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5652879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方法骨质疏松症常见于日常生活,随着老年社会不断发展,该病治疗与防治已成为当下医学研究 的热点。近年来,关于中医医治骨质疏松症的报道愈加增多,并取得一定效果。接下来就骨 质疏松症的中医医治方法做详细介绍,以期为病人和临床提供理论依据。骨质疏松症为何而来?据研究,在中医学领域上将诱发骨质疏松的病因归结为下面几点:第一点,肾虚。肾是身体 之本,在骨代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骨的发展、衰弱均与肾精充足密切相关。肾精如若充足 代表骨髓生化有源,如若亏损说明生化无源。现代医学发现,肾虚者其骨密度较低,对身体 内钙和磷代谢造成影响,进而减小骨密度,诱发骨质疏松症。第二点,肝虚。肝藏血,司运动

2、,如果肝气充盈,筋骨则有力,反之,如果肝气不足,血不 养筋,表现为行为迟缓、不灵便,容易疲劳。同时肝与骨质疏松还可以在肝肾关系上体现, 即肝肾相连,中医将其称为肝肾同源”,换言之,肝藏血,肾藏精,肾中精气充足,可滋养 血液;若肾中精气不足,引发肝血不足,血液失养,肢体直立不稳,长期以往形成骨痿,也 就是本文中提到的骨质疏松症。第三点,脾虚。祖国医学认为,脾是后天之本,主四肢,是气血生化源头,有学者早在脾 胃论中提到,脾病可致肾脏虚弱,土克水,导致骨组织乏力困乏。简言之,骨和脾、肾之 间密切相关。倘若脾虚不健,运化失司,可致气血生化缺源,血不化精,气血不足,最终导 致骨髓失养。此外,脾合肌肉,脾

3、虚不能生化,使肌肉纤瘦,久而久之,形成骨质疏松。当 前,临床医学认为,祖国医学中“脾”不单单是指消化功能,还应和物质代谢、免疫系统等息 息相关,对人体钙磷蛋白等元素的吸收过程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可致绝经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第四点,血瘀。气血是机体组织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淤血聚集于体内,损伤气运,抑制气 机,从而降低脏腑气化能力,进而致使脏器衰竭,淤血堆积,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并且阻碍 血液中钙元素等其他营养物质进入骨骼,影响骨组织正常代谢,导致病情加重亦或是加剧肾 虚,使骨骼失养,稳定性不佳,进而诱发骨质疏松。现代医学发现,微血管病变是造成瘀血 证的前提基础,而淤血是诱发骨质疏松的起病机制,极有可能

4、与血气不足、微循环受限及骨 量下降等有关。另外,也有大量资料表明,血瘀和骨代谢密不可分,应将其纳入引发骨质疏 松的主要致病机制范畴内。血瘀导致骨代谢异常,促进骨转换与骨量下降,致使骨质疏松形 成。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妙方1. 单味中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技术进步,使得骨质疏松症的医治方法多种多样,相关研究者已利 用提取中药成分而发挥治疗效果。现阶段诸多研究表明,多元化中药可在骨质疏松医治中起 到良好的效果,常用于医治该病症的中成药包括淫羊藿、牛膝和当归及熟地黄等。其中,淫 羊藿能抑制RANKL转化成破骨细胞的过程,这种抑制效果可以借助提升ER a表达进而使得 破骨细胞中RANK水平下降,从而

5、削弱二者间的信号水平,进而抑制破骨细胞合成及自身吸 收活性,实现抵抗骨质疏松的目的。熟地黄在临床实践中有着非常强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其 含有的有效成分,如苯乙醇苷类等,经调节信号通路进而加强成骨细胞的分化与繁殖。当归 可以通过促进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建立来实现对血虚的干扰。而川牛膝在骨量下降方面抑制效 果极好,可改善骨生物力学,减小骨折风险系数,防止骨质疏松发生。2. 多味中药中药复方剂在中医学上已是一种常见现象,而且关于这方面的报道颇多,临床效果肯定。独 活寄生汤与钙尔奇是其中一种医治骨质疏松的中药复合剂,经协同治疗可对骨骼矿化起到促 进作用,缓解骨代谢,阻滞骨吸收,以促使骨生成,平衡骨代谢,从而

6、达到缓解疼痛,改善 腰酸背痛等症状的目标。补肾活血通络汤在诊治糖皮质激素引发的骨质疏松症中可有效减少 激素不良反应,加速骨生成,阻滞骨吸收,减小骨折发生的几率。杜仲壮骨丸的应用,能够 加强集体免疫,使骨生长趋于正常状态,延缓血钙和血磷流失,在骨质疏松诊治中起着显著 的改善作用。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疗效较好,是中医学领域中常见性治疗手段,尤其是在老 年疾病中有一定的优越性。采取针灸疗法,可降低关节痛感,控制疾病进展,将受累关节很 好的保护起来。同时针灸疗法与艾灸法均能借助抑制骨吸收、加速骨形成来实现骨质疏松的 改善目的。在针灸中,通过对病人关元穴、气海穴等穴位为主,配以大

7、横穴、天枢穴等穴位, 可发挥补益肝肾和通经活血的功效。结果显示,针灸疗法在骨质疏松症中的效果明显,症状 得以好转。同时,还有研究表明,针灸与中药相结合可有效抑制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期妇 女,能够通过强化成骨细胞活性,促使成骨细胞增殖及改正骨代谢不正常状态来缓解骨质疏 松病理现象。4. 中医食疗由于传统中药汤剂味苦,长时间服用极易降低病人的依从性,而中医食疗博大精深,可在骨 质疏松预防方面起到积极效果。通过一项随机研究发现,在药物中加用中医食疗(补肾壮骨 药膳),可缓解原发性疾病症状,提升骨密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医疗法。结语:上述就是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方法”相关的内容,希望对病人与临床有所裨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