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河中石兽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5629305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河中石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十四河中石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四河中石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河中石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一:山西永济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代开元年间在渡口两岸各铸造了四尊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5吨)、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拴系浮桥所必需的锚碇系统。后因黄河改道,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1989年,东岸铁牛由河滩下挖岀,铁牛和铁人排列整齐,还在原址。(资料见唐铁牛与蒲津桥),山西文史资料1999年Z1期)资料二:你怀疑过“河中石兽”吗(2013-12-20 22:04:03)转载以学识渊博而著称的纪晓岚在文末感叹道:“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然则,河底的石头怎么运动老河兵能在水下观察吗?显然老河兵也是推测,是臆断。

2、笔者的“感觉”(根据臆断)是这个故事并不真实。石兽的形状不规则,迎水的一面形成 洄流的几率有多大?按河兵的逻辑推断:石兽也最多向上游方向滚几圈,等石兽下沉到一定深度,埋没于泥沙中,或者迎水面积太小,使反激的水流不足以“啮沙为坎穴”,石兽还能再动吗?要 知道,滚动一次,高度得下降一截。而石兽下降,河床相对抬高,慢慢会形不成洄流。十几里的 河床要维持不断向下翻滚并仍有充分的迎水面?概率很低!实验是探究真相的最好手段。有位教师制作了教具,模拟河水冲激河沙,想让学生直观地 看到石头怎样一点一点地往上游“走”的情景。这位老师来到操场的沙坑旁,找来了一块有点像石兽的砖头,放在沙子上,用手模拟水冲激,掏空砖

3、头底部的沙子,想看到砖头翻倒在沙坑里的 情景。这时,不可思议的情况岀现了: 沙子掏到砖头底部一半的时候,它不是往前翻倒在沙坑里,而是斜斜地滑了下去,再掏空砖头底部的沙子,砖头还是向下滑,越滑越深,一点也没有老河兵所说的石头往前倒在坑穴里的意思。这个“实验”出乎意料的结果引人思索。石头为什么不会翻倒在沙坑里,而是滑落下去? 仔细一想,恍然大悟,石头要翻倒在沙坑里,需要有一个从后面往前的推力,可是实际情况是, 这样一个从后往前的推力是不存在的,所以,石头不可能往前翻倒在沙坑里,只会向下滑动,更深地陷入沙子里。实验用的“石头”是方的,如果是圆球形的,或者是圆柱形的,会不会岀现老河兵说的情形呢?圆柱形

4、的石头是会滚动的,但是,按上面所说的方法去试验,随着水流把石头底下的沙子冲走,石头朝前滚动的同时,也往下滚动,这样石头越滚越前,越滚越深,等到石头的一半陷入 沙中的时候,就再也不可能岀现水冲走石头底部的沙子,石头再向前滚动的情况了。如果是个圆球形的石头落到水里, 那就根本不可能岀现水流冲激石头底部的情况,水流冲到石头上,因为石头是圆球形的,所以水都从石头的两旁流走,不会岀现流水反激回去的现象。资料三:寻找沉在河中的石兽,究竟应在上游还是下游?不久前发生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回事,圆满 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回事的情节几乎与纪旳所记一模一样,即西双版纳有一条河中有两块大石,它们有一半露在水面。十多年前

5、,有一块石头被人炸碎,另一块也随之失踪,大家都不知道这块未炸碎的石头到哪里去了。十多年后,有人在离原地十多里的上游,发现了那块失踪了的石头, 经核对,它确实是本来位于十多里外的下游那一块。它是怎么“游”上来的呢?原来炸另一块石 头时,这块石头的基础也被震坏,它丧失了屹立不动的根基,正如纪旳所说的水冲走石边沙的道理,在十多年的时间中,它逐渐地向上游翻滚了十多里路。它向上“游”时经过之处,留下了一 道明显的沟,令人信服地说明,纪旳所记,确非虚言。这则现代版的“河中石兽”,岀处是由学林岀版社1985年岀版,作家吴德锋的博物记趣。资料四:纪旳(1724-1805 ),字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旳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记录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 劝善惩恶等当时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逸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