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5657786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协议OSI模型-讲稿+网络协议的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中进展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例如,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展通信,由于这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认识。为了能进展通信,规定每个终端都要将各自字符集中的字符先变换为标准字符集的字符后,才进入网络传送,到达目的终端之后,再变换为该终端字符集的字符。当然,对于不相容终端,除了需变换字符集字符外。其他特性,如显示格式、行长、行数、屏幕滚动方式等也需作相应的变换。协议是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数据时的规则术语参见法律学对于协议的定义。在计算机网络中,两个相互通信的实体处在不同的地理

2、位置,其上的两个进程相互通信,需要通过交换信息来协调它们的动作到达同步,而信息的交换必须按照预先共同约定好的规则进展。2要素网络协议是由三个要素组成:2(1) 语义。语义是解释控制信息每个局部的意义。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什么样的响应。(2) 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构造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3) 时序。时序是对事件发生顺序的详细说明。也可称为同步。3人们形象地把这三个要素描述为:语义表示要做什么,语法表示要怎么做,时序表示做的顺序。3工作方式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又是如何交换信息的呢.就像我们说话用*种语言一样,在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之间也有一种语言,这

3、就是网络协议,4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必须使用一样的网络协议才能进展通信。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网络效劳器、计算机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它规定了通信时信息必须采用的格式和这些格式的意义。大多数网络都采用分层的体系构造,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向它的上一层提供一定的效劳,而把如何实现这一效劳的细节对上一层加以屏蔽。一台设备上的第 n层与另一台设备上的第n层进展通信的规则就是第n层协议。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接收方和发送方同层的协议必须一致,否则一方将无法识别另一方发出的信息。网络协议使网络上各种设备能够相互交换信息。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SP*协

4、议、NetBEUI协议等。当然了,网络协议也有很多种,具体选择哪一种协议则要看情况而定。Internet上的计算机使用的是TCP/IP协议。ARPANET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使用了TCP/IP标准网络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Internet采用的一种标准网络协议。它是由ARPA于1977年到1979年推出的一种网络体系构造和协议标准。随着Internet网的开展,TCP/IP也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成为Internet网上的通用语言。4、层次构造由于网络节点之间联系的

5、复杂性,在制定协议时,通常把复杂成分分解成一些简单成分,然后再将它们复合起来。最常用的复合技术就是层次方式,网络协议的层次构造如下:1构造中的每一层都规定有明确的效劳及接口标准。2把用户的应用程序作为最高层3除了最高层外,中间的每一层都向上一层提供效劳,同时又是下一层的用户。4把物理通信线路作为最低层,它使用从最高层传送来的参数,是提供效劳的根底。5层次划分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6、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构造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效劳,上面三层面向用户。对于每一层,至少制定两项标准:效劳定义和协议标准。前者给出了该层所提供的效劳的准确定义,后者详细描述了该协议的动作和各种有关规程,以保证效劳的提供。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层物理层6常用协议5TCP/I

7、P协议毫无疑问是这三大协议中最重要的一个,作为互联网的根底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不过TCP/IP协议也是这三大协议中配置起来最麻烦的一个,单机上网还好,而通过局域网访问互联网的话,就要详细设置IP地址,网关,子网掩码,DNS效劳器等参数。TCP/IP尽管是目前最流行的网络协议,但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的通信效率并不高,使用它在浏览网上邻居中的计算机时,经常会出现不能正常浏览的现象。此时安装NetBEUI协议就会解决这个问题。NetBEUI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或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

8、它是NetBIOS协议的增强版本,曾被许多操作系统采用,例如Windows for Workgroup、Win 9*系列、Windows NT等。NETBEUI协议在许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统的缺省协议。NetBEUI协议是一种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播送型协议,安装后不需要进展设置,特别适合于在网络邻居传送数据。所以建议除了TCP/IP协议之外,小型局域网的计算机也可以安上NetBEUI协议。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如果一台只装了TCP/IP协议的WINDOWS98机器要想参加到WINNT域,也必须安装NetBEUI协议。IP*/SP*协议本来就是Novell开发的专用于

9、NetWare网络中的协议,但是也非常常用-大局部可以联机的游戏都支持IP*/SP*协议,比方星际争霸,反恐精英等等。虽然这些游戏通过TCP/IP协议也能联机,但显然还是通过IP*/SP*协议更省事,因为根本不需要任何设置。除此之外,IP*/SP*协议在非局域网络中的用途似乎并不是很大.如果确定不在局域网中联机玩游戏,则这个协议可有可无。-OSI Open Source Initiative简称OSI,有译作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开放原始码组织是一个旨在推动开源软件开展的非盈利组织。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

10、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它是网络技术的根底,也是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它揭开了网络的神秘面纱,让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OSI参考模型知识要点图表 1:OSI模型根底知识速览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效劳,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

11、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这可以包括加密效劳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效劳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展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效劳 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构造并提供硬件寻址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承受方则相反。各层对应的典型设备如下:应用层 .计算机:应用程序,如FTP,SMTP,HTTP表示层 .计算机:

12、编码方式,图像编解码、URL字段传输编码会话层 .计算机:建立会话,SESSION认证、断点续传传输层 .计算机:进程和端口网络层网络:路由器,防火墙、多层交换机数据链路层 .网络:网卡,网桥,交换机物理层网络:中继器,集线器、网线、HUB-OSI根底知识OSI/RM参考模型的提出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构造由IBM公司提出74年,SNA,以后其他公司也相继提出自己的网络体系构造如:Digital公司的DNA,美国国防部的TCP/IP等,多种网络体系构造并存,其结果是假设采用IBM的构造,只能选用IBM的产品,只能与同种构造的网络互联。为了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开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

13、了一个委员会,在现有网络的根底上,提出了不基于具体机型、操作系统或公司的网络体系构造,称为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参考,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的设计目的OSI模型的设计目的是成为一个所有销售商都能实现的开放网路模型,来抑制使用众多私有网络模型所带来的困难和低效性。OSI是在一个备受尊敬的国际标准团体的参与下完成的,这个组织就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什么是OSI,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在OSI出现之前,计算机网络中存在众多的体系构造,其中以IBM公司的SNA(系统网络体系构造)和DE

14、C公司的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数字网络体系构造最为著名。为了解决不同体系构造的网络的互联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注意不要与OSI搞混于1981年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第一层到第三层属于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负责创立网络通信连接的链路;第四层到第七层为OSI参考模型的高四层,具体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效劳,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而网络通信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