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系与石炭系情况说明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5629116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侏罗系与石炭系情况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侏罗系与石炭系情况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侏罗系与石炭系情况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侏罗系与石炭系情况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侏罗系与石炭系情况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侏罗系与石炭系情况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侏罗系与石炭系情况说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燕子山矿位于大同煤田西北边缘,十里河中游南岸,马 脊梁沟和七磨河之间,地跨大同矿区、左云两区县,东距大 同市区27km,西距左云县城15km。大同煤田为双纪煤田 :即侏罗纪煤系和石炭二叠纪煤系重叠赋存,侏罗系井田东西走向长 9.0Km,南北倾向长 7.1Km。井田面积55.2936km2。燕子山矿于1978年国家投 资建设,最初设计井田面75Km2,矿井工业储量97289.5万吨, 设计能力为400万吨/年,1985 年5月20日试生产, 1988年 12月20日正式投产,1993 年达到设计产量, 2005 年批准的 生产能力为 480 万吨/年。侏罗系煤层煤质为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动

2、力煤。 石炭二叠系煤为中灰-富灰、低硫份的动力煤。截止 2006 年底矿井工业储量 34967.6 万吨、可采储量 21377.8 万吨,剩余可供开采储量 10097.4 万吨、可采储量 7474.7 万吨,我矿剩余 12-1#、14-2#、14-3#层三层可采煤层, 其中 12-1#层 303 盘区剩余可布面储量 34.5 万吨, 14-2#层 305、315盘区,剩余可布面储量343.3 万吨, 14-3#剩余可 布面储量 3989.3 万吨。全矿井侏罗系剩余可布面储量 4367.1 万吨,矿井服务年限为 14.3a。14-3#层分盘区储量情况:目前我矿 14-3#层 303 盘区、307

3、 盘区、309 盘区、311 盘区已进行了设计开采,剩余 301 盘区、305 盘区、313 盘 区未设计开采。分盘区叙述如下:一、 301 盘区1、 301 盘区北翼:由于煤层赋存不稳定,断层影响,而且没有系统,没 有布面可能,所以没有计算可布面储量。2、 301 盘区南翼剩余储量:面积0.60Km2,煤厚1.502.00/1.70m,可布面储量132.7 万吨。目前生产条件不能开采。二、 303 盘区1 、 303 盘区北翼剩余储量:303 盘区北翼已圈定 7 个工作面,现已采3 个面,剩 余4个工作面,面积0.40Km2,煤厚1.303.13/2.00 m, 可采储量约137.3万吨。2

4、、 303 盘区南翼剩余储量:面积1.11 Km2,煤厚1.723.40/2.50 m,可布面储量 储量 360.9 万吨。该盘区设计 301 与 303 联合布面,设计布面 8302、 8304、8306、8308、8310 五个工作面。按盘区生产能力 100万吨,可服务3.4年。三、 305 盘区1、 305 盘区北翼剩余储量:面积1.17 Km2,煤厚1.703.00/2.50 m,可布面储量 382.4 万吨。赋存落差 H=1420m 的大断层两条,落差 7 米的断 层4 条,目前布面可能性不大。2、 305 盘区南翼剩余储量:面积0.79 Km2,煤厚0.951.3刀1.10 m,可

5、布面储量113.3 万吨。由于 305 盘区现生产系统为 311 盘区服务, 目前不能开采。四、 307 盘区1、307 盘区北翼已采毕。2、307 辅盘区剩余储量:面积1.00 Km2,煤厚1.124.91/1.90 m,可布面储量250.7 万吨。307 辅盘区没有开掘,为综采一队衔接盘区 五、 309 盘区1、309 盘区北翼剩余储量:面积0.73 Km2,煤厚1.804.20/2.70 m,可布面储量257.4 万吨。设计可布面五个。2、309 盘区南翼剩余储量: 设计可布面六个,现采一个,剩余五个工作面,面积 0.92 Km2,煤厚 1.304.50/2.30m,可采储量 274.9

6、 万吨。 按盘区生产能力100万吨,可服务3.7年。六、 311盘区1 、 311 盘区东翼剩余储量:面积2.79 Km2,煤厚1.083.96/1.75 m,可布面储量635.6 万吨。2、 311 盘区西翼剩余储量:面积3.37 Km2,煤厚1.384.54/2.47 m,可布面储量1 0 84 . 0万吨。按盘区生产能力1 00万吨,可服务1 2 . 0年。 七、 313 盘区剩余储量情况面积 1.42 Km2,煤厚 1.542.40/1.94 m,可布面储量 360.1 万吨。被小窑破坏。石炭二叠系的储量情况石炭二叠系井田范围由 24 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约89.1988km2。全井田

7、探明储量132453.3万t,矿井服务年限 为141a。其中山4-1号煤3193.6万t,山4号煤12054.3万t, 2 号煤 3777.7 万 t,3 号煤 18857.7 万 t,5 号煤 57285.6 万 t, 8-1号煤3066.9万t, 8号煤34217.5万t。初步估算矿井可采 储量为79075 (132453.3X59.7%)万t,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400万t,储量备用系数取1.4。矿井服务年限=可采储量/生产能力x1.4(储量备用系数)=79075/400x1.4141 年计算矿井服务年限为 141a。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为下部含煤建 造,是本次勘探对象,俗称

