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温里止咳化痰方药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5627260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温里止咳化痰方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温里止咳化痰方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温里止咳化痰方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温里止咳化痰方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温里止咳化痰方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温里止咳化痰方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温里止咳化痰方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里方药祛痰止咳平喘方药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中医教研室刘岳凤温里方药一、温里药(祛寒药)P152概念:指具有温补阳气、祛除里寒功效,以温里散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里寒证:寒邪直中脏腑经络,阴寒内盛,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证候。 使用注意:1、多辛热燥烈,易耗伤阴液。2、热证、阴虚证忌用常用药物: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丁香小茴胡椒附 子*性味归经: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主治:1、回阳救逆:亡阳证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脉微欲绝 一一干姜、甘草(四逆汤)阳气欲脱 人参(参附汤)2、温里助阳:里寒证脾胃虚寒一一干姜、党参、白术(理中汤) 脾肾阳虚一一茯苓、白术肾阳不足熟地、肉桂、山茱萸(肾

2、气丸)3、祛寒止痛:寒凝疼痛风寒湿痹桂枝、白术虚寒疼痛一一桂枝、当归用法用量:煎服,315g,宜先煎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本品含乌头碱,次乌头碱等生物碱。乌头碱能提高痛阈值,故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对心脏也 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抑制心脏传导系统,严重者可致心跳停止而死亡。乌头碱加热水解次乌头碱、乌头原碱_ _毒性明显减轻但镇痛作用仍强。消旋去甲乌药碱有强心抗休克的作用,故有回阳救逆之功。 使用注意:防止中毒 *1、孕妇忌用2、热证、阴虚证忌用3、剂量不可太大*4、必须用制附片*5、必须先煎1小时以上*6、用蜂蜜制以减毒7、不能泡酒饮用8、反半夏、瓜蒌、贝母、天花粉、白及。中毒症状:首以唇舌

3、、 手指麻木开始, 继之漫至四肢麻木, 随后出现心悸、 头昏、 恶心呕吐、 抽搐, 血压、呼吸、心率下降,语言障碍等。解毒方法: 生甘草緑豆汤, 生姜甘草银花汤; 中西医结合抢救 (洗胃、 阿托品、 强心、 升压等)。 干 姜 *性味归经:辛、热。归肾脾胃心肺经。功效主治:1、温里散寒 治里寒证脾胃虚寒致脘腹冷痛 党参、白术胃寒呕吐 高良姜寒积便秘 大黄、附子、人参2、回阳通脉 治亡阳欲脱证 阳气欲脱,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附子3. 温肺化饮寒饮咳喘肺寒停饮,咳嗽胸满、痰涎清稀 麻黄、细辛、茯苓用法用量 煎服, 39g。使用注意生、干姜均可温胃肺,治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生姜 发汗解表干姜 回阳救逆

4、肉桂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归脾肾心肝经。功效主治1. 补火助阳阳虚证命门火衰 附子、熟地、山萸肉阳气素虚 附子、干姜、人参2. 散寒止痛寒凝疼痛脾胃虚寒 干姜、高良姜、荜茇风寒湿痹 独活、桑枝、杜仲3. 温经通脉寒凝血瘀痰阻致:阴疽、流注 鹿胶、炮姜、麻黄闭经痛经 当归、川芎、小茴用法用量煎服, 14.5g ,宜后下。 研末冲服,每次 12g。使用注意吴茱萸性味归经 辛、苦、热。归肝、脾 胃、肾经。功效主治1. 散寒止痛寒凝疼痛 厥阴头痛、疝气、脘腹冷痛。2. 温中止呕胃寒呕吐3. 助阳止泻 中焦虚寒,脾肾阳虚,五更泄泻。用法用量1.54.5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有小毒,不宜多用,久用。温

5、里药药物性味功效用量(克)共性个性附子辛、甘,大热温里助阳回阳救逆 袪寒止痛315干姜辛热)八、温里散寒回阳通脉310肉桂辛、甘,大热温里助阳通脉止痛25二、温里方 p201概念:凡以温里药为主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治疗脾胃虚寒、阴盛阳衰、亡阳欲脱等里寒证的方剂。分类:温中祛寒剂-理中丸 回阳救逆剂-四逆汤使用注意:多辛温燥热,对阴虚、热证等均忌用。 理 中 丸*组成-干姜 人参 白术炙甘草君臣佐温中祛寒补中健脾扶阳抑阴益气燥湿功效-温中散寒,健脾益气。使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寒证加减-虚甚重人参、寒甚加附子四逆汤组成-附子君大辛大热祛寒回阳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阴盛阳衰

