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共51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5629155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共5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共5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共5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共5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共5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共5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共51页)(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单元目标: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3、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有关单质、化学用语和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研究,本单元中除了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外,对学过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重点:酸、碱的性质

2、及中和反应。难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学法建议: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具有的性质。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2、过程与方法: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

3、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通过亲历探究实验,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重点、难点:1、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本节知识点:1、酸碱指示剂 2、酸碱的共性 3、原子团 4、酸和碱与溶液的酸碱性 5、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 6、pH的测定 7、酸和碱与人的生理活动 8、酸碱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相关知识: CO2通入 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

4、酸的原因,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生活中接触到一些有酸味的物质,如食醋、西红柿等,也接触到一些有涩味,滑腻感的物质,如肥皂水等。方法技巧:采用类比法记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以及pH与酸碱性的关系,使溶液的酸碱性指示剂pH三者的关系理清。总结归纳法学习酸碱的特点与共性,总结出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把本节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联系实际的能力。思维误区:本节知识中酸与酸性,碱与碱性这两组概念容易混淆,酸溶液中都含有H+,溶液显酸性;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H+,但并不是只有酸的溶液中才有H+。碱与碱性的关系也是如此。

5、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本节的易错点,正确理解和掌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考点分析: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化以及根据信息分析自制酸碱指示剂在实践中的应用,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2、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常结合其他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综合题。3、溶液的酸碱性与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言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决定它们必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因酸根离子不同,必然又有各自的特性,即共性与个性的并存。我们分别学习几种常见的、重要的酸。【提问】什么叫酸?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板

6、书】一、盐酸(HCl)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演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展示纯净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色、态、闻气味(注意煽风闻味)。待学生观察后,请一个学生回答浓盐酸的颜色、状态、气味。【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学生思考、师生互动、教师归纳:1 瓶口的白雾是什么?如何形成的?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2 如何保存浓盐酸?敞口放置后的浓盐酸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改变?【板书】1盐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有挥发性,常用浓盐酸密度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37%左右。烟与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为液体小液滴。二、硫酸(H2SO4)展示浓H2SO4样品(请学生

7、回答色、嗅、态)【板书】1浓H2SO4(1) 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难挥发,高沸点(338)。常见浓H2SO4密度1.84gcm3、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演示实验,“浓硫酸特性的有关实验”请学生回答浓H2SO4具有哪些特性?讲解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脱水性:即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夺取氢、氧元素。纸和木炭均含C、H、O元素(属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脱水成碳。浓H2SO4和金属反应不放H2,而生成H2O、二氧化硫和其他产物,表现出强氧化性。【板书】 浓硫酸的特性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放出H2

8、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脱水性如使蔗糖变黑【思考】1如果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如何处理?2长期敞口放置浓H2SO4质量如何改变?【提问】 实验室中常用稀H2SO4,如何将浓硫酸稀释呢? 实验“稀释浓硫酸”(可请同学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提问】 为什么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请同学参考课有关内容回答)【板书】 (3)浓H2SO4的稀释:酸入水、沿内壁、慢慢搅动。【小结】 浓H2SO4的物理性质及特性。第二课时一、引入二、【板书】1.酸的化学性质(1) 酸与指示剂作用【演示】实验“指示剂与酸、碱的作用”注意滴管的使用。做完实验后,总结酸碱指示剂的概念

9、,要求学生记住并能准确叙述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在酸溶液、碱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板书】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里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2) 酸与金属的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演示】酸与锌粒、铁丝反应。问题反应现象如何?写出化学方程式Zn+2HCl= ZnCl2+H2(置换反应) 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氯化亚铁(Fe为+2价)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 (硫酸亚铁)现象:金属溶于酸,同时产生大量气体。【练习】Mg、Al与盐酸的反应。【板书】金属+酸盐(氯化物)+H2(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演示】实验“盐

10、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请学生回答现象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 + 6HCl= FeCl3 + 3H2O不溶(红色) 溶(黄色)【思考】1铁的化合价有无变化?铁与盐酸及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中,铁元素的价态是如何变化的?2盐酸为何可以除去铁锈?(Fe2O3不溶FeCl3溶)。(少量CuO放入试管加少许水振荡,然后再加少量盐酸)CuO + H2SO4 = CuSO4 + H2O不溶(黑色) 溶(蓝绿色)现象:黑色CuO溶解,溶液呈蓝色。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练习】 MgO、Al2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

11、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板书】金属(碱性)氧化物+酸盐+水第三课时一、引入二、新课教学:酸的化学性质(4)酸与碱的反应【演示】 NaOH溶液中加酚酞,然后加盐酸振荡。【演示】 实验,在盛少量Cu(OH)2的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加适量盐酸(盐酸浓度稍大或加热),再观察发生的变化。Cu(OH)2 + 2HCl = CuCl2 + 2H2O不溶(蓝色) 溶(蓝绿色)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现象:Cu(OH)2溶解,溶液呈蓝色。分析反应的书写规律。【练习】 写出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氢氧

12、化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酸+碱盐+水(中和反应)讲解 以上反应是因为酸电离出的H+ 所表现的性质。(5)酸与盐的反应【演示】 实验“盐酸与硝酸银反应”,请一位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AgNO3 + HCl= AgCl+HNO3( AgCl:白色,不溶于水,不溶于稀硝酸)BaC12+H2SO4=BaSO4+2HCl(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和稀HNO3) 在盛少量Na2SO4的试管中;加几滴BaCl2溶液和几滴稀H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小结】 此反应用于检验(硫酸根)包括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 【思考】1如何鉴别盐酸和硝酸?【小结】 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

13、与AgNO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AgCl沉淀。利用此反应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板书】酸+盐新酸+新盐【小结】 学生按板书叙述总结出酸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酸与Cu(OH)2(碱)、AgNO3(盐)反应时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的成分,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板书】 3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通式:AB+CD=AD+C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复分解反应一般要在溶液中进行。复分解反应条件应从两方面去考虑。对反应物而言,酸和碱中只要有一个是溶液,盐和碱、盐和盐的反应要求二者均为溶液才能发生反应。对生成物而言,交换离子后,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生成

14、水或气体、沉淀,三者有其一,反应即可发生。此条件可概括为几句顺口溜:复分解,要发生,溶液当中来进行,生成水、气或沉淀,交换成份价不变。【思考归纳】 我们学习过中哪几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通式加以表示。练习:学生举例,教师指正讲解归纳 稀H2SO4和盐酸一样也能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其化学性质相似。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其性质和用途。2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3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重点难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是重点,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难点。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教学用品:仪器:试管、镊子、表面皿、平底烧瓶、滴管、单孔塞、玻璃管。药品:氢氧化钠固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其它:小气球。教学过程:一、引入:碱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学习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回忆、回答碱的概念,写出电离方程式。二、新课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将少量氢氧化钠分别放在几个表面皿上,给各组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色态,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固体氢氧化钠表面的变化;再将其中的一块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大试管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