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含小说散文阅读复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565590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含小说散文阅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记叙文含小说散文阅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记叙文含小说散文阅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记叙文含小说散文阅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记叙文含小说散文阅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含小说散文阅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含小说散文阅读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含小说、散文)阅读复习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考点: 1、理解文章记叙要素和线索、人称及其作用、记叙顺序及其作用、表达方式、详略安排与中心的关系; 2、理解文章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或段落的作用; 4、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5、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6、理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写作特点; 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8、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或写作方法); 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0、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2、一、记叙的要素1、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什么人+在何时+在何地+做了什么)二、记叙线索1.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2.线索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谈生命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行进和生长过程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

3、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3.把握文章线索的技巧: 文章的标题;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三、记叙顺序(一)常见的叙述顺序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变色龙一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经过,巧妙地揭露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揭露了

4、沙皇统治的黑暗,也揭示了小市民的麻木、庸俗、愚昧。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蒲柳人家后半部分在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时,插叙外号的来历,重在交代人物的“关公相貌”、不寻常的经历以及乐善好施、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真切,性格鲜

5、明。(二)记叙顺序及其作用:1、顺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使叙述有条有理。 2、倒叙:(1)强调;(2)制造悬念;(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3、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3)交代背景,丰满形象,突出中心。四、记叙文重点词句和段落(一)重点、关键词语的含义1、重要词语理解(1)代词:承前或承后去找相关指代内容(一般引用原文) (2)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格式:先解释词义;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2、 词语的调换(答题格式)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对象所

6、以 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象的情感(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标题好不好?能不能换另外一个?第一步,表明观点(如:不可);第二步,说出理由(围绕标题的作用);第三步,说出改后的标题的不足。 (二)记叙文中的关键(重点)句子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

7、作用是不同的。如何赏析文中的关键或重点句子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 对

8、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1、比喻:把xx比作 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或抒发了xx 人物的xx情感(或品质特征等)。2、拟人: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排比:通过排比,逐层深入地强调了xx对象的xx特性,表现了xx情感,增强语势和文章气

9、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4、设问:通过设问,引起读者对xx对象xx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反问:通过反问,强调了(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语气强烈,发人深省。6、对比:通过xx和xx进行对比,强调了xx对象的突出了7、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句子的情感)。8、夸张: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xx对象的xx特征,揭示其xx本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9、对偶: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xx对象的xx特征,语句简练工整,音韵和谐、铿锵悦耳。(三)重点语句和段落的作用记叙文开头句子(段)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

10、趣或思考。记叙文中间句子(段)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五、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2、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

11、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3、 段意、层意的概括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也正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成文字。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总之一句话,要力求做到精准概括。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4、概括归纳记

12、叙文中心内容(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 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六、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七、 分析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1、描写方法(1)描写方法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又分为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2)人物描写

13、的方法有: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等。(3)细节描写,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4)描写的角度(或方式)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2、描写的作用(1)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作用:能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如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开头部分有这样的描写: “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

14、一个乞丐也没有。”这样的描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作用: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2)自然环境 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就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感情的作用。开头景物:反映农村的衰败和“我”的悲凉心情;神异图画:创造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我”对少年闰土的热爱;离乡景物:创造静谧气氛,形成情景交融的深远意境。最后一课中,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烘托出小

15、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各类描写答题技巧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或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