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566787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关注癌症一、选择题1下列细胞可能癌变的是()A游离组织形态改变B核增大,染色质固缩C膜通透性增大,运输功能降低D酶的活性降低解析:癌细胞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下降,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即游离组织。除此之外,还表现在形态结构上发生了畸形变化。衰老的细胞只是本身发生衰变,不会成为游离组织。答案:A2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癌细胞易发生转移B癌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染色加深C可利用药物使癌细胞的分裂停留在前期,使之不能完成分裂D石棉和黄曲霉素属于同一类致癌因子解析: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细胞之

2、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B项所述是衰老细胞的特征;可利用药物抑制癌细胞进行DNA复制,使其停留在分裂间期,不能完成分裂;石棉和黄曲霉素都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答案:D3下列关于原癌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不正常的基因B和抑癌基因共同调控细胞周期C原癌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癌变D可被某些致癌因子影响导致突变的正常基因解析:原癌基因是细胞中的正常基因,它对细胞增殖和分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由于受某些致癌因子影响,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就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答案:A4若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则这些细胞停留在()A分裂前期B分裂中期C分裂间期 D分裂后期解析:DNA复制发生在间

3、期,所以若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肿瘤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答案:C5“拒绝烟草,远离癌症。”据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张晓鹏教授介绍,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目前全球每年新增肺癌患者人数已达120万。下列对癌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体细胞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癌细胞无限增殖B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C环境污染和烟草污染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因素D烟焦油属于化学致癌因子解析: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答案:B6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B癌细胞比所有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C有些病毒能

4、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解析: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和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间黏着性下降,从而使癌细胞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病毒是致癌因子,所以会提高癌变的可能性。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突变的结果。答案:B7研究表明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已分化转变到未分化状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具有和正常分化细胞相近的细胞类型B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C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D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解析:由“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已分化转变到未分化状态的过程”可

5、判断A错误;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但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很低,故B错误;诱导癌细胞正常分化,阻止其无限增殖,可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故C正确;胚胎细胞是正常的细胞,而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故D错误。答案:C8鼻咽癌是种族差异非常明显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几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鼻咽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下列关于鼻咽癌发病诱因及防治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用咸鱼过多有可能是诱发鼻咽癌的重要因素B致癌相关基因在家族中的稳定遗传可能是鼻咽癌高危家族存在的原因C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D鼻咽癌的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间期解析:腌制食品中含有化学致癌因子,食用咸鱼过

6、多有可能是诱发鼻咽癌的重要因素,A正确;致癌相关基因在家族中的稳定遗传可能提高家族癌症的发病率,B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C错误;化疗方法治疗癌症主要是利用药物抑制DNA分子的复制,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间期,D正确。答案:C9研究发现,经溶血磷脂酸(LPA)触发,细胞可以转变成液体状而移动。若阻断LPA信号则可以阻止癌细胞的扩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易扩散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减少有关BLPA信号发挥作用后会改变细胞膜的流动程度C细胞癌变的本质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DLPA信号发挥作用时,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定载体结合发挥作用解析: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7、,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使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A正确;据题意“经溶血磷脂酸(LPA)触发,细胞可以转变成液体状而移动”可知,LPA信号发挥作用后会改变细胞膜的流动程度,B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C正确;LPA信号发挥作用时,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D错误。答案:D10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有较高致死率,恶性胶质瘤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这类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增殖性、侵袭性和耐药性,给医学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下列关于胶质瘤的描述正确的是()A胶质瘤病人体内的病变细胞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B癌变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

8、病几率与年龄无关C胶质瘤细胞的高度侵袭性是指这种瘤细胞容易转移D病毒感染不会引起细胞癌变解析:癌变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细胞不正常增殖。癌症发生几率与其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年龄、机体免疫能力等均有密切关系。癌细胞因为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而容易发生转移。导致细胞癌变的因素之一是病毒致癌因子,病毒感染会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变化,从而引起细胞异常分化,引发癌变。答案:C11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携带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是()A当这种基因

9、添加到癌细胞中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B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中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C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迅速衰老D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细胞停止分裂解析:癌细胞之所以在体内容易扩散和转移,主要是由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的,该基因能够使癌细胞失去转移能力,据此推测它会在癌细胞中表达并能产生一种糖蛋白。答案:A12“化疗”是控制癌细胞增殖的方式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下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三周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据图得出的正确的

10、结论是()A癌细胞最可能发生于高频率分裂的组织(如器官的上皮组织)B化疗后机体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杀死了大量的免疫细胞C据图可知最初给药后两类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而每次给药后癌细胞回升量少于正常细胞D据图可知为了使癌细胞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可以在化疗过程中加大给药剂量或缩短给药周期,而不会引起较强的副作用解析:A、B两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目要求,因此不能选A、B项。由图中可以看出给药后癌细胞的数量和正常细胞的数量都有减少,说明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但给药后一段时间正常细胞数目回升的速度较快,所以只要适当控制给药时间的间隔,其疗效还是很显著的,所以C项正确,而D项错误。答

11、案:C二、非选择题13癌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突变后形成的。癌细胞的特性包括细胞的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并有侵袭性(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多种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请回答下列一组有关癌症及其治疗的问题。(1)通常能够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可能有_。(填写序号)A紫外线B甘油C肝炎病毒D煤焦油及其衍生物苯E葡萄糖F尼古丁G丙酮酸H核辐射(2)由上述引起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3)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分子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

12、的_期。解析:(1)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紫外线及核辐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煤焦油及其衍生物苯、尼古丁属于化学致癌因子,肝炎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2)致癌因子引起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是引起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3)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答案:(1)A、C、D、F、H(2)诱发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3)分裂间14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1)体外分别培养某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_。在体内,癌细胞易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_的特征。(2)端

13、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细胞类型增殖代数端粒酶活性正常体细胞5060无癌细胞无限有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实验步骤: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_。记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结果预测及分析:若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_;_,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解析:(1)癌细胞是恶性增殖的“不死性细胞”,所以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应该是a,癌细胞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接触抑制丧失,具有浸润和扩散的特性。(2)从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

14、细胞癌变的关系”看本实验的变量是端粒酶的有无,据此可以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分组编号: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实验处理: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进行培养;结果观察:记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掌握了实验设计步骤的通用方法,类似的题目就都迎刃而解了。答案:(1)a浸润和扩散(2)实验步骤: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进行培养结果预测及分析: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若A组仍然无限增殖15上海水产市场发出通知,要求即日停止销售多宝鱼。经上海市药监局抽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中全部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且最高检出值为1 mg/kg左右。硝基呋喃类药物为禁用渔药,长期摄入存在致癌可能。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硝基呋喃类药物”是否可能诱导动物癌变,请你为他们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一)实验题目:探究“硝基呋喃类药物”是否可能诱导大鼠致癌。(二)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三种不同剂量的硝基呋喃类药物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