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网络交际中的表情包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562911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网络交际中的表情包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跨文化网络交际中的表情包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网络交际中的表情包分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跨文化网络交际中的表情包分析作者:陈纪荣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8年第07期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的交际方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 变化,视觉化的网络表情包也日益流行起来。表情包已经成为网络时代一套新的流行话语表达 体系。那么表情包在跨文化网络交际中扮演者怎样的角色,在跨文化的网络交际中是否也存在 着表情包使用的差异和误解,如何在跨文化的网络交际中使用好表情包,是文章探究的重点。关键词:跨文化;网络交际;表情包2016 年里约奥运会期间,百度贴吧推出表情日报,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 CCTV-4) 中国新闻等多家电视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标

2、志着表情包文化得到主流媒体的 认可。表情包的创新和流行不仅依赖于当前各種社交媒体和群体性传播平台的崛起,更是得益 于网民的自我表达愿望和主体性的增强,从而使得表情包这一网络文化现象和类型日益壮大起 来。一、网络表情包的兴起表情包是一种在网络社交活动中利用图片来表达交流的一种方式,在本质上是一种流行文 化。这类图片的内容以搞笑居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网络流行的社会心理。随着gif技术的推出,动态表情的出现成为表情符号发展的第二个阶段。2006年12月1 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学生王卯卯创作出的“兔斯基”系列动态表情被认为是最早出现的动 态表情包。动态表情包突破了静态表情的局限性,即只是对人

3、物表情、动作的强调和模仿,动 态使得表情包具有了更强的叙事性和动作表现力,也更为夸张搞笑、幽默诙谐。总的来说,表 情符号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静态到动态、单一到多元的过程,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网络 文化现象。二、表情包在跨文化网络交际中的差异和误解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信息冲击力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 =7%的语调 +38%的声音+55%的表情。从这一公式中可以看出,在非言语交际中,表情语是最具有表现力 的人体语言之一。当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时会有面部表情之间的交流,会流露出藏在言语背 后的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最真实的情感、态度。面对面的交流是言语、表情、肢体动作联合传达 含义的,但是在以计算机和文字为中介的网络人际交流中,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是缺席的,这 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际的效果,使得一些微小的、意义模糊的、只能通过动作表情传达 的含义无法传达,表情包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陷,在网络交际中充当了非言语行为的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