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五个公理、三个标准和一个原则以《再别康桥》的英译为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5655009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的五个公理、三个标准和一个原则以《再别康桥》的英译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翻译的五个公理、三个标准和一个原则以《再别康桥》的英译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翻译的五个公理、三个标准和一个原则以《再别康桥》的英译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翻译的五个公理、三个标准和一个原则以《再别康桥》的英译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翻译的五个公理、三个标准和一个原则以《再别康桥》的英译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译的五个公理、三个标准和一个原则以《再别康桥》的英译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的五个公理、三个标准和一个原则以《再别康桥》的英译为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翻译的五个公理、三个标准和一个原则-以再别康桥的英译为例一、引言徐志摩是中国最著名的现代诗人之一,再别康桥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由于他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国外出的三部英文版中国文学选或诗歌选分别收录了白之(Cyril Birch 1972)、奚密(Michelle Mi-Hsi Yeh 1993)和许芥昱(Kai-yu Hsu 1995)的译本;网上可以搜到据说是梁实秋的一位美国朋友康宁汉(Edward Cunningham)的早年译本,国内有胡士光(1989)和罗格梅森(Roger Mason 2008)的译本;此外,剑桥大学出版社为纪念剑桥大学建校800周年即将出版的剑桥:800周

2、年肖像里还将收录笔者的一个新译本。新译本之所以不断出现,主要原因是译者认为老译本尚有可改进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后来译本在每一方面都比前一译本好。翻译有哪些不言自明的公理,什么算好的译本,翻译应遵循什么原则?本文试图以再别康桥的英译为例,回答这些问题。二、翻译的五个公理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一些不言自明的公理。语言学家为了将语言学发展成一门科学,曾提出过语言学的一些公理。翻译研究如果要向科学方面发展,也应有一些翻译方面的公理。如果把翻译界定为“把用一种语言传达的意思(meaning)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五个公理或至少不太会引起争议的论断:一、由于人类所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

3、共性、人类本身的共性、人类精神世界的共性、人类语言的共性(主要是语言符号特性的相似、语言单位的相似、语句构造原则的相似、语义系统的基本重叠、语用原则的相似),任何一种语言传达的意思都可以大体用另一种语言通顺、自然地传达出来。换句话说,基本准确的翻译(包括诗歌的翻译)是可能的,翻译的基本标准是可以确定的。二、由于言语社区所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差别、个人之间的差别、个人精神世界的差别、语言之间的差别(主要是语言符号的不同、语法范畴的差异、句法规则的差异、语义系统的差异、语用规则的差异),一种语言传达的全部意思往往不可能用另一种语言百分之百而又合乎习惯地传达出来。换句话说,完全准确的翻译(尤其是诗歌的

4、)的翻译,是不可能的,翻译的标准是相对的。三、个人使用语言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而且话语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程度的冗余信息,说话者或作者一般并不需要受话者或读者关注其话语传达的全部信息;译者一般也不需要把原话或原文的全部意思传达出来。也就是说,说话者或作者的言语动机和目的决定翻译的标准。例如,某些话语的目的是跟人见面打招呼,中国人最常用的招呼语除了比较正式的“你好!”外,还有根据具体情况问的各种大实话,如“吃饭了?”、“来了?”、“上班啊?”、“遛弯啊?”、“买菜啊?”等。这些话的翻译只要给出译语对应的招呼语,传达出打招呼的意思就算合格,不要求把词汇意义或命题意义传达出来,一旦译出来,往往反而会妨

5、碍打招呼意思的传达。同样,诗歌翻译也要充分考虑诗人的创作动机和目的。诗人写诗的动机和目的不同于科学家写论文,往往也不同于小说家写小说或戏剧家写剧本,因此诗歌翻译有其自身的标准。例如,诗人如果想借诗讽刺某人某事,诗中的讥讽如果没有译出来,就不是好译文;诗人如果想借打油诗表达某种诙谐或幽默,诗中的诙谐或幽默如果没有译出来,就不是好译文。不论什么诗,作者一般总希望,如果把它译成外文,译文的形式最好也是诗。四、翻译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除了少数研究双语对比的语言学论著外,需要把原话或原文的意思百分之百传达出来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即使传达出来,译文肯定无法做到自然。也就是说,翻译者的动机和目的也决定翻译的

6、标准。例如逐词直译,这种译法因为没有把短语或句子的意思正确译出来而通常受到批评,然而语言学论著进行不同语言词汇意义对比分析时,常需要词对词翻译,这时只要给对了对应词,就算合格。诗歌翻译也要考虑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目的。这种动机和目的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翻译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例如,一位研究者如果想用英语写一篇研究杜甫忠君思想的论文,他引用杜甫诗作的时候,可能会不考虑诗的韵律,仅关注诗的思想内容。这时只要他把诗的思想内容传达对了,即使诗的特征荡然无存,我们也无法批评他没有译好。相反,如果译者翻译一首诗是想把一种语言某种独特的诗歌格律介绍给另一语言的读者,译文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原诗的内容即使在译文中有

7、所损失,也不能说他没有译好。五、好的译文出自能分享作者精神世界的译者。能完全分享作者创作时精神世界的译者,除作者本人(而且他必须同样精通两种语言)外,是不存在的;其他译者如想译得好,必须尽量多地分享作者的精神世界,包括精通作者的语言和获得理解作品所需的各种相关知识。根据以上公理,可以得出结论:百分之百准确而自然的翻译在语句层面是不存在的,为了传达原文的某些意思,总是得牺牲原文的另一些意思;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标准是不现实的,每项翻译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翻译标准。三、翻译的三个标准翻译的前提是解读。错误解读导致错误翻译,正确解读导致正确翻译,精确解读导致精确翻译。解构主义理论认为,作品一旦问世,就脱

