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楼深基坑施工方案#框架结构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5629767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房楼深基坑施工方案#框架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病房楼深基坑施工方案#框架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病房楼深基坑施工方案#框架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病房楼深基坑施工方案#框架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病房楼深基坑施工方案#框架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房楼深基坑施工方案#框架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房楼深基坑施工方案#框架结构(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市XX医院病房楼工程深基坑施工方案编 制 日 期审 核 日 期审 批 日 期XXXXX有限公司二一年一月目 录一、工程概况2二、工程特点3三、施工建议3四、轻型井点降水工程3五、基坑支护方案8六、土方工程施工方案14七、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16八、施工注意事项18九、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9附图一:基坑平面布置图附图二:基坑边坡示意图附图三:集水沟、集水坑示意图附图四:集水沟、集水坑盖板示意图附图五:土层水位关系图附图六:井管剖面图附图七:井管平面布置图附图八:降水剖面图一、 工程概况 XXX市XXXX医院XXXXX病房楼工程建设基地位于XXXXXXXXX,该工程由XXXXXX医

2、院投资兴建,地上部分由XXXXXX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设计,地下人防工程由XXXXXX人防工程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XXXXXX有限公司承建。XXXXXXXXXX公司监理。1.1土建部分设计概况本工程建筑基底面积为XXXXX,地上建筑总面积为XXXXX,地下总建筑面积为XXXXX,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建筑分类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室内0.000相当于1985国家高程XXXX米,建筑高度为XXXXM(九层顶平屋面高),室内外高差为0.30米。1.2地形地质概况1.2.1地形概况

3、场地原为农田、砖瓦厂房,地势平坦,表面覆盖一层杂填土,铲除杂填土并场地平整后地面标高一般在8.1米(黄海高程)之间。 1.2.2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场地基土层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自上而下为:层:杂填土,灰黄色粉质粘土,砖瓦块等,软硬不均,局部为耕作层。层厚1.33.4m,平均厚度2.35m,场地普遍分布。层:粉土,局部粉砂,灰黄、灰色,夹薄层粉质粘土,含云母片,湿,稍密中密状态,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层厚2.63.7m,平均厚度3.15m,场地普遍分布。层:粉质粘土,灰黄、棕黄夹蓝灰色粉质粘土,无摇震反应,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可塑硬塑状态,含铁

4、锰质结核。层厚7.09.4m,平均厚度8.2m,场地普遍分布。层:粘土,棕黄夹蓝灰色,含铁锰质结核,硬塑状态,手捻光滑,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高,勘察未揭穿,最大揭示厚度28.70m。场地普遍分布。本工程基础选择第层为持力层,底板底埋深至自然地面(黄海高程8.05m)距离约为5.9m。1.2.3地下水: 含水层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孔隙水型潜水。大气降水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其次为地表水的渗入补给及地下水迳流补给。蒸发、地下迳流和人工开采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层素填土,受人类活动影响存在裂隙、孔洞等,室内垂直渗透系数平均值为6.310-5cm/s,具弱透水性。层粉土室内垂直向渗透系数平均值为3

5、.7810-4cm/s,具中等透水性,层共同构成场地的潜水含水层,层、层粘土,室内垂直向渗透系数平均值为2.1710-7cm/s8.7810-8cm/s,具极微透水性,为相对隔水层。场地地下水位动态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年变化幅度0.842.15m,场地历史最高水位及近35最高水位均接近自然地面,设计计算时可取7.20m作为近35年最高水位高程。 二、工程特点 1、本工程场地内地下水位为自然地面以下-1.5m,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差,基坑土方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并采用细石混凝土加钢筋网进行基坑护坡。2、本工程基础为箱形基础,采用满开挖和局部开挖相结合方式。3、基础施工完毕后采用素填土回填。三、施

6、工建议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场地地质情况,场地有自然放坡的条件,基坑边坡采用自然放坡,坡比采用1:0.75。四、轻型井点降水工程(一)、井点类型的判定:1、自然地面上部是透水层第层为隔水地板,井点类型为无压完整井。2、涌水量计算公式的确定:井点类型为无压完整井采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附录F01、07。3、井点降水深度的确实:以基坑开挖深度6.3m-0.4m=5.9m计算,坑中槽5.9m+2.0m-0.7m=7.2m,地下水埋深在自然地面-1.5m以下。根据地质报告土层资料,第层粘土干强度较高,为隔水底板,层厚自然地面5.0m。井点管埋设深度HA(不包括滤管的计算)。HAH1+h1+I L,以隔水底

7、板H1 = 5.0m计算,基坑底面下降低后的地下水位距离h1=0.5m,水力坡度I=1/10,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L=30m2 =15m。HAH1+h1+IL =5.0-1.5+0.5+1/1012=4.2m(取4m)。支管长度6.0m,其中滤管1.0m,实际使用长度4.8m,降水支管埋深4.2m施工需要降水4.0m,符合埋深要求,支管滤管底部为不透水层。按建筑基坑支技术规程F0.1F0.7属于均质潜水含水层完整整井,基坑涌水量的计算如下:基坑涌水量 Q=1.336K根据地质报告渗透值6.010-4cm/s 按建筑与市政降水技术规范JGJ/T111-98 P42之规定,取粘性土类砂质粉土

