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正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5739613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正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阜新新民金矿扩界储量核实报告提 交 单 位:阜新新民金矿编 写 单 位: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编 写 人:许云鹏 龙振涛 李政审 核 人:贾云伟 姜景林 总 工 程 师:李继中队 长:李继中报告提交时间:二00八年十一月 目 录第一章 绪论1第一节 目的、任务1第二节 矿区位置与交通1第三节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2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及开采现状2第五节 本次工作情况3第六节 矿山基本情况6第二章区域地质6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6第二节 区域矿产特征7第三章 矿区地质7第一节 地层7第二节 构造8第三节 侵入岩9第四节 围岩蚀变9第四章 矿体地质10第一节 矿体特征10第二节 矿石质量、类型11第五

2、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12第六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3第一节、水文地质13第二节、工程地质13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14第一节 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14第三节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15第四节 矿体圈定原则16第五节 资源量的分类16第六节、 资源量估算结果16第八章 结语17附 图1、阜新新民金矿矿区范围图 1:20001-1、阜新新民金矿采空区储量计算垂直纵投影图 1:5002、阜新新民金矿180米标高坑道采样平面图 1:5003、阜新新民金矿第51勘探线剖面图 1:5004、阜新新民金矿第53勘探线剖面图 1:5005、阜新新民金矿勘探线剖面图 1:5006、阜新新民金矿180米100米标高61

3、线47线T1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1:5007、阜新新民金矿268米180米标高61线57线T1-1矿体20042008年度矿量分布图 1:5008、阜新新民金矿180米268米标高61线57线T1-1矿体储量计算垂直纵投影图 1:5009、阜新新民金矿57、59、61勘探线T1-1矿体剖面图 1:50010、阜新新民金矿223米标高T1-1矿体平面223米180米标高49线47线平、剖面图 1:50011、阜新新民金矿51线43线280米标高以上氧化矿储量计算垂直纵投影图 1:50012、阜新新民金矿第51勘探线280米标高以上氧化矿剖面图 1:50013、阜新新民金矿第49+25勘探线280米

4、标高以上氧化矿剖面图 1:50014、阜新新民金矿第47勘探线剖面图 1:50015、阜新新民金矿第45勘探线280米标高以上氧化矿剖面图 1:50016、阜新新民金矿第43勘探线280米标高以上氧化矿剖面图 1:50017、阜新新民金矿第41线地质剖面图 1:50018、阜新新民金矿第39线地质剖面图 1:50019、阜新新民金矿第37线地质剖面图 1:50020、阜新新民金矿第35线地质剖面图 1:50021、阜新新民金矿第41线39线223m中段坑道平面图1:20022、阜新新民金矿第41线35线T2、T3、T4矿体储量计算纵投影图 1:100023、阜新新民金矿第39线35线150m标

5、高T3矿体平面图1:500附 表1、阜新新民金矿180米100米标高61线47线矿量计算表2、阜新新民金矿268米180米标高61线47线T1-1矿体矿量计算表3、阜新新民金矿280米标高以上,5143线氧化矿矿量计算表4、阜新新民金矿第41线35线T2、T3、T4号矿体储量计算表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目的、任务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受阜新新民金矿的委托,对该金矿进行扩界储量核实工作,其目的任务是:了解区内金矿体的分布情况,基本查明金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估算矿区范围内的金矿石资源量以及扩界部分的资源量(包括深部扩界部分),核实原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及扩界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提

6、交扩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第二节 矿区位置与交通一、 工作区位置阜新新民金矿位于阜蒙县新民镇上排山楼村。距阜新市南偏东直距约18Km,新民镇东约4Km。地理坐标:东经12143041214306 北纬415303415304该金矿区范围界线由4个拐点圈定,各拐点坐标见下表:原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点号XY1234矿区面积:0.0944km2;开采深度:270180m。第三节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一、自然地理该区位于医巫闾山北段西部支脉中,地形陡峭、沟谷发育,一般海拔300m400m,相对高度150200m,该区为半干旱干旱大陆性气候,最高气温43,最低气温-28.4,年平均气温7.4。降雨多集中在每年七

7、、八月份,年平均降水量400450mm,无霜期为130160天。二、经济概况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梁、谷子、大豆等。地方工业以采矿、选矿(金)为主。劳动力紧缺。水、电资源基本能满足地方需要。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及开采现状一、以往地质工作成果(1)1967年1969年,原辽宁省地矿局第一区调队在该区进行义县幅1:20万区域矿产调查。(2)1973年国家计委地质总局航空物探大队进行1:5万航测,在该区发现航磁异常。(3)1977年阜新地质大队在该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发现金、铜重砂异常,为找矿提供了依据。(4)1983年1989年,原辽宁省地矿局区调队在该区开展1:

