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阿司匹林抵抗防治论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5618014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阿司匹林抵抗防治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阿司匹林抵抗防治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阿司匹林抵抗防治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年阿司匹林抵抗防治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年阿司匹林抵抗防治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阿司匹林抵抗防治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阿司匹林抵抗防治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阿司匹林抵抗防治论文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 AR)是指阿司匹林不能预防血 栓形成事件的发生,或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形成的一种 现象1。目前,用来评价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实验技术 虽然较多,但尚未形成规范,达成共识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更少。据统 计,5%60%的病人会产生阿司匹林抵抗,从而导致重大血管事件 发生的危险性相应增高1。1AR产生的可能机制AR可能与血小板激活的替代途径、阿司匹林对血栓素的生物合 成不敏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阿司匹林剂量过低等因素相关。到 目前为止,很难用某一种机制解释清楚所有的AR现象,但不可否认 的是AR存在一定

2、的群体特征,也就是在不同的人群当中,不同的原 因可能导致相同的特征结果。L1与环氧化酶的关系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 COX)存在 两种异构体,即环氧化酶1 (COX-1)和环氧化酶2 (COX-2)o COX 是花生四烯酸生成血栓素A2 (thromboxaneA2, TXA2)和前列腺素 H2 (prostaglandinH2, PGH2)等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应,主要是通过使COX-1失活而达到抑制血 栓素A2合成的目的。对于AR的研究,许多学者将眼光投向COX-2 24。COX-2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血小板 中。CO

3、X-2为诱导酶,可被细胞因子诱导激活,在多种病理情况下 作用增强,是PGH2生成的另一条途径。即使接受阿司匹林治疗,C0X-2产生的PGH2亦可恢复血小板生成TXA2的能力,并促进 TXA2合成,从而诱导血小板聚集。不同患者的血小板C0X-2表达 程度不同,而且COX-2也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细胞, 如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当有炎症刺激时,COX-2在有核细胞中的 表达可增强10到20倍。阿司匹林对COX-2的抑制作用比COX-1低 170倍,因此,阿司匹林需抑制90%以上的TXA2生成才能发挥其抗 血栓作用,这可能是血小板中存在较高浓度COX-2的患者发生AR 的一个机制。对于此类患

4、者群,祛除导致COX-2表达增强的诱因是 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单纯增加阿司匹林的剂量是不可行的。理论上 讲,可加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考昔、罗非考昔等,但由 于两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加大,且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心脑血管疾 病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5, 6,故对选择性COX-2抑制剂还需谨慎 使用。鉴于此种情况,可以选用一些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的中药及 其有效单体与阿司匹林同用,以达到增效的目的,或作为阿司匹林的 替代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己有研究证实生姜中的提取 物非洲豆蔻醇,有很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可考虑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药7,但这方而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和探索。1.2药

5、物间的相互作用在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中,除服用阿司 匹林外,病人常需同时服用降脂药、降糖药以及其他非紿体类抗炎药 等,而这些药物与阿司匹林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对于诸如 非當体类药物布洛芬是否会对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活性构成拮抗作 用,研究发现布洛芬可以竞争性地阻滞COX-1,从而导致AR的发生8。但是新近研究又否认了这一指控9,在健康受试者中,服用 阿司匹林81 mg/次,1次/d,连续8d,然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 服布洛芬400mg/次,3次/d,连续10d,另一组加服安慰剂,结果表 明,布洛芬治疗组在对血栓素B2的抑制作用方而与安慰剂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必须认真去思考

6、如下问题:(1)在心血管事 件的二级预防中,单用阿司匹林是不现实的,多种药物共用是客观存 在的;(2)相同的研究出现不同的结果,除了进一步考察研究方法和 手段之外,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特征性是不可忽视的根本问题。1.3与剂量的关系阿司匹林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剂量存在明显 的个体差异10, 11,现在尚无充分证据说明阿司匹林抗血栓效应 具有剂量相关性。在对心梗、中风等疾病的二级预防中,长期服用阿 司匹林的推荐剂量为75160mg/d,对于急性事件,至少需要160mg 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血小板的功能12。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目 前所有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最佳剂量。对于那些对阿司匹林每攵感的群 体,只需

