间:2014年5月18日 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30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C-12,O-16,Cl-35.5,Cr-52,Fe-56第I卷(选择题 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自然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用

2、与TiCl4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B 表示一种吸水性高分子树脂C用于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不属于复合材料D山东东营广饶县一男子收到网购物品后,因吸入氟乙酸甲酯中毒身亡,氟乙酸甲酯的结构 简式为FCH2COOCH3,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也能被LiAlH4还原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0.05 molL1Fe2(SO4)3溶液中含Fe3+数目小于0.1 NAB30g甲醛中含电子对数为4NAC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是0.5NAD室温下,7.1 g氯气与足量石灰乳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0.1 NA9在C6H10O2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2CO3溶

3、液反应产生CO2气体的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有(不考虑顺反等立体异构)A8种 B13种 C17种 D21种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4CuO(s)=2Cu2O(s)+O2(g)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H0B向稀醋酸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pH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醋酸钠水解呈碱性C室温下K(HCN) CH3COOH,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F与CH3COOK溶液中: c(Na+) - c(F-) c(K+) - c(CH3COO-)CCH3COOK溶液中加入少量NaNO3固体后的碱性溶液一定有: c(K+) + c(H+) = c(CH3COO-) + c(OH-)DNaHSO3溶液中一定

4、有:c(Na+) c(HSO3-) c(SO32-)c(H2SO3)12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则此有机物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取代 加成 消去 酯化 水解 氧化 中和A BC D13还原沉淀法是处理含铬(含Cr2O72和CrO42)工业废水的常用方法,过程如下:己知转化过程中反应为:2CrO42(aq)+2H+(aq) Cr2O72(aq)+H2O(1)。转化后所得溶液中铬元素含量为28.6g/L,CrO42有10/11转化为Cr2O7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用绿矾(FeSO47H2O)(M=278)作还原剂,处理1L废水,至少需要917.4gB溶液颜色保持不变,说明上述可逆反应达到达平衡状

5、态C常温下转换反应的平衡常数K=11014,则转化后所得溶液的pH=6D常温下KspCr(OH)3=11032,要使处理后废水中c(Cr3+)降至1105mol/L,应调溶液的pH=5加X酸浸26(14 分)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2,此外还含Fe3+、Fe2+和Mn2+等离子。以卤块为原料可制得轻质氧化镁,工艺流程如下图: 已知:Fe2+氢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所以常将它氧化为Fe3+,生成Fe(OH)3沉淀除去。若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请根据表1表2提供的资料,填写空白: 表1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表2 化学试剂价格表试剂价格(元/吨)漂液(含NaClO,25.2%)450双

6、氧水(含H2O2 ,30%)2400烧碱(含98% NaOH)2100纯碱(含99.5% Na2CO3)600物质开始沉淀沉淀完全Fe(OH)32.73.7Fe(OH)27.69.6Mn(OH)28.39.8Mg(OH)29.611.1(1)在步骤中加入的试剂X,最佳的选择是 ,原因是 。写出加入X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选择 (试剂)来检验Fe2+是否完全氧化为Fe3+(2)在步骤中控制pH=9.8,其目的是 。(3)试剂Z应该是 。(4)在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若在实验室中完成步骤,则沉淀物必需在仪器A中灼烧。A应放置于仪器B上灼烧,灼烧完毕后应用仪器C取下仪器A置于仪器D

7、上冷却。则B、C、D分别是 、 、 。27(15分)(一) 尿素又称碳酰胺,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其反应分为如下两步:第一步:2NH3(l)CO2(g) H2NCOONH4(氨基甲酸铵) (l) H1= 330.0 kJmol1第二步:H2NCOONH4(l) H2O(l)H2NCONH2(l) H2= + 226.3 kJmol1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0.5 m3 密闭容器中投入4 mol氨和1mol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

8、步反应决定。反应进行到10 min时测得CO2的物质的量如上图所示,则用CO2表示的第一步反应的速率v(CO2) mol/(Lmin)。当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若在恒温、恒容下再充入一定量气体He,则CO(NH2)2(l)的质量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二)氨是制备尿素的原料,NH3、N2H4等在工农业生产、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在25下,将amol/L的氨水与bmol/L的硫酸以32体积比混合反应后溶液呈中性。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出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为_。(三)氢气是合成氨的原料。“氢能”将是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1)在25,101KPa条件下

9、,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kJ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气通常用生产水煤气的方法制得。其中C(s)+ H2O(g)CO(g)+H2(g),在850时平衡常数K=1。若向1升的恒定密闭真空容器中同时加入x mol C和6.0mol H2O。当加热到850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有_ 。A容器内的压强不变B消耗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与生成CO的物质的量相等C混合气的密度不变D单位时间有n个H-O键断裂的同时有n个H-H键断裂x应满足的条件是 。(四)CO2是合成尿素的原料,但水泥厂生产时却排放出大量的CO2。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方法,可实现水泥生产时CO2

10、零排放,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1)上述生产过程的能量转化方式是 。(2)上述电解反应在温度小于900时进行碳酸钙先分解为CaO和CO2,电解质为熔融碳酸钠,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8(14分)襄阳五中某化学兴趣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金属M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产物。提出假设 假设1:气体产物只有SO2; 假设2:_。实验设计为了探究金属M与浓硫酸反应产物,设计如图实验装置:一定量的浓硫酸与金属M反应。 (1) 检查上述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在H装置后面连上一根导管,然后 ,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若B瓶里品红溶液褪色,E、F和G中都无明显现象。反

11、应后硫酸盐中金属显2价。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假设2正确,则可观察到:F管中 ;G干燥管里 。 实验反思 为了进一步探究金属M成分和气体组分,进行如下实验:称取11.2g金属M放入装置A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结束后,B瓶里品红溶液褪色,金属没有剩余,拆下G并称重,G增重0.9g。(4)为了观察溶液颜色,实验完毕后,需要稀释烧瓶里溶液。稀释烧瓶里溶液的操作方法: 。(5)将稀释后的溶液分装甲、乙试管,向甲试管里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向乙试管里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溶液紫色褪去。如果烧瓶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相等,则气体成分及物质的量为 。试写出烧瓶里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37水是地球表面上普遍存在的化合物,我们可以用我们学习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有关知识去认识它。(1)水的组成元素为氢和氧。氧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氧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元素中由大到小排第_位。(2)根据杂化轨道理论,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采取的杂化形式是_;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水分子的VSEPR模型名称为_;根据等电子体原理,写出水合氢离子的一个等电子体(写结构式)_。(3)水分子可以形成许多水合物。水分子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