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平面设计技巧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5629518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平面设计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筑平面设计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筑平面设计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筑平面设计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筑平面设计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平面设计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平面设计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平面设计技巧关于“建筑平面设计技巧”这个题目,确实是我近年来比较关注的、着重研究的,也是想多向建筑师们呼吁重视的内容。我在“建筑平面设计技巧”方面的体会来自于:1、当大学教师时教建筑设计课、辅导学生时的感受。2、我在郑州市规划局曾经从事规划审批一年半,看到上百个项目的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好的不多。3、我在设计工作中的实际感受。我个人是即重视外观又重视平面的,但是设计公司的老板大多是不重视平面的,这大概与市场化有关吧,但实际上甲方还是很重视的。4、个人观点:建筑外观的好坏评价,往往以设计师个人的灵感和业主的主观喜好为主,难以有共同的标准,但建筑平面的评价还是有一些共同的标准的,比如注册建筑师考

2、试的评分标准。在本话题中,关于“建筑平面设计”的原理、基本方法我就不多说了,课堂上会教,不少书上都写的有。我主要想结合实际设计的例子,也就是建筑设计实例的平面图,进行评点、修改。让大家感悟一个好的平面设计应该考虑哪些问题。我对方案的点评,一般采用书面方式,因为我觉得口头点评不深入,说完了你也记不全、记不住,问题解决的不全、不好。我的办法:先要求学员或我管辖的建筑师,将设计方案、设计条件要求用A4纸打印出来,我就在设计图纸上用红笔批注问题。问题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对错方面的,一种好坏方面的。要效果好的话应该用两种颜色笔批注。还有就是除了指出问题,还可以适当地提出改进的建议。如果有新建议,我就在原图

3、的基础上,按照尊重原图的特点,重新画一张建议的新方案,当然新方案只是调整完善,保证原设计师的原创还是必须的。这两种图,我一般用彩色复印机复印出副本,交给被评图人,同时做一些口头说明。被评图人根据图纸副本理解、修改,正本由我保留,下次他再交图我可以对照看改正了多少,同时正本我也可以用来扫描成电子文件或编书出版。现在,用这种办法我已经整理出二三十套经过评改的方案。本次话题主要是发一些今年的注册建筑师考试的方案设计科目“博物馆设计”的图,其实也在建筑论坛里讨论过一些,这次是再集中一下,大约发五六套图。另外我想讲一点一级建筑师注册考试的方案设计科目的评价办法。这个考试不像别的考试主要是客观题、选择题,

4、大体方案好坏虽然没有直接的判分规则,但是它影响评卷人的印象、感觉,影响评分的松紧程度,评卷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吧,他感觉你的方案好,即使原则问题要扣分,也会送一些,尽量让你通过,大体上让评卷人感觉不好,扣分就严,总体上的松、严之间,差个五分、十分都有可能。从注册考试要求来谈,是针对一些人认为“建筑平面设计”是“没什么标准”“没什么好坏”的观点来谈的,这个注册考标准就很明确,而且不考外观,只考平面,足以说明平面设计是建筑师的基本功。有些人认为题目要求和评分标准有不合理的地方,我也感觉到,但是考试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实际的项目要求,甲方就是会有些不太合理的要求,建筑师应该会应对这种要求,尽量在满足这

5、些要求下做好。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平时训练中,尽量追求高一些,让自己的能力尽量达到注册考试的70分、80分、90分的水平,这样考试就容易通过,平时只追求60分,考试时一紧张,或理解题意不清楚等出现其他意外情况,就很难达到60分了。另外我再说一点,方案点评对提高方案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天桥把式,光评不练”,光点评别人的图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将自己的设计方案拿出来和同行切磋,给高手去评改,人家评改之后,自己再重新再画一遍,你可能有新的思路产生,这样反复修改,你的方案能力就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同样一个题目,通过多个方案的点评,反复练习,加深印象,理解流线、分区、交通等处理方法,这样碰到这一类项目,你

6、就得心应手了。闲话少说,我在这里晒一下我的评图,可能也会有些网友不理解、不同意我的点评和修改思路,这没什么,我们点评方案的目的是学习一种研究平面、功能的方法,自古就不是华山一条路。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就用今年注册考试“博物馆设计”的题目,作为一个任务,所公布的方案和点评都来自我和网友们的探讨,今天也希望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先看任务书博物馆设计任务书一、任务描述:我国中南地段某地级市拟建一座两层、总建筑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三、建筑设计要求:1、博物馆布置应分区明确,交通组织合理,避免观众与内部业务流线交叉,其主要功能关系图见图一、图二。2、博物馆由陈列区、报告厅、观众

