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元感官联动策略的构建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5718448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元感官联动策略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谈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元感官联动策略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谈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元感官联动策略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谈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元感官联动策略的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谈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元感官联动策略的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元感官联动策略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元感官联动策略的构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追溯原点 直达原点 谈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元感官联动策略的构建 摘 要:回头看音乐课改走过的路程,追寻最本源的音乐教学显得很有必要。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音乐课堂回归音乐本源呢?本文围绕“实践性”这一音乐教育的性质特点,提出了多元感官联动的教学策略,从阐述多元感官联动的理性认识入手,具体叙述了在歌唱教学导入、展开、深入、拓展四个环节中多元感官联动教学策略的实践运用,以达成“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根本目标,并简要分析了运用多元感官联动策略所达到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原点 多元 感官联动 歌唱教学 近期,聆听了音乐课程改革专家王安国先生在浙派名师班中的讲课,他说:2011年版音乐课标的颁布

2、、实施,引动了我们对音乐教育基本理念、体系、方法、实施途径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促使我们去思考音乐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最朴素的理念、最本源的实施状态。就是说要通过追溯音乐教育的“原点”,选择朴实、简单、有效的音乐教育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从而直达音乐教育的“原点”。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音乐塑造的美不能被告诉,音乐传达的情感不是说说就会产生,音乐中的知识技能如若离开音响就会失去意义。因此,要实现这一原点的对接,唯一的途径就是学生亲身参与的音乐实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音乐实践活动无外乎就是听、唱、奏、动、创。 那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热情,丰富学生参与

3、形式的多样化,使音乐课堂回归音乐本源,并推动音乐课堂向着更有效、更高效发展呢?对此,笔者做了思考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多元感官联动的教学策略。 一、多元感官联动策略的理性认识什么是多元感官联动呢?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选择简单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感觉等各个器官发生刺激,帮助学生用多感官的方式感受体验音乐,将音乐课堂隐性的音乐感知活动用外显的活动方式显现出来。那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哪些可以调动和运用的感觉器官,帮助学生感受、体验、表达音乐呢?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一般会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完成学习实践活动,要用好这些方法,必须充分调动眼、耳、口、

4、鼻、肢体等多种感觉器官积极参与,形成视觉感受、听觉体验、语言表达、情感抒发、运动觉表现、创造和联想探索等多元感官的联动。因此,多元感官联动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将听、唱、奏、动、创等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联动发展,让音乐教学回归“原点”,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音乐,发展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二、多元感官联动策略的实践运用人音社主编吴斌在“全国中小学歌唱教学展示研讨会”中提出了歌唱教学“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九字方针。歌唱教学中,把一首歌曲完整而准确地唱出来只能说是“唱会了”,但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有感情地自信地演唱,“演唱”一词,包含了两层要求,“演”

5、字说明要有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唱”字表示要有一定的歌唱能力,也就是要达到“唱好歌、会唱歌”的要求。因此,歌唱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逐步达到“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学习目标,是我们的根本和出发点,也就是歌唱教学的原点。 课堂伊始,如何引领学生充满热情、兴趣浓厚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感受音乐情感,将所学歌曲的难点如节奏难点、音准难点、音程难点等一一化解,化难为简,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而不是枯燥乏味、难烦抗拒,首先需要老师在充分分析歌曲的基础上,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并与歌曲情感意境相吻合的情境氛围,然后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设计能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运动

6、觉等多种感官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在以上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继续跟进多元感官的联动,引导思维、想象、创造,把自身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感知、认同、升华”的过程,让知识得到拓展,让情感得到外化,让歌唱表现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情感表现的能力。根据这样的思维进程,可以列出歌唱教学具体流程和感官联动的示意图: (一)情境创设,唤醒感官意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堂应该是最有情境氛围的课堂。因此,音乐课导入环节我们就应该和学生一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做一些充满乐趣的活动,唤醒学生听说动唱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为接下去的学习奠定基础。1.听音乐,做律动在美丽的环境中,在流动

7、的音乐旋律中,在音乐教师富于美感的语言引导中,学生放松身心地进入音乐教室,边听边随音乐做律动表演,让学生的思绪与美好的音乐合为一体,开启一段音乐之旅。这种听觉加肢体运动的方式在中低段音乐课中经常被用于音乐课的导入。课例一:人音版课标教材第五册第二课草原上一课的导入教学中,教师播放草原赞歌的音乐,与学生一起做律动表演,学生兴趣盎然的模仿老师做硬肩、骑马、挤奶、笑肩等蒙古舞蹈动作。他们和着音乐,踏着舞步,随乐而舞的天性展露无疑,尽管舞姿并不一定优美规范,但是从学生脸上放松的神情和开心的笑容就可以知道我们的音乐课有了一个美丽的开始。 2.看视频,说感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全能够实现音乐与动画的同步呈

8、现,开启视觉与听觉的联动,而且丰富的视频资源是音乐课堂的有效补充。课例二:人音版课标教材第三册第十课过新年一课的导入教学中,教师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听春节序曲音乐,师生随音乐做秧歌律动进入音乐教室,入座后师生进行了下面的互动交流: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学生1:很高兴,很开心。 学生2:音乐欢快热烈,很想跳舞。然后多媒体播放由春节序曲做为背景音乐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场舞片断,学生边听边看。接着请学生说说音画结合、视听联动带来的感受: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学生:人们在贴窗花、舞龙灯、敲锣鼓、放鞭炮、唱歌跳舞。教师:这组画面在什么场合看到过,让你想到了

