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的管理智慧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5725336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底捞的管理智慧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海底捞的管理智慧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海底捞的管理智慧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海底捞的管理智慧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海底捞的管理智慧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底捞的管理智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底捞的管理智慧(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哈佛商业评论:“海底捞”的管理智慧2二、海底捞的管理哲学6三、“海底捞”的客户服务管理8四、海底捞捞出真经:梦想不是水中月10五、海底捞密码15六、海底捞的微笑链20七、海底捞火锅店的管理方案26八、海底捞的成功模式28九、“海底捞”红火没秘密32十、解秘海底捞餐厅成功经营模式37十一、海底捞火锅经营成功经验分享53一、哈佛商业评论:“海底捞”的管理智慧在过去两年里,海底捞餐厅已经成为餐饮界的一个热点现象,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两位教授对海底捞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研究,甚至派人“卧底”当服务员,总结出海底捞的管理经验。中国的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员工

2、工时长、工作累、报酬低,劳资矛盾突出,经常为人诟病。本篇中国特稿却告诉我们,即使是在火锅这样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一样可以创造出令人羡慕的高昂士气、充满激情的员工团队和出色的业绩。1994年,还是拖拉机厂电焊工的勇在家乡简阳支起了4桌子,利用业余时间卖起了麻辣烫。14年过去,海底捞在全国6个省市开了30多家店,勇成了6,000多名员工的董事长。勇认为,人是海底捞的生意基石。客人的需求五花八门,单是用流程和制度培训出来的服务员最多能达到及格的水平。制度与流程对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压抑了人性,因为它们忽视了员工最有价值的部位大脑。让雇员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等于只雇了他的双手。大

3、脑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创造力?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的创造力最强。于是,服务员都能像自己一样用心就变成勇的基本经营理念。怎么才能让员工把海底捞当成家?答案很简单:把员工当成家里人。海底捞的员工住的都是正规住宅,有空调和暖气,可以免费上网,步行20分钟到工作地点。不仅如此,海底捞还雇人给员工宿舍打扫卫生,换洗被单。海底捞在简阳建了海底捞寄宿学校,为员工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海底捞还想到了员工的父母,优秀员工的一部分奖金,每月由公司直接寄给在家乡的父母。要让员工的大脑起作用,除了让他们把心放在工作上,还必须给他们权力。200万元以下的财务权都交给了各级经理,而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有免单权。

4、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都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菜,甚至免掉一餐的费用。聪明的管理者能让员工的大脑为他工作,当员工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他就是一个管理者了。按照这个定义,海底捞是一个由6,000名管理者组成的公司。人是群居动物,天生追求公平。海底捞知道,要让员工感到幸福,不仅要提供好的物质待遇,还要让人感觉公平。海底捞不仅让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员工得到了尊严,还给了他们希望。海底捞的几乎所有高管都是服务员出身,这些大孩子般的年轻人,独立管理着几百名员工,每年创造几千万营业额。没有管理才能的员工,通过任劳任怨的苦干也可以得到认可,普通员工如果做到功勋员工,工资收入只比店长差一点。海

5、底捞把培养合格员工的工作称为“造人”。勇将造人视为海底捞发展战略的基石。海底捞对每个店长的考核,只有两个指标,一是客人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求每个店按照实际需要的110%配备员工,为扩提供人员保障。海底捞这种以人为本、稳扎稳打的发展战略值得不少中国企业借鉴。海底捞的人性管理网、玩牌、擦皮鞋、美甲;发圈、眼镜布、免费亭海底捞火锅店凭着看似“不入流”的“小伎俩”却赢得了顾客心甘情愿的等待。也许,这将引发餐饮业服务新思维。 去海底捞吃火锅的人,通常得等两个小时,但等候的人的脸上却看不到烦躁的表情。等待中的人都没闲着,上网、玩牌、擦皮鞋、美甲这些看似与火锅相去甚远的休闲项目,在其他饮食

