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宏松煤矿环境保护影响评价研究报告表样本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5656675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安宏松煤矿环境保护影响评价研究报告表样本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普安宏松煤矿环境保护影响评价研究报告表样本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普安宏松煤矿环境保护影响评价研究报告表样本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普安宏松煤矿环境保护影响评价研究报告表样本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普安宏松煤矿环境保护影响评价研究报告表样本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安宏松煤矿环境保护影响评价研究报告表样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安宏松煤矿环境保护影响评价研究报告表样本(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安宏松煤矿环境保护影响评价研究报告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 行)项目名称:年产15万吨原煤矿井建设单位(盖章):贵州普安县窝沿乡宏松煤矿编制日期:二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国家环保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写起止地点。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及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

2、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年产15万吨原煤矿井建设单位贵州普安县窝沿乡宏松煤矿法人代表胡本均联系人通讯地址普安县窝沿乡联系电话传真邮编551800建设地点普安县窝沿乡立项审批部门贵州省煤炭厅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扩建行业类别及代码原煤采掘0610占地面积m210000

3、绿化面积m2400总投资(万元)3053.37环保投资5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6%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08年8月 日工程内容及规模;一、 项目背景:该矿企业性质属私营,业务管理隶属金沙县煤炭工业局。煤矿区位于普安县城西北,公路里程18公里。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5月颁发了贵州省普安县宏松煤矿采矿许可证,批准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该地的煤矿资源丰富,煤质良好,交通较为方便。煤矿的开采对当地的大气、水质、生态等有一定的影响,受贵州省普安县宏松煤矿委托,根据毕节地区环境保护局2006年11月26日批准的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登记表、贵州省普安县宏松煤矿的开采设计方案,我所编制该项

4、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和水环境影响专题评价。二、交通地理位置:行政区划隶属黔西南州普安县窝沿乡所辖。矿区位于普安县城西北,公路里程18公里。矿区有简易公路至窝沿乡窝沿乡有公路与普安窝沿相连,里程5km, 320国道线从普安县城通过,矿井生产的煤炭多由汽车通过公路外运。地理坐标东经10454301045600,北纬255002255156。三、资源赋存条件:1、煤层:龙潭组地层厚度111.34米,含煤层、煤线22层,总厚19.17米,含煤系数11.16%,龙潭组含可采层5层(C17、C18、C19、C20、C21),合计厚度13.25米,可采煤层含煤系数4.7%。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C

5、17煤层是矿区内较稳定的可采煤层,煤层成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倾角一般20,该层煤赋存于龙潭组顶部,与上下岩层呈整合接触,煤层产出形态、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一般煤层中或上部夹一层厚0.10m的炭质泥岩。煤层厚3.123.38m,平均厚3.21m。C18煤层呈似层状产出, 该层煤赋存于龙潭组上部,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倾角1921,平均20。该煤层在本区产出形态及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属可采煤层,局部含12层厚0.050.10m夹矸,岩性为炭质页岩,含黄铁矿结核。该煤层以半亮型块煤为主,半暗型和半亮型少许。常有不规则细粒状结构的煤岩出现,在强氧化带,煤岩结构往往转化为颗粒状结构。C18煤

6、层厚2.482.92m,平均厚2.87m。C19煤层是矿区内稳定的煤层,全区可采。该煤层成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倾角1921,平均20,该层煤赋存于龙潭组上部,与上下岩层呈整合接触,煤层产出形态、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一般煤层中或上部夹一层厚0.08m的炭质泥岩。厚1.772.25m,平均厚2.09m。C20煤层呈似层状产出, 该层煤赋存于龙潭组上部,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倾角1921,平均20。该煤层在本区产出形态及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属可采煤层,局部含12层厚0.020.04m夹矸,岩性为炭质页岩,煤层厚2.322.60m,平均厚2.46m。C21煤层呈似层状产出, 该层煤赋存于龙

7、潭组中部,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倾角1921 ,平均20。该煤层在本区产出形态及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属可采煤层,局部含01层厚0.010.03m夹矸,岩性为炭质页岩,煤层厚2.302.85m,平均厚2.57m。可采煤层特征见表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编号煤层平均厚度(m)层间距(m)煤层结构顶底板岩性稳定性平 均倾 角(度)容 重(T/m3)顶板底板C173.2128简单粉砂岩粉砂岩较稳定201.40C182.87简单粉砂岩粉砂岩较稳定201.4222C192.09简单粉砂岩粉砂岩较稳定201.4066C202.46简单粉砂岩粉砂岩较稳定201.3939C212.57简单粉砂岩粉砂岩较稳定201

