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晋商文化的思考正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564662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晋商文化的思考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晋商文化的思考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晋商文化的思考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晋商文化的思考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晋商文化的思考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晋商文化的思考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晋商文化的思考正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晋商文化的思考通过对“晋商文化概论”一学期的学习,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山西,了解了山西 的文化。回想在山西太原的这三年,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山西的饮食文化和影视文 化,在他们的背后都有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晋商饮食文化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 高粱面、豆面、养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 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 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 类,有

2、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 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河捞、猫耳朵、 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 目不暇接。“到山西旅游不尝面食,就等于没到山西。”山西面食文化传统,独树 一帜,又博采众长,故海内外早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说法。 东到娘子关,西到黄河边,南到风陵渡,北到雁门关,一般家庭妇女都能以面食为 原料加工数种面食;许多山西汉子有时在客人面前也会显露一手面食“绝”活呢。 真诚地欢迎海内外的朋友来山西做客,尝一尝山西的面食,一饱口福。宏扬晋商饮食文化我们应该

3、看到晋商饮食文化中所蕴藏着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我省的晋商饮食文 化只有形成产业才能焕发生机。目前多数的饮食文化还处于自然存在的形态,成为 时代和市场宠儿的还为数不多。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饮食文化的经营者、 为经营者服务的政府部门,在观念认识上相对滞后,市场意识不强,没有做大做强 的信念和勇气;一方面是提供理论支持的经济界、文化界常常是坐以论道,与实际 联系不紧密;另一方面是把饮食文化中那些经济附加值高、市场可操作性强的品种 遴选出来,加以开发,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我省的太谷饼、稷山麻花,以及全省 各市县推出的一些各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近年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有不俗的表现。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

4、直还没有做成一定规模,这就很可能坐失市场良机,使优势流失。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没有优化品牌意识,众多中小商家集中在一 个泛泛的地域品牌之下,商家没有叫得响的个性品牌,可是对公共品牌却又“添柴者少,取暖者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结果只能是大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二 是不成规模,小打小闹的多,没有能力走出去,打开市场;三是缺乏资金支持、市 场推广、营销包装。这就急需地方政府以及经济界、文化界的介入与支持。因为从 饮食的制作、技艺培训、创新包装,到占领国内外市场等都将是大有可为的,至少 我省应作为经济发展的大项目来进行实际的开发运作。尤其是在文化旅游的理念成 为时尚热点的今天,市场对

5、民俗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之一的晋商饮食文化的需求 是相当迫切的,前景也非常广阔。现实情况表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引力来源,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经济依托,二者相辅相成。对于饮食文化也是这样,甚至于可以 说,饮食是击活我省旅游市场的一个活性要素。一般地方的旅游景点建设都是以文 化为旗帜,强调包括饮食文化在内的民俗文化对旅客的吸引。拿北京一年一度的各 种庙会来说,如果没有有特色的饮食文化、百戏和绝活表演,就不会有活力和吸引 力,也很难成为全国各地旅游者趋之若鹫的游览之地。由此可见,以精品意识开发 和包装饮食文化,并融入现代科技,就有可能形成产业,成为一个地区旅游业魅力 不减的重要支柱。对晋商饮食文化进

6、行产业开发,只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或者是 文化产业开发的切入点。我省对晋商饮食文化的开发和对紧随其后的各地文化产业 的开发和壮大,至少是有以下几点好处的:1. 发展有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晋商饮食,可以满足人们的经济、文化消费需求, 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成为地方新兴企业乃至企业集团的主打产品和地方经济的 新的经济增长点。2. 增加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带动旅游、服务、包装、印刷、广告、运输等相关行 业的发展。3. 拓展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空间,在建设山西先进文化、发扬山西地方特色、宣 传山西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等方面更有实力,更有作为。4. 能弘扬民俗文化,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增强市场竞争力。对晋商饮

7、食文化进行产业开发,还要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其一,要严格选项,确立精品意识,防止粗制滥造和破坏性、投机性开发,保护 好晋商饮食文化资源。其二,切忌一哄而上,造成对共性资源的抢夺,进而形成恶性竞争,相互拆台, 导致品牌的最终消亡。其三,我省政府应有一个对于发展晋商饮食文化的宏观规划,对晋商饮食文化的 发展壮大给予积极扶持,使市场渠道通畅无阻。其四,鼓励和欢迎各方有志之士参与开发经营活动,提供优惠政策,特别是要创造 宽松的环境。特色是旅游之魂,地域文化则是特色的基础,晋商饮食是最有特色的 地域文化。晋商饮食文化与旅游相伴而行,是景点之需,也是游客之需。我省的饮 食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个性的特点,凡个

