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5656067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为核心,是呼声树立整体 护理观念,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 的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履行护理人员“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重 要职责。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 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治疗性环境)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彼此为寻求卯足某种需要 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心。入院护理:是指患者经门诊或急诊

2、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 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由一种姿势转换为另一种姿势 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忧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 感觉。也是患者最希望能能通过护理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之一。不舒适:是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厚着周围环境有不 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改变,身心负荷国中的一种自我感觉。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 称之为

3、,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常见于昏迷、极度衰 弱的患者。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 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疼痛: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那个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疼痛阈:个体所能感受到的最小疼痛。疼痛耐受力:个体所能忍受的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 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休息:指通过改变当前的活动方式,使身心放松

4、,处于一种没有紧张和焦虑的松弛状态。 睡眠:一种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由不同时相组成,对周围环境可相对的不做出反应。 昼夜性节律:指人体根据内在的生物性规律,在24小时内规律的运行它的活动,相当于一 个人的生物时钟,每天24小时周期规律运转,形成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节奏,反映人体在生 理和心理方面的起伏变化,如激素分泌的变化,体温的变化,代谢的变化等,并随个体疾病 和情绪的不同而改变。昼夜性节律同步化:正常的昼夜性节律遭到破坏,睡眠与昼夜性节律不协调,称.睡眠障碍:指睡眠量和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出现某些临床症状,也包括影响入睡或保持正 常睡眠能力的障碍,入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以及异常的睡眠相关

5、行为。失眠:通常指患者对谁买呢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昼夜性节律同步化:指要维持机体处于最佳状态,必须休息与活动的时间安排与其昼夜节律 相同。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者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 120nmHg,并伴有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等表现。ROM练习(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应用主动或被动 的练习方法,维持关节的活动度,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的锻炼方法。等长练习:可增加肌肉张力而不改变肌肉长度的练习,称.因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又称 静力练习。等张练习:对抗一定的负荷,做关节的活动锻炼,同

6、时也锻炼肌肉收缩。因伴有大幅度关节 运动,又称动力练习。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 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 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 生的医院感染。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 发生的医院感染。感染源:又称病原微生物贮源,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除的宿主(人或动物) 或场所。传播途径:是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排出后侵入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

7、易感宿主: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清洁:是指用清水、清洁剂及机械洗刷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 作用是除去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 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包括致病微生物和 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预防性消毒: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 环境、物品、个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疫原性消毒:在有感染源或曾经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播散而

8、进行的消 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随时消毒:直接在患着周围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六消毒:分居室、分饮食、分生活用具;消毒分泌物或排泄物、消 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和床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用水和污物。陪护人员 应加强防护。终末消毒: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 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消毒人员应做好充能股份的准备工作并加强自我防护。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 区域被污染的技术。保护性隔离: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定措施的主要依

9、据而采取的隔离则称为“传染性隔离:将处于传染期患者,可以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控制在特定区域,与一般人 群暂时分开,缩小污染范围。体温(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发热(体温过高):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 体温调节中枢使特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体位引流:置患者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 管并咳出体外,称呼吸困难: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及体征,患者主管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 可出现发绀、鼻翼扇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

10、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 的异常。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律。特点是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 不等。常见于房颤。潮式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在再经一段呼吸暂停后, 又开始重复以上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间断呼吸:表现为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 此反复交替。即呼吸和呼吸暂停交替出现。吸痰法:是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 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尿潴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

11、或不受意志控制。膀胱刺激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称尿频,是由膀胱炎 症或机械性刺激引起;患者突然有强烈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称尿急,是由膀胱三角或 后尿道的刺激,造成排尿反射活动特别强烈;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有疼痛感为尿痛,为病损 处受刺激所致。有膀胱刺激征时常伴有血尿。产生膀胱刺激征的原因主要有膀胱及尿道感染 和机械性刺激。膀胱冲洗:是利用三通的导尿管,将溶液灌入到膀胱内,再藉用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 出来的方法。便秘: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粪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常发生于慢性便

12、秘的患者。腹泻: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排便。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 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的患者及其所住病室,所用物品及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处理。患者的终末处理:1患者出院或转科前应沐浴,换上清洁衣服,个人物品需消毒后带出。2 如患者死亡,需用消毒液处理,并用浸透消毒液的棉球填塞口、鼻、耳、阴道、肛门等孔道, 然后用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病室的终末处理:1关闭

13、病室门窗,打开床旁桌,摊开棉被,竖起床垫,用消毒液熏蒸或用 紫外线照射2打开门窗,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和地面3体温计用消毒液浸泡,血压计、听诊器 放熏蒸箱消毒4被服类环氧乙烷消毒后再清洗5床垫、棉被、枕芯可用日光暴晒或用紫外线 消毒。疼痛的护理措施:(一)减少或去除引起疼痛的原因。如外伤所致的疼痛,可给予止血、包 扎,固定;胸腹手术后,可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术后深呼吸和有效咳痰的方法。(二) 合理运用缓解或解除疼痛的方法:1药物止痛2患者自控镇痛泵的运用3物理止痛4针灸止 痛5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三)恰当地运用心理护理的方法:1减轻心理压力2分散注意力 参加活动音乐疗法有节律的按摩深呼吸指导想象

14、松弛疗法(四)积极采取促进 患者舒适的措施: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姿势、提供舒适整洁的病床单位、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设备等必要条件。(五)健康教育:1准确描述:指导患者准确描述疼痛性质,部位,持续 时间等2客观描述:教育患者客观的对医护人员讲述疼痛的感受3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 使用止痛药物和时间4效果评价指导一些疼痛的征象消失对疼痛适应能力有所增强 身体状况和功能改善,自我感觉舒适,食欲增加休息和睡眠质量较好重新建立行为方式, 轻松的日常活动。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1.环境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停止卫生处理,减少人员走 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2.工作人

15、员无菌操 作前,衣帽穿戴整洁,口罩遮住口鼻,修剪指甲、洗手。3.明确无菌概念4.物品放置有序, 标志明显: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外注明物品名称,有效期一周 为宜,并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排放。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 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个病人使用,以防交叉 感染5.取无菌物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 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 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尿潴留患者的护理:(1)安慰病人,

16、消除焦虑和紧张情绪。(2)取适当体位,病情许可应协 助病人以习惯姿势排尿,如扶病人坐起或抬高上身。(3)按摩、热敷下腹部,以便解除肌肉 紧张,促进排尿。针炙治疗;针刺中极、曲骨、三阴交穴。(4)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 如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5)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关闭门窗,屏风遮挡。(6)健康 教育,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7)必要时根据医嘱肌内注射氯化卡巴胆碱等(8) 经上述处理仍不能解除尿潴留,可采用导尿术。尿失禁患者的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待病人热情,提供必要的帮助,消除病人羞涩、焦 虑、自卑等情绪。(2)保持病人会阴部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3)应用接尿装置:女病 人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接取尿液,男病人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但此法不宜 长期使用。(4)指导病人进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