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隐秀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5670928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心雕龙隐秀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文心雕龙隐秀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文心雕龙隐秀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文心雕龙隐秀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文心雕龙隐秀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心雕龙隐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心雕龙隐秀(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心雕龙隐秀第四十】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纤手丽音,宛乎逸态,若远山之浮烟霭,娈女之靓容华。然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无待于裁熔;深浅而各奇,穠纤而俱妙,若挥之则有馀,而揽之则不足矣。夫立意之士,务欲造奇,每驰心于玄默之表;工辞之人,

2、必欲臻美,恒匿思于佳丽之乡。呕心吐胆,不足语穷;锻岁炼年,奚能喻苦?故能藏颖词间,昏迷于庸目;露锋文外,惊绝乎妙心。使酝藉者蓄隐而意愉,英锐者抱秀而心悦。譬诸裁云制霞,不让乎天工;斫卉刻葩,有同乎神匠矣。若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或一叩而语穷,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若百诘而色沮:斯并不足于才思,而亦有愧于文辞矣。将欲征隐,聊可指篇古诗之离别,乐府之长城,词怨旨深,而复兼乎比兴。陈思之黄雀,公干之青松,格刚才劲,而并长于讽谕。叔夜之赠行,嗣宗之咏怀,境玄思澹,而独得乎优闲。士衡之疏放,彭泽之豪逸,心密语澄,而俱适乎壮采。如欲辨秀,亦惟摘句“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意凄而词婉,此匹妇之无聊也;

3、“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志高而言壮,此丈夫之不遂也;“东西安所之,徘徊以旁皇”,心孤而情惧,此闺房之悲极也;“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气寒而事伤,此羁旅之怨曲也。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课也。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润色取美,譬缯帛之染朱绿。朱绿染缯,深而繁鲜;英华曜树,浅而炜烨。隐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盖以此也。赞曰文隐深蔚,馀味曲包。辞生互体,有似变爻。言之秀矣,万虑一交。动心惊耳,逸响笙匏。文心雕龙译注四十隐秀 隐秀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篇,论述“隐秀”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和如何创造“隐秀

4、”问题。所谓“隐”,和后来讲的“含蓄”义近,但不完全等同。刘勰所说的“隐”,要有“文外之重旨”、“义生文外”,这和“意在言外”相似。但“隐”不是仅仅要求有言外之意,更重要的还在“隐以复意为工”,就是要求所写事物具有丰富的含意,这和古代“辞约旨丰”、“言近意远”之类要求有密切联系。因此,“隐”就不是含蓄不露所能概括的了。此外,刘勰主张的“隐”,不只是对作品内容的要求,也包括对形式方面的要求:“伏采潜发”、“深文隐蔚”。必须“深文”和“隐蔚”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产生“余味曲包”以至光照文苑的艺术效果。所谓“秀”,就是“篇中之独拔”的文句,基本上承陆机“一篇之警策”的说法而来,和后世的“警句”相近。无

5、论“隐”和“秀”,刘勰都主张“自然会妙”,而反对“晦塞为深”、“雕削取巧”。这和他在全书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本篇所论,接触到文学艺术的一些重要特征,也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有着重要影响。可惜其中部分缺文为明人所补,补文的真伪尚有问题,因此,要全面研究刘勰的“隐秀”论,还有待对补文的真伪做进一步的考证。从“始正而末奇”到“朔风动秋草”句的“朔”字共四百余字,都是补文。此外,还有几处或缺或补的句子,可疑的还不少。所缺四百多字的一整段,从现存文心雕龙最早的刻本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本,到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以前的各种刊本,都没有。到明末(公元1614年)钱功甫得阮华山宋本,才抄

6、补了这四百字。现存补有这四百字的最早刻本,是明末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梅庆生第六次校定本。后因流传较广的黄叔琳注本(刻于公元1833年)也补入这四百字,补文便得以广泛流传。首先提出补文为明人伪作的是纪昀。其后,黄侃、范文澜、杨明照诸家,都断定其为伪托。詹锳于1979年发表(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的真伪问题(见文学评论丛刊第二辑)提出异议,认为所补为真。这是个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问题。现在仍把原文和补文一并译注出来,一是因黄叔琳本流行较广,对一般读者来说,或有必要;同时也为广大读者研究这问题提供方便。(一)夫心术之动远矣1,文情之变深矣2,源奥而派生3,根盛而颖峻4,是以文之英蕤5,有秀有隐。隐

