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章末归纳提升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562977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章末归纳提升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章末归纳提升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章末归纳提升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章末归纳提升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章末归纳提升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章末归纳提升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章末归纳提升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章末归纳提升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第1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章末归纳提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1.对于帝国主义战争,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国防建设。2利用正当的经济手段促进自身的发展。3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承担战争义务。4应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5应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1美国历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鲍德温在此()A批评了极端民族主义B表达了自己的民族观念C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D总结了人类

2、历史的行为【解析】由“使人们漠不关心”可知,作者批评的是当时出现的极端民族主义,而非自己的民族观念,C、D两项与材料无关。【答案】A正确分析战争的性质及科技与战争的关系1正确分析战争的性质(1)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是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贯穿在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主要是因为交战的帝国主义国家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战争过程中各国的战争目标和行动也都是为了争夺和瓜分领土,明显体现了战争的掠夺性;战争的结果也不是正义和公理的胜利,而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2)分析战争的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体、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

3、战中,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性质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这并不能从整体上改变一战的非正义性。2正确分析科学技术与战争、和平的关系分析这个问题要坚持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切忌片面与偏颇。具体分析如下:(1)科技对战争、和平的影响积极:科学技术的进步,既可以用来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加速经济发展,还能以暴制暴,维护人类和平。消极:科学技术进步也可以使战争更加残酷、更加危险,具有更大的毁灭性。(2)战争、和平对科技的影响战争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与发展。和平环境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2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首次使用飞机、飞艇和毒气弹等新式

4、武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将坦克投入作战。这表明科技成果用于军事()A分别使德国和英国掌握战争主动权B大大增加了战争的惨烈程度C促进人们加快研制新式武器的步伐D引起了世界人民普遍的愤怒和谴责【解析】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大大增加了战争的惨烈程度。凡尔登战役交战双方伤亡巨大,史称“凡尔登绞肉机”。当时,一战处于战争初期,受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影响,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B综合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对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这段话理

5、解正确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加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英德矛盾激化ABCD【解析】19世纪末,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西方列强迫切需要抢占更多的殖民地,以达到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目的。准确阐释了题干材料出现的原因,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A2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C维护世界和平D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解析】尽管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参加一战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其本质目的是相同的,即争夺殖民地及世界霸权。【答案】A3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认为,“到1

6、894年,欧洲大陆就分裂成两个敌对的阵营”。作者的寓意是指到1894年()A欧洲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B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与法国结盟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D欧洲开始进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1882年,德、意、奥结成了三国同盟;1892年,法、俄签订协定,这样欧洲大陆形成了两大军事对峙集团。【答案】A4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理由是()A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B一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C一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D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解析】本题可采

7、用排除法。仅仅从一战在欧洲进行或给欧洲带来毁灭性打击得不出题干材料观点,排除B、D两项;C项说法错误,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故选A项。【答案】A5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等国的关系日趋紧张,欧洲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列因素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动作用的有()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更加激烈两大军事集团的摩擦不断升级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使得信息传递更加便捷“民族优越论”在欧洲各国普遍流行ABC D【解析】均符合史实,D项正确。【答案】D6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的一场战争”。“一把枪”寓指的是()A战场上首次使用坦克B德国人打响战争第一枪C萨拉

8、热窝事件是导火线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解析】材料中“一把枪”寓指一战的导火线,即萨拉热窝事件。【答案】C7对下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所示三个帝国在战争中都最终垮台B主要反映欧洲战场东线的交战形势C1914年德国在此占有压倒性优势D1915年这里是一战的重心【解析】图片反映了一战时期欧洲战线的东线,故B项正确。一战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俄国都最终垮台,故A项正确。C项错误,应为双方形成对峙局面。1915年,德、奥匈的进攻重点是俄国,故D项正确。【答案】C8“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则只有2 700万。”上述材

9、料与美国1914年8月奉行的“中立”政策大相径庭,这表明()A美国的政策是为其利益服务的B美国的“中立”是不偏不倚的C美国“孤立主义”传统是一贯的D美国远离欧洲,不愿参战【解析】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答案】A9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出战争的影响是()A引发了十月革命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解析】据材料中“印度支那总督”“1926年”“遥远的国度独立的意识”可知,材料反映出一战后,亚、

10、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答案】B10有人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可以毁灭世上现存的一切。战争对科技的使用,使科技成了杀人的恶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是战争的帮凶B科学技术是杀人的恶魔C科学技术是战争的根源D科学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关键是被什么人掌握【解析】从表面看,科学技术确实成了战争的帮凶,但这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所决定的,故A、B两项不准确。战争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说科学技术是战争的根源明显错误,故C项错误。科学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关键是被什么人掌握,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2分,第12题1

11、8分,共4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两年半以来,盟军(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他们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德国政府和平建议(1916年12月12日)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

12、,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希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做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协约国政府的答复(1916年12月29日)请回答:(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6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的观点较符合实际?(8分)(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8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

13、目的”概括。第(2)题,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德国和协约国对当时的大战局势评价分别是德国认为同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协约国的主张符合实际。第(3)题双方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德国认为不负任何责任,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评价结合各国发动或参加战争的出发点分析。【答案】(1)出发点:“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目的:“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2)区别:德国认为同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后者的观点较符合实际。(3

14、)责任:德国认为盟国“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不负任何责任”。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评价: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都是非正义的。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不可调和的彼此对立的两大势力假如德国昨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因此更富的英国人。英国星期天评论材料二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威尔逊演说(1916年7月10日)材料三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心愿足矣。威尔逊关于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分析美国参加一战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4分)(3)材料三掩盖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4)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英、美在参战后,没有达到的目的各是什么?为什么没有达到此目的?(8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俾斯麦的话中可以看出,这两大敌对势力便是英、德两国,英、德之间为争夺财富等而引起的矛盾不可调和。第(2)题要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获取信息,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