8、下煤系。地层总厚 61.20-146.80m, 平均为113.80m,共含煤10余层,含煤系数20%。其中山西 组含煤 5层,为山 1、山2、山3、山4-1、山4号煤层,太 原组含煤层有2、3、4、5、6、7、8、9、10号煤层,其中 5、 8 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其它各煤层为局部可采及零星发 育煤层。一、 主要可采煤层1、5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上部,距山西组底界K3砂岩一般20m左 右。煤层总厚0.36-16.90m,平均厚6.95m,煤层层位稳定, 厚度大,全区除北部边界附近被剥蚀外,其余绝大部分范围 内皆赋存且可采,赋存范围内厚度变化不大。有0-6层夹矸, 一般 2-4 层。顶底板及夹

9、矸岩性一般为砂质泥岩、高岭质泥 岩和炭质泥岩。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属稳定型煤层。5 号煤以长焰煤为主,东南部为气煤,西部和中部局部有气 煤和弱粘煤。2、8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下距底界K2砂岩一般15m左右,位 于5号煤层之下,一般20m左右。煤层厚度0.35-9.17m,平 均为3.87m。煤层层位稳定,全区除北部边界附近被剥蚀外 皆赋存且可采,结构简单,夹矸 0-2 层,顶板岩性为含菱铁 质泥岩,是太原组唯一的海相层,底板岩性常为高岭质泥岩, 夹矸为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等。该煤层在西部有分叉现象, 在南部边界附近遭受煌斑岩侵入破坏而使局部煤层变质,但 影响范围小,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之

10、一,属稳定型煤层。 8 号煤东南部以气煤为主,零星分部有弱粘煤,西北部以长焰 煤为主,零星分部有弱粘煤和气煤。二、 次要煤层1、山 4-1煤层局部赋存,在赋存范围内厚0.20-6.30m,平均2.23m,煤 层极不稳定。山 4-1 号煤煤类单一为气煤。2、山 4煤层大部分范围内赋存,在中南部可采,在西北局部遭受煌 斑岩侵入而使煤层变质、硅化,在中部有分叉现象,该煤层 下距山西组底部 K3 砂岩,一般 10m 左右,煤层厚度 0.17-10.12m, 般 3.13m,含 0-4 层夹矸,一般 1-2 层,是 本区局部可采煤层,属不稳定煤层。山4号煤主要以气煤为 主,中部有长焰煤。3、2 号煤层

11、位于太原组顶部,该煤层只赋存于本区南部,在北部被剥蚀,厚0.20-3.80m,平均1.65m,含夹矸0-2层,是本区局部可采煤层,属不稳定煤层。2 号煤煤类单一为气煤。4、3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赋存于本区中南部,在北部被剥蚀, 厚0.18-10.52m,平均3.52m,含夹矸0-4层,是本区局部可 采煤层,属不稳定煤层。3 号煤以长焰煤为主,东南部为气 煤,中部零星分部有弱粘煤和气煤。5、8-1 号煤层局部可采煤层,为 8 号煤的上分层,在赋存范围内厚0.30-5.61m,平均1.65m,结构简单,为不稳定煤层。8-1号 煤煤类单一为长焰煤。6、另外山 1、山2、山3、4、6、7 号煤层仅

12、局部赋存, 个别点达到可采,煤层极不稳定,属不可采煤层。石炭二叠系,主要可采煤层为太原组 5、8 号煤层,次 要可采煤层为山西组山4 号煤和太原组2、3、8-1 号煤层, 含煤系数为 20%。山4-1、山4、2、3、5、8-1、8号煤层共 获得资源量为132453.3万t。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8746万t,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13783.2万 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09924.1万t。区 名煤层号探明的内蕴 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31+332+333331331+332331+332+333331+332+3

13、33山.-1210.1210.1首山546.2546.2277.877.8采3831.0831.054910.9875.12620.58406.558%69%区8-1164.6164.681336.8837.71378.03552.538%61%合计6247.71712.85828.213788.745%58%山13193.63193.6全山12054.312054.323777.73777.7井318857.718857.757077.79515.240692.757285.612%29%田8-13066.93066.981668.34268.028281.234217.55%17%合计87

14、4613783.2109924.1132453.37%17%备注:本井田高硫煤(St,d3%)为4962.2万吨。粘土岩本区在石炭、二迭系含煤岩系中含有10-20层高岭石 粘土岩,与煤层共生;一般赋存在煤层顶、底板及煤层之中。 粘土岩肉眼鉴定一般为浅灰色、灰黑色、褐灰色,断口平坦 或贝壳状,致密块状构造。宏观定名多为高岭质泥岩、泥岩 等。镜下鉴定,主要矿物为高岭石,次要矿物为蒙脱石、水 云母等,岩石名称普遍确定为:高岭质泥岩、含砂高岭石质 泥岩、炭质高岭岩。高岭石在岩石中主要以基质多见,含量 有时可达 85%以上,镜下观察大部分高岭石以集合体形式出 现,形态有鳞片状、蠕虫状和柱状。本区粘土岩送样测试成果中主要化学成分。A12O3含量在 20-39% ,SiO2 含量在 41-65%;Fe2O3 含量在 0.3-5% ;TiO2 含量在0.1-3%。烧失量在 8-20%。根据耐火粘土一般质量要求中硬质粘土标准:A12O3N30%, Fe2O3S3.5%,烧失量15%,耐火度N1630C。测试样品中多数达到指标要求。据现有资料分析本区粘土 岩,在平面分布连续性差,厚度不稳定,目前尚不能估算储技术管理部2007 年 11月 13日燕子山矿矿井概况技术管理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