7、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6;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7。隐以复意为工8,秀以卓绝为巧9:斯乃旧章之懿绩10,才情之嘉会也11。夫隐之为体12,义主文外13,秘响傍通14,伏采潜发15,譬爻象之变互体16,川渎之韫珠玉也17。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18;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19。始正而末奇20,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21。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纤手丽音22,宛乎逸态23,若远山之浮烟霭24,娈女之靓容华25。然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26,无待于裁熔27。深浅而各奇28,女农 纤而俱妙29。若挥之则有余30,而揽之则不足矣31。译文文学创作的运思活动无边无际,作品的内容也就变化无

8、穷。源远就流长,根深就叶茂,所以优秀的作品,有“隐”、“秀”两种特点。所谓“隐”,就是含有字面意义以外的内容;所谓“秀”,就是作品中特别突出的句子。“隐”以内容丰富为工巧,“秀”以卓越独到为精妙:这是古代作品创造的美绩,作者才华的集中反映。“隐”的特点,是意义产生在文辞之外,含蓄的内容可以使人触类旁通,潜藏的文采在无影无形中生发,这就如同周易卦爻的“互体”变化,也好似江河之中有珠玉蕴藏,“互体”和爻位的变化,就形成周易中的四种卦象;珠玉潜藏在水中,就引起方圆不同的波澜。这种作品初读起来感到正常,最后才发现它的奇妙;其含意明确,表现形式却很圆润:这就使人玩味无穷,百读不厌了。“秀”的特点,就如文

9、辞中涌出的波峰。它像纤丽的手奏出佳音,表达了宛然在目的超逸情态;又若远山漂浮的云烟,像美女妆饰的容貌。但云烟乃自然形成,不须人工妆点;人的容颜形貌有定,也无须强加修饰。天然的云烟,或深或浅都各有奇态;天生的容颜,浓妆淡抹都各得其妙。如能发扬其天然,就奇妙有余;要是加以雕饰,就反而奇妙不足了。 注释1心术:运用心思的方法,这里指文思。情采篇曾说:“心术既形,英华乃赡。”2文情:指作品的内容。3奥:深。派:支流。4颖(yng影):禾苗的末端,这里泛指苗。峻:高。5蕤(ru锐阳):花草下垂貌。这里和“英”字连用,都指花,以喻文章的华美。陆机文赋:“播芳蕤之馥馥。”6文外:文字直接表明的意思以外。重旨

10、:丰富的含意。范文澜注:“辞约而义富,含味无穷,陆士衡云文外曲致,此隐之谓也。”7独拔:突出挺拔的文句。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李善注:“以文喻马也。言马因警策而弥骏,以喻文资片言而益明也。”“篇中之独拔”,和“一篇之警策”意近。8复意:双重、多种意义。“复”是衣有表里,以喻文有内外之意。9卓绝:超越突出。10懿(y意):美,善。11才情:即才华。世说新语赏誉:“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于所闻。”嘉会:美好的会集,喻指文才的集中表现。12体:规格体制,指“隐”的特点。13主:一作“生”。译文据“生”字。14秘响:暗响,指不显露的意义。傍通:即旁通,

11、四面通达。“秘响旁通”指以含蓄不露的描写,表达深广丰富的内容。清代谭献在复堂词录叙中对这种艺术方法有进一步发挥:“又其为体,固不必与庄语(正论)也,而后侧出其言,旁通其情,触类以发,充类以尽;甚且作者之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15伏采:不显露的文采。潜发:暗中生发。16爻(yo摇):易经中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符号,每卦六爻。如乾卦是“”,坤卦是“”等。“爻”表示变动。周易系辞上:“爻者,言乎变者也。”互体:卦爻的变化形式。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使筮(sh试)之,遇观之否。”孔颖达疏:“易之为书,揲蓍求爻,重爻为卦。爻有七、八、九、六,其七、八者,六爻并皆不变。其九、六者,当爻有变,是