6、店是没有的。很多人去海底捞,首先是冲着它的服务,其次才是火锅味道。服务员面带标准的微笑为顾客擦拭油滴、下菜捞菜,递发圈、续饮料;拉面师傅现场表演,一根宽宽的面条在空中挥舞成各种漂亮的弧线,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一楼设有游乐园,并安排专门人员看管小孩。20XX,在中国拥有“必胜客”、“肯德基”的百胜集团组织200多名区域经理到海底捞参观取经。勇,海底捞的幕后掌舵者,操着一口浓重腔的川西汉子;喜欢一个人背起行囊旅行,率性而起,事先从不做刻意安排。说到海底捞的服务,他坦率地对我们表示:“海底捞的许多服务,我没有刻意为之,现在才发现原来这就是创新。”服务重在细节1994年,因为在拖拉机厂没有获得分房名额

7、,勇决定下海经商。考虑到火锅成本低,人又爱吃,勇便开起了火锅店,取名海底捞。四桌子,四个伙计,这便是勇在简阳开的第一家火锅店。在这里,勇扮演着多重角色:收费、端盘子、做底料。刚开,生意冷清,连续几天都没有客人。终于,火锅店迎来了第一批客人:火锅店对面的邻居。他们对火锅口感评价不一。不过,一致肯定了勇的服务。此后,他们成为火锅店的常客。渐渐地,火锅店开始正常运转。一天,当地一位干部下乡回来,到勇的店里吃火锅。勇发现他的鞋很脏,便安排一个伙计给他擦了擦,这一小小的举动让客人很感动。从此,海底捞便有了擦鞋的服务,勇直接在店里安排专职人员为等位的客人擦皮鞋。 海底捞现场的舞面表演让很多人津津乐道。勇告

8、诉我们,这是缘于海底捞的一次技术大赛。比赛现场,一位参赛者表演了拉面。但他不是立在原地对着桌子机械作业,而是现场舞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结果获得了一等奖。赛后,勇觉得不错,便专门找人对拉面师傅进行培训。这便成了海底捞今天的另一特色。对于其他许多创新之举,发圈、美甲、眼镜布、免费亭勇已找不到“始作俑者”。勇说:“有时候员工提出新建议,大家讨论后觉得可行就会去实施。”服务无大小,细节往往最能打动人。创新也无须绞尽脑汁,但要善于发现。海底捞的做法在餐饮业引发了小小的震荡,不少餐饮店开始效仿,甚至还出现了“假海底捞”。勇是否有危机感?勇承认,餐饮业门槛较低,技术含量不高,易于模仿。但他坚信,做到形似容

9、易,但神似很难,海底捞多年形成的标准管理是无法轻易模仿的。“非典”的意外收获 1999年的一天,勇的火锅店来了一位客人,也正是因为他,勇把海底捞开到了。客人吃完火锅后,觉得味道很好,就对勇说,“到开一家吧,爱吃火锅的人多。”让勇惊讶的是,第二天,这位客人就买来了两机票,拉着勇去考察。勇回忆说,当时并没有想到其他城市开店,是一个意外。正是这个意外,让勇和他的海底捞越走越远。通过实地考察,勇发现的火锅生意的确很火暴。到的第二天,他便接下了雁塔区一家急于转租的店面,合同一签就是三年。海底捞正式拓展以外的市场。20XX,因为“非典”事件,餐饮业陷入低谷。海底捞自然也没能幸免,营业额下降95%。昔日宾客

10、满座的火锅店变得冷冷清清,勇开始寻找对策。他寻思着:客人不愿进店就餐,我可以给客人送上门去。紧接着,勇就在晚报上发布了一则关于海底捞火锅外卖的消息。送火锅上门,这很新鲜,海底捞的订餐响个不停。为了送货方便,海底捞将传统的煤气罐更换为轻便的电磁炉。前一天送餐,第二天再去取设备。意外的“非典”让海底捞有了意外的收获,品牌知名度大大提升。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来到对海底捞进行了专题报道。勇讲起了“非典”期间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勇百讲不厌。一天,海底捞接到一份外卖订单,随后派出了一名员工送货。正常情况,两小时肯定能送到。可是顾客等了三个小时还没等到,便打来询问。由于联系不上送货人员,于是,店里又派出了

