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知识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5656000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草原--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原--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知识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点:草原1、这篇散文的作者是老舍,选自内蒙风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猫、母鸡。2、草原写的是作者第一次访问蒙古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3、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4、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人民情深似海,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里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现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作用:点明中心,扣回主题。5、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

2、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6、特殊字的部首: 勒(革) 貌(豸) 羞(羊) 重点段分析: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3、(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会写括号中的词。2、划线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划线句用(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比喻(小丘线条的柔美)。划线句是(拟人句),这样生动鲜活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与(赞美)。3、直接抒发作者胸臆的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4、借物抒情的句子: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白杨

4、1、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2、课文题目的特点是(以事物名称为题)。以(白杨)为线索进行叙述的。3、白杨树的特点:高大挺秀、适应力强、生命力强。4、白杨树的精神: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著。重点句理解: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1)句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2

5、)“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句话是爸爸借白杨的特点,表达了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3)这段文字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2、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深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1)记住括号里的词语。2)结合课文知道,这是爸爸第(二)次沉思,他在(思子女、思未来)。他在想(爸爸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们的未来。)3)文中“高大的白杨树”暗指(爸爸和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指(孩子们)。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4)爸爸的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是因为(他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