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565593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一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济南一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济南一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济南一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济南一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一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一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南一中2014届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1若发现一颗行星与最近恒星的距离非常适合生命的存在,可推断该行星A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 B可能存在液态的水C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 D表面有肥沃的土壤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对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23题。2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间接利用的是A太阳灶 B太阳能热水器 C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D行进中的赛车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为A维持着地表温度 B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C产生潮汐或海啸 D. 导致指南针不能指示正确方向右图为局部区域日照图,虚线为日界线,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45题。4甲、乙两地相比A日期相同,区时时刻乙早B日期甲早

2、,区时时刻两地相同C日期甲早,区时时刻乙早D日期甲晚,区时时刻乙早5图示时刻,地球上分属两个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A111 B15 C17 D717下图为某日不同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图,且甲地位于40N。读图回答67题。6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A0 B20N C20S D2326N7当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A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B甲、乙两地昼长相等C北京市白昼逐渐变长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读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回答810题。8曲线表示的辐射量在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量大的原因主要是南极地区A地

3、势高 B下垫面为冰川地面C环境污染严重D人口增加9图中曲线依次表示 A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 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B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 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C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D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 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10对近地面气温高低影响最直接的是A B C D右图是由中央气象局发布的某城市2013年1月19日22日的天气预报。读图,回答1112题。11图示连续4天内,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为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

4、锋12下列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该城市4天内天气要素变化示意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2013年1月华北地区连续数天出现灰霾天气,灰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据此回答下面1314题。13造成本次灰霾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强低压 D弱高压14造成我国灰霾天气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机动车辆的增多 高能耗工业比重大冬季燃煤取暖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 A B C D下图中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517题。15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 B C D16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

5、海洋性气候的是A B C D17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819题。18图中a、b、c、d、e分别表示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 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19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 B C D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

6、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2021题。20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环节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21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为西风漂流C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为赤道逆流右图为某要素等值线,读图回答2223题。22若为城市地租等值线,阴影区为市中心区,则可以判断AL处的地租高于H处B阴影区一定是商业区C由市中心到L处用时远远短于到达H处D一般来说,城市向西扩展较快23若

7、图示为夏秋季节活跃于西北太平洋的天气系统,为等压线,阴影区气压低,则A西侧降水强度最大 BH处风向为西北风C中心有下沉气流,气压高DH位于高压中心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期间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并将考察结果绘制成下图。读图完成2425题。24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天山 B太行山C大兴安岭D武夷山25下面是考察小组对考察区地质地貌的分析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处地形平坦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B.处岩层发生倾斜是内力作用的结果C.处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 D.处岩层的断裂和错位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右面的甲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现状图,乙图是该地区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示

8、意图。读图回答2627题。26下列关于甲图的说法正确的有A图示地区可能是亚欧大陆 B 图示地区可能是非洲大陆C图示反映了经度地带分异规律D图示反映了非地带性现象27当自然带由甲图所示向乙图所示变化时全球气候变暖世界粮食产量总体上升海平面上升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A B C D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下图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2829题。28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A从30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 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米29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最

9、主要因素是 温度湿度坡度坡向A B C D右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3031题。30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B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sj.fjjy.org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 D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31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3233题。32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M1 BM2 CN1 DN233依图可知在

10、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化的统计图”。试根据此图完成3435题。34图中各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A出生率;死亡率 B出生率;人口数变化C人口数变化;死亡率 D人口数变化;出生率35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渡时期,人口增长迅速 B过渡时期,死亡率高于出生率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D工业时期,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下图示意

11、“2010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3637题。36.该国公共住房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37.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A功能分布、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读图完成3839题。38.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D.受沿岸寒流影响39.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

12、风影响较弱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40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20分)41.下面左图展现了某一时刻地球晨昏线的分布,右图为该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气压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 说出该时刻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2) 据图中信息分别说出甲乙两地的气压性质,并分析甲地气压形成的原因。(3) 描述海南岛该日的天气状况。42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2)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理由是 ,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