8、离了作者的掌控。作品生命的延续靠读者对它的解读,每一读者都有权从自己的角度解读一部作品,得出自己对作品的见解。译者首先是读者,在一定意义上,作品生命的延续靠译者对它的解读和翻译;每一译者有权根据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来翻译这一作品。不论读者还是译者,对作品的解读或翻译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从翻译的五个公理来看,很难说解构主义的文本观和翻译观有什么不对,因为标准总是相对的。可是如果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文本解读或翻译的某一方面,一般来说,总有正确和不正确、精确和不精确之分。所谓“一般来说”,指本身不存在歧义的文本。有的作者喜欢使自己的作品带有歧义,有的作者无意间使自己的作品产生歧义。无意造成的歧义经常可以借

9、助上下文或语境加以消除,有意造成的歧义一般无法确定哪种解读正确。文本解读和翻译,最常用的相对标准有语言标准、真值标准、美学标准。在这三个标准中,语言标准应当是一切翻译的基础标准,不遵循语言标准,不按照原文的语言系统解读原文或不按照译文的语言系统构造译文,就没有翻译;真值标准是在传达文本本身的内容时所遵循的语义标准,它要求译文的语义和所指与原文一致,既不考虑文本之外的因素,也不考虑文本本身的美学因素;美学标准是翻译带有一定美学特征的文本所遵循的形式或文体标准。(一)语言标准语言标准首先指按照作者的语言系统解读其作品,解读的结果须说得通。语言标准同时还意味着按译语的语言系统(包括规则和习惯)构造译

10、文。按照作者的语言系统解读再别康桥,似乎不成问题,因为这首诗所用的语言与今天的普通话差别不大。然而诗中有一行的句法构造却使以往所有译者都落入陷阱。原文是: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现有译本把这一节的后两行译成:(1) a. 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weeds在浮萍间被击成碎片的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是一个彩虹似的梦的沉淀物?b. a rainbow it seems它仿佛一道虹Shattered among the rushes在灯心草间被击碎Ste

11、eped in a rainbow dream沉浸在一个彩虹梦中;c. a rainbow in heaven天上虹 Twisted into floating weeds在漂浮的杂草中扭曲Precipitating rainbow dreams正使彩虹梦沉降; d. The pool那潭Wrinkled by the swaying algae被摇摆的水藻弄皱It settles into a rainbow-like dream它沉淀成一个彩虹似的梦;e. a rainbow in the sky天上虹Crushed among the floating green在浮绿中被压碎Settl

12、ing into a colourful dream正沉淀成一个多彩的梦f.This elm-shaded pool is no clear spring, the eroding stream这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那侵蚀的溪水 Washes algae up from the sediment, creating a rainbow dream.将水藻从沉淀物上冲起,造成一个彩虹梦。上面的译法各不相同,唯一相同之处是,都把“彩虹似的梦”解读并译成某一谓词或介词的宾语。由于对谓词“沉淀”的错误解读和对该句句型的误判,这些译法没有一种说得通。(1a)的the sediment of a r

13、ainbow-like dream与“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意思相距甚远,而且陈述句与疑问句的意思也完全不同。(1b)把“沉淀”解释为及物谓词steep沉浸,可是很难想像天上虹怎样被沉浸在一个彩虹梦中。(1c) 把“沉淀”译成及物谓词precipitating,该词有使沉降和迅速促成的意思,不论哪个意思,放在这里都说不通。(1d)和(1e)把“沉淀”译成不及物谓词settle,对应词是找对了,但主语认错了,因为不论“那潭”还是“天上虹”,都无法沉淀成a rainbow-like dream或a colourful dream。(1f)的The eroding stream侵蚀的溪水等等,让人完全莫

14、名其妙。这一节的正确解读应该是: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潭里/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也就是说,最后一行的“彩虹似的梦” 是主语,不及物谓词“沉淀着”是谓语,主谓倒置,构成存现句,句前隐含一个地点附语。主谓倒置显然是为了让“梦”与第2行的“虹”押韵。从语法上看,隐含的附语可以是“浮藻间”也可以是“潭里”,但这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含糊地译成Where rainbow-like dreams settle。根据作者的语言系统解读原诗,表示方位修饰关系的“夕阳中的”不应译成表示领属关系的the setting suns夕阳的;一般疑问句“寻梦?”不应译成特殊疑问句What dre

15、am?什么梦?;主谓构造带情态谓词的“我不能放歌”不应译成主谓补构造不带情态谓词而主语补语带定语从句的Im not the one whos singing我不是正在唱歌的那一位。任何一种语言的句型或句式都可以分成基本型和转换型、常式和变式,如主动式和被动式、正常语序和反常语序、完整句和省略句等。当原文由于某种原因而采用某种转换句型或变式时,译文是否采用相应的句型或句式,要看译文中相应或相似的原因是否存在,不能一概与原文亦步亦趋。诗歌为了押韵等韵律方面的需要,语序经常反常。例如倒数第2节里,为了押韵,诗人将“今晚的剑桥是沉默的” 中的“的”省略并将主谓倒置,使之成为“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译文如不考虑押韵,不必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译成同样构造的Silent is Cambridge this evening,译成“主谓补”构造的Cambridge this evening is silent,读起来更自然。(二)真值标准真值标准指以文本是否真实反映所描写的事物为标准来衡量文本内容的正误。就翻译而言,如原文为真,译文也须为真。翻译再别康桥,译者最好亲身去剑河看一看,瞭解一下那里的景物,或向瞭解剑河的人打听一下诗中提到的景物是什么样,否则有可能错误地解读诗中对景物的描写。首先是词汇所指的真值。诗中提到的“浮藻”应当是duckweeds浮萍,不是floating weeds漂浮的杂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