6、加减-干姜臣温中散寒甘草佐使和中,缓姜附燥烈之性祛痰止咳平喘方药痰、咳、喘三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 痰多易致咳嗽,因而祛痰可以止咳;咳嗽往往与喘并现,因而止咳可以平喘。 该类药物往往同时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痰与癫痫、瘰疬、瘿瘤、中风等的关系。注意配伍使用。一、祛痰止咳平喘药(p147)(一)祛痰药概念:凡具有祛痰作用,治疗痰证的药物,称祛痰药物。应用:主用于痰多咳嗽,咯痰不爽以及病机上与痰有关的癫痫、瘿瘤、瘰疬、阴疽流注和中 风痰迷等病证。分类:清热化痰药、温化寒痰。1清热化痰药概念:凡具有清热化痰作用,治疗痰热证的药物。常用药物:贝母、前胡、瓜蒌、竹茹、天竺黄、批把叶 贝母*性味归经:苦

7、、甘、微寒。归肺心经。功效主治:1、清热化痰 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2、解毒散结 痈疽疮疡初期、肺痈、瘰疬痰核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冲服:川贝母、平贝母,一次12g。川贝母性凉润,多用于肺热燥咳及阴虚劳嗽; 浙贝母性苦寒,多用于肺热咳嗽及瘰疬痰核。使用注意:反乌头前 胡*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肺经。功效主治:1、清热化痰一一肺热咳嗽2、降气平喘一一咳喘3、疏散风热外感风热咳嗽咽痛1.清热化痰药药物性味功效用量共性个性(克)前胡苦、辛,微寒清化热痰降气平喘、疏散风热310贝母苦、甘,微寒清化热痰解毒散结310瓜蒌微苦、甘,寒清化热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10 152. 温化寒痰药概念: 凡

8、具有温化寒痰、燥湿化痰作用,治疗寒痰、湿痰的药物,称为温化寒痰药。 常用药物: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白前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主治:1温化寒痰一一寒饮伏肺致咳喘2、燥湿化痰湿痰阻肺3、降逆止呕一一痰饮犯胃证各种呕吐:寒饮、胃热、胃虚呕吐呃逆:4、消痞散结痰气(热)互结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生用鸡蛋清调敷用法用量 煎服,310g。清半夏一一消痞和胃姜半夏一一降逆止呕法半夏一一燥湿止咳半夏曲一一化痰消食生半夏一一消肿散结使用注意:1、生半夏有毒,只能外用。2、本品有毒,宜制用。3、阴虚燥咳者忌用;反乌头。解毒方法:1. 浓茶、生鸡蛋、2.生姜汁、3.绿豆、防风、甘草

9、4.西医、西药天南星性味归经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功效主治1. 温化寒痰寒痰2. 燥湿化痰一一湿痰3. 祛风止痉 风痰阻络中风、破伤风4.散结消肿一一痰核,可单用研末外敷虫蛇咬伤,鲜品外用。(醋或酒调敷患处。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温化寒痰药煎服,310g。阴虚燥咳及孕妇外用生南星研末,以 忌用。服过量易中毒。药物性味功效用量共性个性(克)半夏辛,温温化寒痰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 痞散结310天南星苦、辛,温温化寒痰白芥子 辛,温温化寒痰燥湿化痰、袪风止痉、散结消肿310通络止痛310(二)止咳平喘药概念:凡具有宣肺祛痰,润肺止咳、下气平喘作用,治疗咳嗽气喘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适用于外感

10、、内伤等所致的咳嗽气喘常用药物: 杏仁、款冬花、紫菀、桔梗、百部、桑皮、葶苈子、白果、旋复花 苦杏仁*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1、止咳平喘一一各种咳喘。2、润肠通便一一阴虚津枯的便秘。 使用注意:1、 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3 10克2、小儿慎用苦杏仁甙(氰甙)水解氰氢酸抑制呼吸中枢3.止咳平喘药药物性味苦杏仁苦,微温款冬花辛、微苦,温紫苑苦、辛,温桔梗苦、辛,平功效用量(克)共性个性止咳平喘润肠通便310止咳平喘润肺祛痰510祛痰止咳润肺下气510祛痰止咳宣肺利咽 排毒消痈310、化痰止咳平喘方(剂) 概念:凡以祛痰平喘药为主组成,具有祛痰平喘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的方剂。 分类:燥湿化痰剂、清热化痰剂、润燥化痰剂、温化寒痰剂、止咳平喘剂。陈 汤 *组成 -制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君臣佐使燥湿化痰理气健脾调和降逆和胃化痰利湿诸药功效 -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 -湿痰咳嗽加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