8、性的旅游产品大都以地域文化取胜,这正 是晋商饮食文化形成产业的可为之处。晋商影视文化近年来,晋商影视文化的研究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热潮,伴随着这股热潮,许多反 映山西文化的影视作品被搬上了荧幕舞台:大型人文电视专题片晋商在中央电 视台播出后,产生了巨大反响;由山西省话剧院演出的反映晋商历史命运,具有浓 郁悲剧色彩的多场景话剧立秋;表现晋商题材的舞剧一把酸枣在京演出获 得成功,被许多演出团体翻排;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赵树理、吕梁英 雄传、喜耕田的故事等更是一经播出便引起广泛好评。其中许多作品是改编 自山西的真人真事,而讲述晋商风云传奇历史的影视作品更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就以乔家大院来分析影视剧创作

9、中以晋商为代表的影视文化传播现象。乔家大院编剧朱秀海称,该剧大多数人物和事件都是有原型的。乔致庸待人 随和,处世中庸,由于他善于计谋,在他执掌家业时,资产越滚越多,是“在中堂” 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贯穿剧情的“山西巡抚胡聘之”在历史中也有其人,他在 任期间思想开放,开工厂、办学校,功勋卓著。江雪瑛嫁进的何家,相当于历史上 的榆次县常家,在历史上常家比乔致庸家还富有。剧中的太谷陆玉菡家,就是历史 上的曹家。“翡翠玉白菜”是当年皇室赐给曹家的御用品,剧中乔致庸在北京开票号 与广盛源票号斗争时,出现了 “金元宝”“银冬瓜”,剧情交代是李自成留下来的,“其 实,乔家当时铸造金元宝、银冬瓜,是为了防盗

10、。”山西祁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武殿 琦说。剧中事件的演绎掺杂了许多戏剧性,但在历史记载中有源可循。如以乔致庸 为代表的晋商保护矿山、乔致庸赈济灾民、为朝廷海防捐款、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捐款为慈禧和光绪解困、助渠本翘创设中学堂,孟步云创设女子学校。观乔家大院之思考晋商的优秀代表乔致庸的经商之道体现了中国商业文化的深刻底蕴,集中体现了 晋商文化的诚信和进取精神,他以恢弘的气度和艰苦的拼搏,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了 丰厚的精神和文化遗产。对于我个人来讲无论是从做人、做事、做好一名员工都是 非常有益的启迪。反思现代民营企业的沉浮,以及企业创业伙伴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无不印证了这 样一条合作规律:“树大分杈,人

11、大分家。”最初的几个创业者如果常年守在一起, 不断重复着过去的故事,难免会陷入因循守旧,死水一潭,无所发展的窠臼。只要 企业家想另僻新径,就总是会有人跟不上趟,或者有人不愿意跟上这个趟,毕竟“人 各有志,难以强求”。而事实上,迎新辞旧,分分合合,正是企业在成长中不可避 免的烦恼,也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常态,做企业同样“没有不散的筵席”。按经济学 的解释,“分久必合”与“合久必分”,是人类合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不论 是选择继续“合”下去,还是选择从此“分”开来,都是受到成本约束的。比方说, 随着企业的发展,最初的创业伙伴们在胆识、学识和才干等方面的差距悬殊,但彼 此的利益格局已经固化,无法根据新

12、的权力格局进行改造,那么,大家如果继续捆 在一起,组织协调的成本就会很高,就等着天天开会吵架。再比方说,在企业发展 方向的问题上,主要领导人之间如果发生了严重程度达到不可调和的分歧,是做实 (产业)?还是做虚(金融)?大家为了这些分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争执不下,就 必然由于各自权力产生的不同作用,瓦解企业的有限资源,从而增加企业运行的成 本或者犹豫不决的风险。在一些曾经歃血为盟的合伙人之间,或是在著名的“黄金 搭档”之间,因最终分离而一再演绎的悲痛故事,往往不是外人用简单的是非标准 就可以解释的。民营企业界内部流行的一种说法,可以概括这种现象的本质:“是 非凭实力,公道在人心。”优秀的民族文化不仅能使一个国家获得真正的尊严,亦能加速经济的发展。三晋 大地蕴含了许多中华民族的起源工程,可以说弘扬山西传统文化就是在弘扬整个民 族文化。作为晋文化的重要分支,晋商文化不仅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更是认识和反思中国文明史的纽带。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与探索晋商文化,弘 扬晋商文化,为晋商文化走出山西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参考文献:(1)张正明:晋商经营文化(2)山西面食溯源,太原面食店(3)姚勤智:山西面食文化的成因、特点及饮食习俗(4)专题片晋商(5) 周慧.历史与故事的真实性电视剧乔家大院编剧朱秀海访谈录J(6) 梁晓萍.恢宏与细腻一一乔家大院的女性主义解读J.山西师大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