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教学设计(陈芳)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5621804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教学设计(陈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典诗歌教学设计(陈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典诗歌教学设计(陈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典诗歌教学设计(陈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典诗歌教学设计(陈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教学设计(陈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教学设计(陈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芳不觉醉流霞 七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顺德区龙江镇龙山初级中学 陈芳【学习内容】: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第15课。【教学设想】:1、课堂设计为板块教学,课堂显得条理清晰,目标明确,较容易完成任务。2、通过语言渲染和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以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互助、互学、互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4、以展示学生作品、练习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5、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之美。【学习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的意境,

2、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3、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学习重点】:1、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2、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学习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意境,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教学工具】:PPT课件【课前预习】:1、利用工具书给不会读的生字词注音。2、学生自己会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读至少5遍。3、读后思考,诗歌各描写了哪些景物,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4、上网搜索有关整理的资料及诗歌的写作背景。5、

3、上网搜索四首诗歌相应的图片。【课堂学习】:第一板块: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百蝶图(演示),并说说你的感受。(学生欣赏图片,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感受)我们都被这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蝴蝶所着迷,自然陶醉于这图画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之中。正如郭沫若写道:“百日秀成百蝶图,看来真个费功夫。美中极致浑忘我,欲问庄生醒也无。”(演示),这节课,老师带领着同学们继续去欣赏诗歌带给我们的美感,继续陶醉于其间。2、展示预习成果。 选择优秀作业,展示有关诗歌的整理资料写作背景。(演示) 选择优秀作业,展示有关诗歌相应的图片。(演示) 明确:“审美陶醉”是这节课的主题。(演示)3、

4、明确目标:(演示)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设计意图:在导入的部分,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和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快地把学生置身于诗歌的意境美中。】第二板块:层次朗读读出诗歌的韵律之美。1、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聆听。2、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3、学生展示朗读。 小组合作探讨四首诗歌的节奏划分和朗读时语感的处理。 展示小组合作成果,老师明确四首诗歌朗读应注意的节奏和语感。(演示) 小组展示朗读。

5、4、学生配乐朗读。【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诗歌这一特殊的文体,更是要把朗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所以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通过明确要求自主、合作、多形式的朗读激发兴趣。教师的范读引领提升,让“读”真正落实到位。学生配乐朗读,更充分调动学生审美品味。】第三板块:品析表达品出诗歌的意境之美。1、 小组合作探讨,出示讨论提纲:(演示) 感官品析观沧海 : 全诗以“观”字展开描写,整理“观”到什么景物?景物有何特点? 哪些诗句能体现整理博大的胸怀? 情景品析次北固山下 : 诗人的羁旅之愁是怎样寓情于景? 想象“潮

6、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寻美品析钱塘江春行 : 诗歌描绘了西湖早春之美,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 哪些诗句体现诗人陶醉于早春美景中? 绘图品析天净沙 秋思 : 根据天净沙 秋思的内容绘幅图,并说说各自绘图感受。 这首诗歌写景抒情有何特点。2、小组回答,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提升:(演示) “观”到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波涛等景物。水澹澹(动荡的样子);山岛竦峙(高高的挺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巨大的波浪)涌起(汹涌澎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汗灿烂,若出其里。”体现整理博大的胸怀。3、小组回答,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提升:(演

7、示) “客路”后写“行舟”,整理人在江南神驰故里,整理的羁旅之愁已显露出来。江面之“阔”,视野之“阔”,那帆顺着风,和着风,鼓成弧形,已达到“悬”(端端直直地高挂)的效果,“残夜”未消却“海日”东升,“旧年”未逝却显露春意。此景之美妙,蕴含自然理趣。自然乡愁愈浓,鸿雁以递。 春潮涌涨,江面开阔,风轻和煦。放眼望去,平野直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一叶小舟,帆端正悬挂,行使青山绿水间。4、小组回答,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提升:(演示) 水面湖面与堤岸一样平,白云显得很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早莺、新燕“早”、“新”、“几处”、“谁家”细腻地写出初春的景物之美。“争暖树”、“啄春泥”生动的把春天生机勃

8、勃的动态之美表现出来。乱花、浅草“乱”写出花之繁多。“浅”写出草儿的鲜嫩。“渐欲迷人眼”把“乱花”欲绽未绽却整装待放的自然之美生动的表现出来。“没马蹄”写出了西湖的热闹,写出初春充满活力的景色。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体现诗人陶醉于早春美景中。5、小组回答,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提升:(演示) 天净沙 秋思描写了九种景物,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凄苦之情。 “古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一个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凄凉镜头,正是天涯断肠人心境的直接反映。与“小桥流水人家”形成对比,凸显了背井离乡之人愁肠寸断

9、的悲苦与寂寞。6、诵读诗歌,领悟诗歌的音乐之美。 配乐诵读,再现诗中画。 看画诵读,再现画中诗。(演示) 全班背诵诗歌。【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学习方式的变革。采用不同形式的学习方法,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一个合作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在任务中积极承担个人责任,让学生在学习诗歌过程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遇到问题能互相探讨,并能协商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合作精神。】第四板块:拓展延伸展出诗歌的再造之美。1、拓展练习,再创造画中诗。 展示学生预习作品,学生评价。(演示) 选一作品,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演示) 展示学生

10、课堂练习,学生评价。2、布置作业:(演示) 背诵诗歌。 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 秋思的情景给父母听,与父母探讨一下诗歌的意境之美。2、 结语:我们在诗歌美的意境中陶醉着,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诗人心灵世界的美与现实世界的美、艺术形式的美与语言技巧的美,品味到丰富的美学道理。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能获得更多美的精神财富。【设计意图:这板块主要是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背诵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而背诵能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诗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再现美的能力,也就是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布置的作业让学生把美延伸到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2)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 秋思的情景给父母听,与父母探讨一下诗歌的意境之美。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