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管理)向分钟要效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5627232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效率管理)向分钟要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效率管理)向分钟要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效率管理)向分钟要效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效率管理)向分钟要效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效率管理)向分钟要效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效率管理)向分钟要效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效率管理)向分钟要效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向40分钟要效率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湖塘桥实验小学王红妹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比喻:“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几个人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人多学到一点儿东西。通过交流,每个人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苹果。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交流的重大意义包括三个方面:1. 数学思想方法的接受。即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知觉,以交流阅读、活动、游戏等方式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2. 数学思想的表达。即把自己的数

2、学认识以动作的、直观(实物)的、口头的或书面的、儿童语言的或数学语言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3. 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即把自己对数学的认识由图表、文字、符号以及实物、动作中的一种载体转换成另一种载体,以发展对数学及问题的全面认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交流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交流也仅仅局限于“教师T学生”这单一的模式。新课程的实施,为学生自由地进行数学交流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合作学习的兴起更为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让学生有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与同学、老师、媒体及社会等进行交流,从而使得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更丰富,并在与人交流中增强责任感、合群性,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在相

3、互交往中加深理解、沟通和包容,表现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交流成为可能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可能放下心理戒备,大胆与人交流。新一轮课改要求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就是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维护和承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的学习氛围,交流的充分才有可能发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

4、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合作者和参与者。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饱满的热情,良好平和的心态和真诚的微笑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学生才能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才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自由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教师在学生产生困惑或回答问题有困难时,耐心引导,细心启发,用“别急,慢慢想”等温柔体贴的话语安慰他,排除紧张尴尬的局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表现出的兴奋、沉思、惊讶等表情,作出相应的鼓励、赞许的微笑,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信互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

5、习,积极主动与人交流。二、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提供机会,让交流成为需要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却不是惟一的工具、惟一的凭借。”而数学教材则更是一种经典的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利用课堂这一学生获取知识地主渠道,改变教师包讲或学生围着教师地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地教学模式,使数学交流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1. 根据学习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组内交流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重点、难点,情况不同,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也不相同。如一些互查、互练的问题同桌二人讨论交流;对一些比较简单、量较多的计

6、算题,采用多人参与进行竞赛活动、抢答活动,尽量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一些需要多人合作,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内容,采用前后座四个同学分工合作,实验完毕后,共同讨论得出结论。2. 把权力交给学生,在大胆猜测中交流课堂上学的很多知识点,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或生活经验,但又存在冲突,这时,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因为没有学过,无论猜测正确与否都无关紧要,学生可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这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胆量,树立自信心,培养敢于求学,遇到困难迎刃而上的精神。如,探究两位数或三位数乘法中的速算方法,24X26=57X53=42X48=先观察因数特点和积的特点,然后找规律,再猜想:还有哪些平时的两位数

7、或三位数乘法中有速算方法呢?(举例验证规律),最后发表意见,交流想法。这样一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放开胆,大胆交流。3. 鼓励学生质疑,在探新求异中交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学生的学习中有疑,说明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大脑在积极地思考,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学生开始质疑往往缺乏周密思考,如果所提出的问题简单,给予肯定;所提出的问题有创新意识给予表扬。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多数学生能够发现一些富有针对性的问题,问题逐步提到点子上来。另外,在回答问题、解题练习时,注重一问多答、一题多解,激励学生提出新见解、新方法,让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8、。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例如,教学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出了一道练习题:王奶奶想利用围墙(8米)围一个鸡舍,现在有24米篱笆,你能帮她围一个鸡舍吗?同学们合作交流非常热烈,小组间的互补学习热情高涨,最终不仅完整地解决了这一道题,还归纳出了方法。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舞台,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也有很大帮助。三、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交流更深入课堂上的交流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这一交流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问答”。提供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教师的提问,是让交流能够更深入的又一保障。有了内在的思维,才能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行为”

9、这一领域居于领先的研究者之一的是MaryBuddRowe.她通过几年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的教师,占平均数以上,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不到1秒钟,但也有一些教师等待回答的时间平均在3秒钟左右.MaryBuddRowe比较了这两种情况对学生反应的影响,发现在等待时间较长(3秒或以上)的情况下,将产生出更富有思考的回答,更多的课堂的讨论交流,以及对问题情境更具批判性的分析.学会等待的另外的一些好处还包括:(1)学生回答问题的长度增加了400800;(2)学生主动且正确回答的数量增加了;(3)学生回答错误或失败的数量减少了;(4)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5)学生更主动地、自发地提出问题;(6)较差的学生也比以前

10、贡献得更多(增加的范围在1.537以上);(7)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回答创造性的思维增加了;(8)纪律问题减少了。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我们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收获到的将是包括成功的愉悦在内的更多的东西。四、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数学交流的方法数学教学的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交流。小学生在交流数学时主要存在这样几个弱点:第一,不善于正确使用数学术语。第二,语言的表述不完整。第三,不善于讲算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培养,教学中极大限

11、度地利用教师本身、教材等作为示范,让学生不断学习使用科学的、严谨的、有逻辑性的语言思考问题,表述问题。另外,指导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还要把握这几点准则:(1)质的准则:要求交流者不说自己认为是假或缺乏确切证据的数学信息,提供的数学信息是清楚的,不是模糊、模棱两可的。(2)量的准则:要求交流者为达到交流目的作出自己的贡献,提供更多的数学信息,但不要提供与目标无关的数学信息。(3)关系的准则:要求交流者为追求共享的目标,共同活动,构成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的群体关系,伴随相应的角色态度和行为,共享交流成果,增进交流情感。(4)方式的准则:要求交流者尽可能拓展交流层面,达到一定的交流频率,切忌

12、“一家之谈”。五、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让数学交流能力不断提高积极组织并开展课外活动,是发展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内容广泛,没有固定的模式,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学生不仅乐于参加,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讲中外数学家的故事、解数学趣题、名题选讲、讨论数学的思维方法,调查整理生活中的数据编应用题及制作学习用具等。比如,可以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开辟一块地方作为数学小天地。由同学们自己结合最近学习的数学知识,到课外找12道相关的较难的题目写上去,每周一期,由班级里前三个解出该题的同学负责分别讲解自己的方法。此时,学生不仅需要清晰的思路,还需要完

13、整、流利的表达,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提出了相对高的要求,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交流能力的提高。又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后让学生亲手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做好后再让学生交流对这两个图形的认识。因为亲手制作过,所以同学们对这两个图形的认识更加深刻,交流时发言更加踊跃。数学课外活动力求不受教材的束缚,灵活多样,也不考试,其目的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智力。可以采用班级、大组、小组活动等形式,使每个参与者成为平等的一员,在活动中进行广泛交流。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悬念,如,教学“菱形”时,提问为什么有的生活用品是三角形,有的却用的是菱形,有什么实用价值?让学生通过课后阅读资料,拓宽知识面,更为下一次课堂上的交流提供的条件。总之,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广泛参与数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相互交流中从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知识和创造才能。使数学课堂对于学生而言,变成心灵的释放,个性的张扬,创造的解放的平台;对于教师而言,成为心灵互动的空间,和学生分享资源的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