7、小剂量(5075mg/d)就可以达到防治目的,对于不甚敏感 的人群,即使加大剂量,效果也往往很不理想。况且由于其胃肠道的 副作用,单纯靠增加剂量是不可行的。另有研究发现,与普通的阿司 匹林片相比,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生物利用度较低,这也可能 是导致个体之间有效剂量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13。此外,血小板的 激活途径也是多样的,阿司匹林的阻断不能涵盖所有的途径。如有研 究发现AR患者的血小板对腺二磷酸(adeno-sinediphosphate, ADP) 极为敏感,并可被其激活,这可能是对AR的另一种解释14。1.4其他因素除上述导致AR的因素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因 素。如在疾病过程中,机体

8、对药物反应性的影响,包括年龄、遗传等 因素。在稳定的冠心病人群中,22%的患者在休息状态时对阿司匹林 敏感,而运动试验后立即变为AR15o复发中风与只发生过单次中 风的患者相比,其由ADP诱导的聚集反应明显增强16。心血管手 术期间,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应明显降低17。吸烟患者中,AR 的发生率明显增高18。血小板膜上糖蛋口的多态性与血小板对阿 司匹林的敏感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血小板纯合Pl(A1)等位基 因与其关系最为密切19。在发生AR和对阿司匹林不甚敏感的人 群中,年龄有增加的趋势20。有外周血管病或糖尿病的患者血液 循环中的5-疑色胺水平增高,可以诱导血小板形状的改变(platele

9、tshapechange, PSC),而PSC是血小板激活的早期表现,发 生于血小板聚集之前21。这些因素所导致的AR,可能都有其群体 特征性的存在。2如何正确看待AR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被长期用于心血管等疾病的防 治,拥有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且价格低廉,小剂量服用副作用较小, 特别适合长期服用。但是,随着阿司匹林抵抗的出现,我们必须认识 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血栓形成途径复杂,单靠阿司匹林一种药 物预防所有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木身就是不现实的。而 且,由上文的分析已知阿司匹林的药效还受到剂量的个体差异、药物 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吸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可避免地导致临床

10、 AR的存在;(2)己经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不 可过分依赖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在服药的同时,应定期检测血 小板功能,密切观察临床症状,警惕AR的存在。3AR的防治策略对于己出现AR的人群,可考虑联合其他抗小板药物或以其他药 物替代。但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存在着类似AR的同样现象, 如氯毗格雷抵抗。另一方面,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会使严重 出血的危险性增高,且氯毗格雷等药的价格较高,不适合长期服用, 因此,联合应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或替代用药也不是一种理想的方 法。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寻求解决的方法。由 于阿司匹林抵抗的存在,使心血管疾病不能有效地预防

11、和控制而反复 发作,且多病程较长。久病入络,属于中医学络病的范畴,总属木虚 标实,正虚阻络为基木病机。正虚多为脾肾亏虚,脾肾不足,运化失 健,痰浊内生,血行滞涩,化而为瘀,浊瘀郁久还可化毒,最终痰瘀 浊毒阻于络脉而致诸多疾病的发生。鉴于此病机特点,针对存在阿司 匹林抵抗的人群,可以考虑结合具有扶正化浊,祛瘀解毒通络功效的 中药进行治疗,发挥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的优势,对除血栓 外的其他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也可起到一定的综合控制 作用。这样也许可以更大程度地解决AR问题,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4展望对于AR,还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其复杂性和群体特征性是并存 的,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在研究AR及临床防治AR时,应在考虑其 复杂性的基础上,兼顾群体差别性,区别地辨证地对待这种现象,针 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的研究方案,为不同的个体制定更有效的治疗 策略,使个体化治疗得到更高层次的体现。比如,我们可根据挟杂危 险因素的不同来划分不同的群体,通过研究这些不同群体中AR产生 的机理,相应地揭示其可能的群体特征。目前,关于AR的研究还不 够全而,不够系统,也存在很多争议,结合中医中药,针对不同的群 体进行AR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方面的研究是一条值得探索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