8、.412、煤质:(1)物理性质C17、C18、C19煤层灰黑色,油脂光泽,内生裂隙发育中等,阶梯状及参差状断口,质地较脆。C20、C21煤层灰黑色,油脂、沥青光泽,内生裂隙发育,裂隙面略有黄铁矿脉充填,参差状断口,质地硬,在风化面上具铁质浸染。 (2)煤岩特征C17、C18、C19煤层以半暗型块煤为主,具条带状结构,块状和粉状构造,以块状为主。C20、C21煤层以半暗型块煤为主,粒状结构,具块状构造。 (3)化学性质可采煤层煤质分析结果表 煤层编号水份Mad(%)灰份Ad(%)挥发份Vdaf(%)全硫St,d(%)发热量Qbad(kJ/kg)煤类C170.866.7123.230.2529.1

9、4焦煤C180.756.8219.100.2629.391/3焦煤C191.256.7815.230.2829.78焦煤C200.587.6018.600.4630.90焦煤C211.4217.9113.110.8028.50瘦煤根据上述指标:C17、C19、C20煤层为特低低灰、特低硫、特高热值焦煤;C18煤层为特低灰、特低硫、特高热值1/3焦煤,C21煤层为低灰、特低硫、特高热瘦煤。四、井田开拓及开采:1、矿界:该煤矿矿区共有12个拐点,其拐点坐标如下:井田范围不呈规则的12边形,东西宽约1.67km,南北长约2.31km,面积2.4979km2,开采标高为13001000m。2、服务年限

10、;根据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可采储量209.82万吨,矿井年工作日为330天,日工作制度:井下工人按“四六”制;地面工人及其他人员按“三八”工作制,井下工人每天四班作业,每班工作六小时;地面工人每天三班作业,每班工作八小时。服务年限为10.5年。3、井田开拓:矿为多煤层开采,主斜井、回风斜井均布置在C11号煤层中。矿井划分为两个采区,NE面为一采区,NW面为二采区,先开采一采区,后开采二采区。矿井开采顺序为:沿倾斜方向为阶段下行,阶段内煤层开采顺序为先上层再下层,区段开采顺序为先上后下,区段内开采顺序为走向长壁后退式。矿井通风方式:中央分列式。新建井巷工程量为5479m(其中岩巷2178m

11、)。4、井下开采:本矿为斜井开拓。在井田西中部井田边界谭家湾以南70m处选址,沿C21煤层露头布置主、副斜井,倾角16、方位301分别掘进398m到达+1125开采水平,在主井下部按方位301、35坡度布置集中运输石门490m至C17煤层一采区煤仓位置;在副井井底车场布置中央变电所、中央泵房、井底水仓等硐室后按方位191掘进与集中运输石门贯通,在C17煤仓位置前10m处,按方位87掘进揭C17煤层后布置一采区C17煤层采区下部车场。一采区布置三条上山,方位300,轨道上山回风上山均布置在c17煤层中,运输上山按14坡度布置在C17煤层顶底板中,间距20m,轨道上山用甩车场与煤层连接,区段运输巷

12、用溜煤眼运输上山连接,运输上山下部设采区煤仓与集中皮带运输石门连接,回风上山直接与风井连接。煤层中区段巷道采用双巷布置,区段间留设1520m煤柱。在+1295水平布置111701N回风巷至采区边界位置。在轨道上山+1246水平布置111702N回风巷至采区边界,在+1253水平布置111701N运输巷至边界后通过111701N切眼与回风巷贯通,构成111701N工作面生产系统,形成矿井的首采工作面。井口坐标及井筒特征见表井筒特征表 井筒名称井口坐标(m)井口标高(m)井筒长度(m)断面(m2)倾角()方位角()支护型式XY掘净主斜井2860613.3535491685.251234.70398

13、8.747.9316301砌碹、喷浆副斜井2860641.5535491710.401234.703988.747.9316301砌碹、喷浆回风井2861091.0035492318.001375.00384.993.920301砌碹五、矿井通风:根据煤层的赋存特点、采区划分情况和地形情况,为了有效地减少通风阻力,本设计确定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式通风。六、井下排水:选用MD85456型水泵三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其流量为Q=85m3/h,扬程为H=270m,配套电动机功率:N=55kw。矿井在开采水平设井底水仓、中央泵房,由中央水泵房集中将井下涌水经副井排出地面。排水管路为两趟,排水

14、管选用DN=216mm的无缝钢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0m3/h, 最大涌水量为80m3/h。七、供水、供电及原材料消耗:矿井一回路电源由罐子窑镇35kv变电所10KV电源引至矿井,另一回路从5KM外南京桥水电站10KV电源引入,形成矿井双回路供电,以确保供电安全。该矿井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经估算总用水量为650m3/d。其中:生产、生活用水量为450 m3/d,消防用水量为200 m3/d。地面生产、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和井下生产消防用水可供使用的水源为矿井附近的溪水及地下涌出泉水。井下生产消防用水不足部分由排出地面的井下水经混凝土沉淀池沉淀处理后进行补充。山砂、毛石、白灰等建筑材料可在当地解决,钢材、水泥、砖以就近解决为主,外地供应为辅。八、地面主要设施:1、主、副斜井布置在矿区西部中段的C21煤层露头处,标高1234.7m,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