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数学基础一网上教学活动文本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565589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数学基础一网上教学活动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计算机数学基础一网上教学活动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计算机数学基础一网上教学活动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计算机数学基础一网上教学活动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计算机数学基础一网上教学活动文本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数学基础一网上教学活动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数学基础一网上教学活动文本(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计算机数学基础(一)网上教学活动文本顾静相:计算机前的同学们,下午好,现在是计算机数学基础(一)期末网上答疑时间,欢迎同学们参加此次活动。这次活动由中央电大冯泰教授和我一起解答问题,同时我们也给出一些复习要求和所要复习的内容。另外同学们在学习当中有什么问题想在这里得到解答,请及时提出。当然如果有一些问题现场没有及时解答的,请你留下联系方法,我们会尽快给你答复。冯泰:大家好,这门课程是为开放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这学期有四编八章,这八章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顾静相:一、关于期末考试1本学期的结业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形成性

2、考核由平时作业成绩构成,占结业考核成绩的20%, 期末考核成绩占结业考核成绩的80%。 2期末考核实行全国统一考核,根据本课程考试说明,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核时间,制定统一评分标准。开办试点的地方电大组织考核。期末考核的考核内容和要求以考核说明为准;采用闭卷笔试,试卷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试题类型及分数: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分数约占25。解答与计算题,分数约占56;证明题,分数约占19。3考核试卷分数分布:第1编数理逻辑约30分,第2编集合论约30分,第3编图论约25分,第4编代数系统约15。4易、中、较难题目在试卷中占的比例是4:4:2。顾静相:二、各章重点考核内容 关于考核内

3、容与要求,在本课程的考核说明中,有详细的说明,以及中央电大杂志社编印的本课程的期末复习指导中,也都列出了。因时间关系,今天就不逐条念了。三、各章基本问题顾静相:第1章 命题逻辑1. 命题符号化,是否命题判断或求真值。2. 命题公式赋值,及类型判别。3. 命题公式等值判别或证明。方法有真值表法、等值演算法和主范式法. 4. 求范式和主范式。5. 蕴含式(推理理论)证明:方法有:真值表法、等值演算法、主析取范式法、构造证明法直接法、附加前提证明法和反证法。顾静相:第2章 谓词逻辑1. 命题符号化。2. 求辖域、约束变元、自由变元。3. 给定解释求谓词公式的真值(多为个体域有限的情形)。4. 判断谓

4、词公式是否重言式(用代换实例)、永假式?5. 求前束范式。顾静相:第章集合及其运算1. 求集合表达式(列举法或描述法)。2. 判断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3. 求幂集。4. 包含或相等的化简或证明。5. 求笛卡儿积,或某些等式证明。顾静相:第章 二元关系与函数1. 求关系的表达式,关系矩阵、关系图,Dom(R),Ran(R).2. 验证或证明关系的性质。3. 关系计算:求,4. 求复合关系、逆关系及其矩阵。 5. 求自反闭包或对称闭包。6. 验证或证明关系R是等价关系或偏序关系。7. 作偏序关系的哈斯图,求极大(小)元、最大(小)元。8. 验证是否是函数,是满射、单射、双射? 冯泰

5、:第5章 图的基本概念1. 图G与G互求。2. 判断简单图、多重图、完全图。3. 求子图或生成子图。4. 求结点度数或用握手定理求结点数,或判断是否度数序列。 5. 判断是否同构,主要用必要条件判断不同构。会作2或3个结点非同构的生成子图。 6. 用定理1(握手定理)或2以及推理进行推理或计算。7. 求图中通路、回路及其长度或通路、回路的数目(主要用定理8)8.判断是否连通、强连通、单侧连通或弱连通。 9. 求点割集、割点和边割集、割边(比较简单的图)。 10. 求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顾静相:第6章 几种特殊的图1.判断或作欧拉图,求欧拉通路、回路。2. 判断或作哈密顿图,求哈密顿通路

6、、回路,说明不是哈密顿图。3. 判断是否可平面图,将可平面图改画为平面图。 4. 求连通平面图的面、边界和次数。5. 用定理6,7作某些证明或计算。如求二元完全树中树叶个数与分支点数之关系。6. 判断是否树。7. 求树的结点与边的关系。8. 求最小生成树和权。 顾静相:第7章 群1. 验证代数运算f在A上封闭,即是代数系统。 2. 验证代数运算有结合律,交换律等。 3. 验证代数运算f,g有无分配律,吸收律等。4. 求运算的单位元,逆元.。5. 判断是否半群、群、交换群、循环群,求生成元和循环群的子群。.6. 在群中进行计算、化简等。 7. 求复合置换、逆置换等。8. 证明群同态、同构,找同态

