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5656545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2)清政府和地主阶级沉重剥削人民,阶级矛盾尖锐。(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特别提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2过程爆发1851年初,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全盛北伐、西征、天京突围的战斗,进入军事全盛时期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纲领(

2、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内容: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2)后期:资政新篇(1859年)。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教育等方面。评价: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归纳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资政新篇继承和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2)根

3、本区别:二者有关社会发展趋势的设想和经济主张,观点是相反的、矛盾的,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4评价(1)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2)教训: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二、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1)条件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纷纷建立。1905年,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机会。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

4、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2)爆发: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3)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特别提示武昌起义后,各地响应。在独立的各省中,许多新军将领出任各省都督。这些“都督”埋下了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的隐患。2中华民国成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2)成立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涉及国家主权、国民的自由与权利,以及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等方面。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意义:从法

5、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特别提示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求:公元纪年1911年民国多少年;求:民国纪年公元多少年1911年易错提醒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3历史功绩(1)结局: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革命果实。(2)功绩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易错辨析封建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

6、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预备立宪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为将来实行立宪之准备”。1906年,清政府发布“预备仿行宪政”的上谕,说因为“规制未备,民智未开”,所以只能作立宪的准备工作。开始改变中央官制,设度支部、法部、邮传部、民政部、农工商部等,同时削减地方督抚的权力,把他们的军权收归中央。1907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下令在中央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各省设谘议局。1910年,清政府宣布,将原定九年预备立宪期缩短为五年,

7、提前于1913年召开国会,在国会召开前两年成立新内阁。1911年5月,撤销军机处,成立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责任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7人,全部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室,被称为“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完全暴露,立宪派大失所望,许多人转而投身革命,清政府更加孤立。考点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唯物史观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

8、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阻碍作用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要求:从材料中找出“洪秀全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的原因。材料洪秀全出身儒生,深受儒学的影响,自称“天王”,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设计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向往大同之世。这些又不合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历史方向,带有落后性。他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迟早会使人民失望。摘编自崔之清、胡臣友

9、洪秀全评传主要信息:答案(思想上)王权思想、(政治上)封建政治体制、(经济上)小农经济违背历史潮流。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大兴土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张德坚贼情汇纂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命题角度太平天国失败的历史缘由;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局限性。2太平天国的乌托邦实验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不能不与自己的理想恰恰相反。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天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

10、只母鸡、两头母猪。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发现问题材料作者认识到了太平天国理想社会模式的特点平均主义。命题角度太平天国革命纲领的革命性和空想性;太平天国运动与时代潮流的背离。考点二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被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1)从斗争的形式来看,辛亥革命在武装斗争的方式之外,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南北和谈)、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孙中山提出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他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2)从斗争的结果看,避免了社会进一步动荡,有利于社

11、会稳定。2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1)政治层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获得重大突破。(2)经济层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工业化获得长足发展。(3)文化层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提出三民主义、提倡资产阶级公民道德,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习俗的改革,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要求: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爆发

12、之间的关系。史料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所取代。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自蒙养院和小学开始直到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不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民反对旧制度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阶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论证:答案政治上,辛亥革命的主力新军,就是清末“新政”时期编

13、练的,清末“新政”的预备立宪使立宪派离心,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经济上,奖励实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思想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出国、建新式学堂等扩大了新思想的宣传,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1辛亥革命的三个实质性成果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个能支撑民国的社会基础。所以我说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我虽然说它在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留辫子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

14、然还在用,双历并存。摘编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发现问题材料表明辛亥革命使中国与世界接轨;政治上进入了追求民主共和的新时代,“改历”使中国时间进入世界时间。命题角度“民国”之名与革命之“实”的逻辑关系;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与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联系。2民主共和政体的评价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

15、结束了,即悲剧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撒尼尔佩弗发现问题材料中作者对辛亥革命及辛亥革命试图建立起的共和政体给予很低的评价。命题角度中美共和政体的比较;辛亥革命及共和政体失败原因探析。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3全国,29其他无考题1命题点:晚清现代化(2013课标全国,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注意关键词:现代化。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器物),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体现了晚清时期中国人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