8、20万化探扫面工作,发现阜蒙县大岭金异常,面积23Km2,随后经异常三级查证发现拍山楼金矿。(5)1989年1992年,辽宁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等单位在排山楼金矿区从事普查、详查及勘探工作。1991年1995年,为查清排山楼金矿床外围矿体分布情况,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对排山楼矿区外围(15线以西)进行普查工作并提交了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双山子金矿区普查地质报告,该报告于1996年7月通过了辽宁省储委审查批准。批准文号为“辽储决字19969号。”批准表内D级储量126344吨,品位4.38克/吨,金属量554。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新民金矿,并通过边采边探使地质储量有较大程度增加。(6)2003年辽宁

9、省第四地质大队提交了阜新新民金矿储量动态监测报告,提交122b、333矿石储量478436.82吨,金属量1711.66kg。二、开采现状矿山采用竖井开拓,单罐笼配平衡锤提升。目前矿山开拓有两个中段,即223米中段和180米中段,平巷运输巷道均布置于脉内,两个中段共形成21个矿房。该矿山所采矿体有两条,T1和T1-1,其中T1-1已采空。第五节 本次工作情况一、工作情况1、工作时间及资源量估算截止日本次工作始于2008年9月,止于2008年10月,工作周期为1个月。资源量估算截止日为:2008年10月20日。2、本次工作评述本次储量核实工作主要是对矿区进行深部及平面扩界,扩界后开采深度由原来的

10、270米180米扩为310米100米。平面扩界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开采深度见下表:扩界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点号XY1564矿区面积: 0.154km2;开采深度:310100m。3、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工程质量评述(1)、填图修测矿区1:2000地形地质草图0.72Km2,草测47线35线1:2000地形地质图,确定储量估算范围,确定矿体位置。(2)、测量收集矿山采矿工程及探矿工程坐标,使用手持GPS复核钻孔位置。(3)、浅井及石门目的是深部探矿,浅井及石门主要施工于41线35线,投入工作量约100米。工程施工由矿山承担,浅井均布设在露采坑矿体上盘相应勘探线上,采用浅井拉石门来揭露采坑深部矿体,

11、断面规格1.4m1.2m,其长度以穿过含矿带矿体为准,石门方向、坡度、长度均按设计要求施工,质量完全满足地质要求。 (4)、钻探钻孔资料以收集为主。1995年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提交的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双山子金矿区普查地质报告中的钻孔资料,该报告于1996年7月通过了辽宁省储委审查批准。批准文号为“辽储决字19969号。”2006年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提交的阜蒙县双山子金矿4135线普查地质报告中的钻孔资料,该报告已经过评审,评审文号为210。(5)、采样本次普查工作的采样方式有:岩心样、刻槽样。岩心样:收集。刻槽样:布置于穿脉及石门中,按矿化程度和矿石类型分别取样。断面规格103cm,样长2

12、4m,样品重量误差不超过理论重量的15%。上述样品采集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质量满足普查工作要求。4、化验工作化验工作由新民金矿自己完成。二、取得主要成果圈定矿体五条,即T1、T1-1、T2、T3、T4矿体。第六节 矿山基本情况该矿经济类型为联营企业,采矿许可证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发放,证号为21,有效期限由2004年12月2009年12月,为五年,生产规模7.0万吨/年。第二章 区域地质该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北镇隆起的北部,出露的主要岩性以太古代杂岩和中元古长城系。受韧性剪切作用,改造形成糜棱岩。糜棱岩的总体展布方向为EW向,延伸稳定,空间上规模较大。控制排山楼双山子金成

13、矿带的生成发展。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一、地层:1、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Ard),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南部,岩石类型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产状330350,北倾,倾角4565。2、中元古界长城系大虹峪组(Chd)高于庄组(Chg),在矿区的北部出露,岩石类型石英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等,产状310320,倾角5065,二种岩性具初糜岩岩化特征。在矿区的双山子呈椭圆形推覆体,置于(Ard)黑云斜长糜棱岩之上,为断层接触。3、中生界白垩系孙家湾组(K2S)零星分布在下排山楼一带,岩石成份为复成份砾岩,含砾粗砂岩,层理清晰,倾向120150,倾角1530。4、第四系在该区掩盖较厚,主要成份以亚粘土为主,含中粗粒砂。二、侵入岩出露在普查区的南北两侧,主要岩性,花岗质脉岩,次流纹斑岩和闪长玢岩,大都沿东西向的韧性带方向分布,宽度15m不等,长度1050m。三、 构造为脆性构造,分布在223m标高4139线穿脉和4104钻中见到,走向110,倾向510,倾角4555,宽15m。构造呈压扭性特征,舒缓波状,结构面见擦痕和阶步,断层内,挤压扁豆体,断层泥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