7、(同构)映射。顾静相:第8章 其它代数系统1. 验证是否为环?2. 给出偏序集,判断是否为格?3. 在格中进行计算、化简或证明等。4. 布尔代数式的化简、求值或证明。四、 回答问题顾静相:第1章 命题逻辑问题1. 请解释一下蕴含联结词冯泰:PQ,其意义是如果P,则Q”;”必须P,以便Q”;”P仅当Q”;”Q每当P”;“只有Q,才P”. 即Q是P的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条件. 例如 设P:天下雨,Q:他乘车上班。 命题“如果天下雨,他就乘车上班”符号化为“PQ”(若天不下雨,他乘车吗?)命题“只有天下雨,他才乘车上班” 符号化为“QP”(若天不下雨,他一定不乘车)顾静相:问题2. 用真值表求主析

8、取(合取)范式,总是记不住是取0的项还是取1的项?冯泰:答:主析取范式极小项的析取,而极小项是合取式,只有每个变元或其否定都是1,极小项才是1. 故用真值表求主析取范式,应是1的项的析取.主合取范式极大项的合取,而极大项是析取式,只有每个变元或其否定都是0,极大项才是0. 故用真值表求主合取范式,应是0的项的合取.顾静相:问题3. 第1章的构造推理,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怎样才能学好?冯泰:第1,2章的构造推理证明基本是相同的.第1章的推理证明中,已知条件往往是一环扣一环给出的,只要掌握教材P29的I或E,证明进行就会很顺利. 举个例子. 习题1:8(3)前提:RQ,RS,SQ,PQ,结论:P证明

9、(用三种方法证明)方法一: RQ P SQ P RS P Q ,I14(构造性二难) PQ P P ,I12(拒取式) 方法二: RQ P RQ E16(蕴含等值式) SQ P SQ E16(蕴含等值式)(RQ)(SQ) ,I9(合取引入) (RS)Q E6,E8(分配律、摩根律) RS P (RS) E1(双重否定律) Q ,I10(析取三段论) PQ P 11 P ,I12(拒取式) 方法三:反证法。P (否定结论) PQ P Q ,I11(假言推理)SQ PS ,I12(拒取式)RQ P R ,I12(拒取式)(RS) ,I9(合取引入)RS P (RS)(RS) ,I9(合取引入)顾静

10、相:第2章 谓词逻辑问题1. 命题符号化时,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使用有什么注意的地方?冯泰:答:在命题符号化时,使用全称量词“”,特性谓词后用蕴涵联结词“”;使用存在量词“$”,特性谓词后用合取联结词“”。从实际逻辑运算要求,应该如此。设M(x):x是人,H(x):x要呼吸。命题“人要呼吸”符号化为:x(M(x)H(x);等价于“没有不呼吸的人”符号化为:$x(M(x)H(x)同样:(x(M(x)H(x)$x(M(x)H(x)$x(M(x)H(x)M(x)就是特性谓词。它说明全总个体域中人这个真子集。说明:与,$与配在一起使用是合理的。顾静相:问题2. 谓词公式求值,只有在数的个体域

11、才有意义,对吗?冯泰:答:不对. 谓词公式,一旦个体变元取为常元后,它就是命题,命题的真值并不限于是数的个体域. 例如个体域D岳飞,文天祥,秦桧,谓词F(x):x是民族英雄.求xF(x)和$xF(x)的真值.xF(x)=F(岳飞)F(文天祥)F(秦桧)1100 $xF(x)F(岳飞)F(文天祥)F(秦桧)1101顾静相:第3章 集合及其运算问题1. 请讲一下和的用法.冯泰:答:表示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如:Aa,b,c,aA, aA, 而不能写作aA. 但是有, . 前者表示是元素,后者表示是(空)集合.顾静相:问题2. 设A,B,C,D是任意集合,一定有(1) 若A

12、B=ACB=C (2) AB=ACB=C吗?冯泰:答:两个式子一般都不成立。请注意集合运算与实数运算上的不同。(1) 当A时,对任意B,C,都有AB=AC;当A,如A=1,2,B1,2,3,C=1,2,3,4,有AB=AC,但 BC. 因此一般地,若AB=AC并不能得到B=C. 只有当AB,AC时,若AB=AC一定有B=C. (2) 同理,一般地,有AB=AC,得不到B=C;只有AB,AC时,若AB=AC必有B=C.顾静相:第4章 二元关系与函数问题1. 设集合Aa,b,c,如何判断A上关系R有传递关系?冯泰:答:在关系的几个性质中,判断传递关系是困难的。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定义;其二是充分必要条件:R是传递的RRR对于一些特殊的关系,用充分必要条件判断更好。如本例RRR,故R是传递的。传递关系的定义:R是传递的a,b,cA(RRR)对于这种特殊关系R,从逻辑角度理解。如本例R,真值为1, 而R,真值为0(不存在),则R,真值为0(不存在),于是有1001,即RRR的真值为1,是永真式。可知R是传递的。又如R,是传递的,也可以通过逻辑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