11、一名员工送货。晚上快12点的时候,前一名送货员工敲开了顾客的门,而此时,顾客早已吃完了火锅。原来,因为对路段不熟悉,那名送货员工走错了路。顾客非常感动,问送货人员,“找不到地方返回店里不就行了吗?”送货人员回答说:“公司交给我的任务一定要完成,这是我的职责。”20XX7月,海底捞正式进驻京城,在大慧寺开了第一家火锅店。20XX12月,海底捞打开市场。海底捞所有店铺都采取直营方式统一管理。勇的底气更足了,“我要把海底捞开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做中国火锅第一品牌。”海底捞的“共产主义”初见勇时,他一手拎着一个手提袋,一手拖着行箱。我们还提醒与他同行的海底捞员工,“赶紧帮你们总拎一下行。”那位员工却不

12、紧不慢地回答,“不用,我们不讲究这么多。”他告诉我们,勇从不把自己当老板,他就是海底捞普通的一员,员工们也都喜欢亲切地称他“大哥”。有人戏说,海底捞已经进入“共产主义”。在海底捞,服务员和经理一样住公寓套房;在简阳,勇建了一座私营学校,海底捞员工的子女可以免费上学勇说:“平等的意识将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把海底捞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平等观念根植于勇的心深处,这得从他的青春期说起。坐在我们面前的勇,声音雄浑有力。但青春期时,勇的变声期要比别人来得更晚一些。虽然体形已成大人,但一开口还是稚嫩的童音,常常遭到嘲笑。勇开始封闭自己,一头扎进了图书馆。在那一年,他读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晓波的选择的批

13、判等书,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他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现实却不断地冲击着勇的神经:老板用开水烫女员工;八十多岁的老人还在挑担,却依旧穷困;小孩因为家境贫寒读不了书,只能在家务农于是,勇希望海底捞成为他推行自己平等思想的试验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是勇经常和员工讲的一句话。有时,勇也会亲自洗盘子,他希望通过以身作则去感染每一个员工。海底捞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底层做起的,“只有从底层做起的领导,才能真正和普通员工打成一片。”勇说。袁华强是海底捞地区总经理,管理着10家分店,1600名员工。有谁会想到,他曾经是负责开门的?“我要让我的员工快乐地工作,因此,能为员工想的、做的,我都会努力去做。”很多餐饮

14、店的员工住在地下室,海底捞不是。勇说,“地下室,黑暗潮湿,员工容易生病。”所有海底捞员工都住在舒适的公寓套房,空调、洗浴、电视、电脑一应俱全,而且还安排了专门的保洁打扫房间,员工的工作服、被罩等也全部外包给干洗店。“老板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能不好好工作吗?”海底捞的一位员工对我们表示。勇看似随性的背后体现着“收”与“放”的智慧。在一般餐饮店,等位区很小,海底捞却预留了大量的等位空间,这些地方完全可以开辟为用餐区。勇不心疼:一方面,通过多种娱乐项目消减顾客等候的烦躁心情;另一方面,壮观的等位大军免费为海底捞造势。这是海底捞赢得市场的一种策略,但对顾客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在海底捞,所

15、谓的“共产主义”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给了员工起码的尊重。值得深思的是:勇仅凭这种形式,就赢得了员工的信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成就自己的管理。 二、海底捞的管理哲学服务与利润。海底捞从事的是火锅行业,隶属于服务业。顾名思义,服务业提供的就是服务,因此,要想在行业立足,必须在服务上做足做好文章。“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些,别人要什么快一点,有什么不满意多陪笑脸”,海底捞创办者勇回忆创业初期时的话语,虽很朴素,却一针见血点出了本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随着海底捞的越长越快和越长越大,变化的是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不变的却是勇对服务的依旧重视。时至今日,他考核店长的指标只有两个,一个是客人的满意度,一个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换而言之,他既关注外部客户(客人)的满意,也关注部客户(员工)的满意。这一标新立异的考核方式不仅迥异于同行,而且迥异于其他行业,可谓在如今这个唯收入和利润之上的商业世界“鹤立鸡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