9、什么?学生:让我想到了过年的时候,很热闹很喜庆的感觉。教师:这段音乐是管弦乐春节序曲中的一段,表现了咱们中国人传统的过新年的热闹景象。今天音乐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过新年”吧!这样的导课,学生的听觉体验、视觉感受、运动觉参与律动、语言表达等都被调动起来,学生既感受了欢快热烈的音乐,又观赏了热闹喜庆的画面,同时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让音乐与生活相互对接,达到了为音乐课创设氛围,酝酿情绪,激发兴趣,促动思维的导课目标。3.听故事,促想象运用故事创设情境,在学生听的过程中促发他们的想象。课例三:在小雨沙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一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故事,一边配以钢琴伴奏,同时请学生一

10、边听一边用肢体动作、声势律动来表现故事中的内容:一棵树的种子,散落空间,沉睡在泥土里。一天,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它伸出了手,探出了头,它与风哥哥打招呼,与云姐姐拥抱,太阳公公温暖的照着,好舒服啊!远处传来了雷声,春雨姐姐要来了,下起了小雨,于是它长成了小芽。阵阵雷声又传来了,风儿更强了,吹得小芽东倒西歪,这时候大树爷爷告诉它不要紧张,要站起来。这时风更强了,雨更大了,吹得小芽再次弯下了腰。太阳公公出来了,它慢慢伸直了弯曲的腰,终于站直了,最后它长成了像大树爷爷一样的一棵大树。老师的语言讲述和钢琴伴奏互相交织在一起,故事推动着音乐的行进,音乐烘托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这样的听觉(听语言和听音乐)体验

11、中,促发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很自然地用动作和声势表现出了这个故事。4. 猜谜语,激趣味 音乐课中的猜谜语活动,不纯粹停留在语言听觉方面,可以渗透音乐性,让学生饶有趣味并很有乐感的参与猜谜,可以包含有音乐听觉体验、音乐记忆,音乐思维、音乐创造。课例四:人音版课标教材第三册第七课云的导入教学,教师设计了一系列以“云”为主线的活动:猜一猜云、说一说云,赏一赏云。首先,在听云的音乐律动进教室后,教师运用云的歌曲旋律唱出了谜语:“大大一团棉花糖,高高挂在蓝天上,天天飘来又飘去,小小雨滴藏。” 大大一 团, 棉 花糖, 高 高挂 在蓝 天上, 天 天 飘 来 又 飘 去, 小 小 雨 滴 藏。 学生开始

12、饶有趣味的猜谜语,因为老师是把谜语唱出来的,所以要求学生记住老师唱的最后一句旋律,把谜底唱出来。 谜 底 就 是云。 (二)元素练习,开启多元联动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去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并发展这份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巧妙地设计趣味性活动,开启多元联动方式练习各种音乐元素。也就是把枯燥的技能训练放在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来进行,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提高音乐学习的效率。 1.巧用图谱卡片,视觉联动 在练习音阶唱名时,可以用一座音阶山或简单直观的图示,从视觉上就可以分辨音的高低,帮助把握音高,区分和声的色彩。图一:音阶山 图二:音符卡和听辨和声色彩卡 五声音阶音符卡 听辨和

13、声色彩卡 在歌曲学唱中,为了感知音乐旋律的进行,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将音乐与旋律线同步呈现,并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提示不同的演唱方法,帮助学生感知乐句。课例五:人音版课标教材第三册第七课大海一歌的学唱环节中,教师随着音乐将歌曲六个乐句分别画出旋律线。直观可视的旋律线向学生传达了三种信息:六个乐句;第五句旋律起伏最大;第六句旋律用非连音和连音唱法演唱。然后学生边听歌曲伴奏音乐边用手在空中画旋律线,同时媒体呈现音频与旋律线动画的统一,帮助学生感受旋律的进行,熟悉旋律,为歌曲演唱打好基础。 在节奏练习环节,可以设计节奏卡片,巧妙地进行各种节奏练习,并可以培养学生稳定的节拍感。比如:课例六:先出示4张四分

14、音符卡片,教师按照四四拍子点着卡片带领学生读节奏“ta ta ta ta”,并在第一拍拍手,连续反复练习,逐渐形成节拍的拍律感。 接着引进两个八分音符节奏,写在一张卡片上,读一读“titi”。然后将这张八分音符的卡片盖在任意一拍上,读一读节奏。采用各种组合法,读出不同的节奏型。这个过程中拍率不变,也就是速度不变,这种有规律地重复及节奏变化就是节奏感,四张卡片在视觉上是四拍,给了学生深刻的印象,在节奏练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还可以引入四份休止符,用同样的方法练习节奏。所有这些节奏、音准、音程的练习,都是借助直观形象的图谱或卡片,让音乐可视化,视觉联动帮了很大的忙。 2.借助身体动作,运动觉联动 在

15、音乐教学中,将音乐元素如音的高低、旋律走向、节奏的练习等都与身体动作结合起来,用动作作为音乐的化身,总的目的旨在促动人的本能,培养节奏感、音高概念等最基本的音乐感知能力,为唱会歌、唱好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1)借助手势 用柯达伊教学体系中的柯尔文手势练唱音阶,几乎可以在每一堂歌唱教学课中运用,不仅可以练习单音的音准,还可以练习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如在唱了音阶后,可以用手势辅助练习上行旋律音程:1-2、1-3、1-4、1-5、1-6、1-7、1-1,下行旋律音程:1-7、1-6、1-5、1-4、1-3、1-2、1-1。同时,运用手势简单可见易操作的优势,非常适合带领学生由易到难的声部练习,如先分声部分别唱do、mi四拍,然后在一个声部的基础上,逐渐将手势重叠,形成二声部的和声音程。(2) 借助声势 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最常用的有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可以发展出更多的声势形式,如弹舌,拍打胸脯、骻部等,不同节奏和音色会令学生乐此不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