8、场地土层渗透经验值 K=1.0m/d。潜水含水层厚度H=7.2m-1.0m =6.2m基坑有效降水深度S=3.0m降水影响半径R= =23 =14.93m基坑等效半径r0=0.29(a+b) = 0.29(70.0+36.0)=30.74m涌水量Q=1.3361.0 = 224m3/d确定井点管数井点管数=1.1 Q=224m3/d井点管数n=65d1 取单根井管经验q=4m3/d n=1.1 =62(根) 设计计算值间距的计算D= ,L=(70.0+36.0)2 =212 ,D= =3.4m 设计计算值不符合施工技术的和般规定0.8m1.6,见建筑施工技术P25,按施工技术取间距1.5m,设

9、一根支管。 Q出=2121.5m4m3/d=565m3/d Q出=565Q涌= 224 满足降水出水量要求 h=h2- =3.5m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满足施工要求。(三)、井点降水设备套数计算:一级井点(80.0m+40.0m)260m/套=4套基坑井点降水设备合计4套。根据现场踏勘及地质报告和施工的情况,为确保施工质量及工程顺利进行,本着“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第层为隔水底板,井点支管可采用PP50管,超出5.0m 以下的土层不采用井点降水,粘土层以下的深度采用排水明沟和集水井。(四)、井点系统的布置根据井点降水计算结果,满足施工要求,降水有效深度3m。(1)井点设备进入施工场地前须认真检

10、查井点设备,保证电机和集水箱的完好,主管和支管是否有损坏或滤管部分的滤纱完好。如有损坏即时更换,检查主管和支管是否淤塞,如有即时疏通整理后使用。(2)安装顺序:从自然地面平整场地后,建筑物基坑整体定位放线,在基坑外侧1m处,组装一级井点4套,周边组装一级井点降水总管及抽水设备埋设支管,连结井点总管调试至正常工作。开机48小时后,挖土深度至基底,预留0.3m土方作人工开挖。(3)井管埋设:采用5070mm冲管(或管式高压水冲枪)冲孔,孔径一般300400mm深度比滤管深 0.51.0,冲孔所需压力可根据该土质情况而定,并作上下左右摆动,井管间距以1.5m为主,井管到达设计深度后,在井管与孔壁之间

11、用洁净的粗砂灌实,井点管应位于砂滤的中间,并作试验;在装好的井管内注水,如果很快下降,则认为井管合格,砂滤层灌好后,所有井管上口填下 0.50-1.0m的粘土,防止漏握,粘土填实应当深至需控范围内0.5-1.0m,全部井点管埋设完毕后,应接通总管与抽水设备进行试抽水,检查有无漏气,漏水现象,出水是否正常,发现有异样检修后方可使用。 (4)井点使用时,应保持持续不断地抽水,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浑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浑,或出现清后又浑等现象,应立即检查,及时修正,值班人员要经常观测井点的真空度,一般不应小于55.3-66.7KPa。如发现井点真空度不够时,应先检查管路是否漏气,井管与

12、总管连接是否牢固,并对之及时处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井管的淤塞情况,当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井点的降水效果时,需用高压冲洗井点管划拨出重埋。(五)、降水设备 本工程所用降水设备,轻型井点4套。轻型井点性能参数如下: 单吸式离心泵性能参数:轻型井点:支管采用6m长,滤管长度1.0m,总长为6m,内径 38mm的井点管,集水总管采用内径为108mm的无缝钢管。整个工程所需3BA-9型离心泵6台。备用2台。2.2KW潜水泵2台。(六)、安全技术措施所有现场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地上各项安全规范制度,不得违章操作,实行定人定岗,所有电器必须配备触电保护装置。具体要求如下:1、为保证基坑无积水,及时排

13、出坑内的明水,在基坑基础外边设积水槽和积水坑,积水沟槽每30米设积水坑1个,i=2%用2.2KW潜不泵抽去基坑表面积水,随基坑的加深同步实施。场地含水层在,井点支管滤管部分已进入粘土层约0.3m0.5m,粘土层为隔水底板,渗透率较小,抽水较为困难,此部分必须填足粗砂滤层,以确保降水效果。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3、井点电路必须有组织铺设,不得乱拉乱接,井点线和照明线必须分开;4、组装井点埋设支管时,行人一律不得靠近扒杆及冲枪;5、在施工过程中,若遇暗沟、电缆线、下水道管,应及时通知甲方协商解决;6、施工时应用专人指挥,力争不损坏降水设备及主支管,如有损坏。立即更换,保证正常降水出水。 7、基四周及井点支主管等设备,附近不得大量堆放土方及建筑材料。(七)、应急措施1、(1)工程基坑在施工中,应防止天气变化和其它突发情况,应准备适量的毛竹、木板、钢管、麻袋或草包,以处理突发性的应急需要。(2)工程施工应防止停电,施工中必须备用1台适量的发电机组,以保证停电造成井点降水的正常工作,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