7、服务区、藏品库区、技术与办公区五部分组成各房间即要求见表一、表二。3、陈列区每层设三间陈列室,其中至少两间能天然采光,陈列室应每间能独立使用互不干扰,陈列室跨度不小于12m。陈列区贵宾与报告厅贵宾共用门厅,贵宾参观珍品可经接待室,贵宾可经厅廊参观陈列室。4、报告厅应能独立使用。5、观众服务区门厅应朝主干道,馆内观众休息活动应能欣赏到湖面景观。6、藏品库区接受技术用房的藏品先经缓冲间(含值班、专用货梯)进入藏品库,藏品库四周应设巡视走廊,藏品出库至陈列室、珍品鉴赏室应经缓冲间通过专用的藏品通道送达(详见功能关系图),藏品库区出入口需设门禁,缓冲间、藏品通道、藏品库不需要天然采光。7、技术与办公用

8、房应相应独立布置且有独立的门厅及出入口,并与公共区域相通,技术用房包括藏品前处理和技术修复两部分,与其他区域进出须经门禁,库房不需天然采光。8、适当布置电梯与自动扶梯。9、根据主要功能关系图布置主要五个出入口及必要的疏散出口。10、预留扩建用地主要考虑今后陈列区及藏品库区扩建使用。11、博物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报告厅层高不小于6m,其他用房层高4.8m。12、设备机房布置在地下室,本设计不必考虑。点评说明:我认为他的图相当于注册考70-80分的水平,我在评点的时候,可批注的问题不多,这是我见过图中少有的。我只评点批注了一层,二层的问题基本和一层一样,除了门厅上面的“吹拔”面积太小、位置不

9、好、有大梁在中间以外。我刚才说过,点评方案其实就是表达每个人对任务的理解,这个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对这个方案也不例外,我的点评意见不见得大家都同意,下面请看其他网友在我的点评上的批注意见,这就是不同的观点:我的看法:大家可以看到,平面设计,尤其是对平面功能、交通流线等要素要求复杂一点的建筑的平面,理性化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点评非常考量你的实战能力,有时你觉得你的想法很好,实际一画出来,不一定是那么回事,有人在旁边指指点点,就好像下棋一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会争吵的很厉害,但是这是好事,其实方案设计就是越辩越明,越琢磨越理性化。最后,我整合了大家的意见,把这个博物馆平面重新做了

10、二次修改图:修改图说明:1、好的方案要有“建筑感”,而不是像学工民建的或学结构的做出来的,比如轴线、序列、尺度、轮廓等方面,现在注册考试中没有体现,应该建议体现这方面,比如有一项扣分,建议有10-20分,即大方案的好不好,好的不扣分,不好的分级扣分。2、外轮廓,除了特别的追求效果外,不要完全四方的方案,要有些凹凸,重点当然是考量你是特别的追求效果,还是不会做凹凸,这是容易看出来的。3、公共建筑要有好的主门厅,配以空间较好的中庭,可以局部柱网有些变化,这个方案中厅柱网改成八边形,二层高,对其他柱网没有影响,如果不改,二层挑高在一个柱网之内太小了,但又不好跨过多个柱网,局部改柱网较好。4、庭院尤其

11、是主要的庭院要有建筑处理,不是单纯为采光做出的,不要傻大,有些方案的廊子布置得很傻,改后的廊子既起流线联系作用,又起庭院划分的作用,本身也有一些功能。改后方案有一个主庭院、一个次要庭院,面积较大,三个主要为采光的小天井,但都很有建筑的“处理”。5、陈列厅不一定、甚至最好不要简单地一样大、一样形状,最好有些差别处理,当然这个差别要明显不是做不好的结果。6、通廊,要考虑宽度的变化,使用上的多种可能性。住主要门厅和报告厅的门厅关系要合适,有分隔又联系方便,报告厅的门厅和休息厅关系也要好。7、柱距尺寸要合适,对于这样的博物馆来说,7200是最合适的,局部需要的可以去掉柱子,陈列厅、报告厅,还有报告厅的门厅和休息厅中间的一个柱子。某些房间里(如藏品库、贵宾休息室)出现柱子是很不好的。8、房间尽量自然采光,缓冲间、音响室、大小卫生间都考虑了采光,某些房间采光效果要好,如报告厅要考虑从观众左侧进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