12、六爻皆有变象。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先儒谓之互体。圣人随其义而论之,或取互体,言其取义为(无)常也。”卦爻辞本是一种随心所欲的主观解释,“互体”更是一种灵活的变通办法;原卦爻辞对所占卜之事难以说通,便取“互体”。刘勰即以其“取义无常”,来比喻“文外之重旨”可以“秘响旁通”。17渎(d独):江,河。韫(yn酝):蕴藏。18四象:周易系辞上:“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孔疏引庄氏云:“四象,谓六十四卦之中,有实象、有假象、有义象、有用象,为四象也。”征圣篇说“四象精义以曲隐”,这里即用其意。19澜表方圆:淮南子地形训:“水圆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20始正末奇:对“隐”的特点而言。始读之觉

13、其正常,最后才感到奇特。21“使玩之者”二句:钟嵘诗品序:“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不厌:论语雍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22纤(xin先)手:妇女细柔的手。23宛乎:指状貌可见。逸态:高超的姿态。24霭(i矮):云气。25娈(lun峦):美好。靓(jng净):饰以脂粉。容华:容颜。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26格:这里指样式。27裁熔:裁剪加工,比喻对容貌的修饰。28“深浅”句:此句承“烟霭天成”之意,以烟云的深浅,喻合于自然的秀句能深浅各得其妙。29“女农 纤”句:此句承“容华格定”之意,以妇女的盛妆和淡妆,喻秀句的浓淡俱宜。女农 :这个字可能是“穠”字之误。穠(nng农

14、):花木繁盛的样子。30挥之:发挥其天然。有余:指上述“奇”、“妙”有余。31揽之:收束自然,即雕琢繁饰。不足,不够,指不够奇、妙。(二)夫立意之士,务欲造奇,每驰心于玄默之表1;工辞之人2,必欲臻美3,恒溺思于佳丽之乡4。呕心吐胆5,不足语穷6;煅岁炼年7,奚能喻苦8。故能藏颖词间9,昏迷于庸目10;露锋文外11,惊绝乎妙心12。使醖藉者蓄隐而意愉13,英锐者抱秀而心悦14。譬诸裁云制霞15,不让乎天工16;研卉刻葩17,有同乎神匠矣。若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18,或一叩而语穷19;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20,若百诘而色沮21:斯并不足于才思,而亦有愧于文辞矣22。将欲征隐23,聊可指篇24

15、:古诗之离别25,乐府之长城26,词怨旨深,而复兼乎比兴。陈思之黄雀27,公幹之青松28,格刚才劲29,而并长于讽谕30。叔夜之31,嗣宗之32,境玄思淡33,而独得乎优闲34。士衡之35,彭泽之36,心密语澄37,而俱适乎38。如欲辨秀,亦惟摘句39:“常恐秋节至40,凉飙夺炎热41”,意凄而词婉42,此匹妇之无聊也43。“临河濯长缨44,念子怅悠悠45”,志高而言壮46,此丈夫之不遂也47。“东西安所之48,徘徊以旁皇”,心孤而情惧,此闺房之悲极也。“朔风动秋草49,边马有归心”,气寒而事伤,此羁旅之怨曲也50。译文作者在立意上,力求创造奇特,常常在沉静中进行极度地深思;在创造工巧的文辞上,一定要达于尽善尽美,经常沉迷在美好的辞藻中思索。作者苦思呕出了心胆,还不足说明其用心的艰难;说成年累月地熬炼,又怎能形容其写作的困苦?这样写来,就可把独特的意义潜藏在文辞之中,而使平庸的读者迷惑不解;显露于文辞之外的锋芒,使高明的读者惊叹叫绝。性格醖藉的人,读到含蓄之处十分满意;性格明锐的人,读到独特的句子非常喜悦。如果描写云霞,并不逊色于自然之美;刻绘花草,也无异于神力的巧匠了。要是作品缺乏含蓄,就像老书生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