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薛城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质量检测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5617296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庄市薛城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质量检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枣庄市薛城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质量检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枣庄市薛城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质量检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枣庄市薛城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质量检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枣庄市薛城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质量检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枣庄市薛城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质量检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庄市薛城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质量检测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庄市薛城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7八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蹲踞(j) 招徕(li) 弦乐(xun) 即物起兴(xng)B . 周匝(zh) 家醅(pi) 咯牙(g) 避役免灾(zi)C . 健脾(p) 内疚(ji) 酬和(h) 莲花落子(lo)D . 门楣(mi) 荸荠(b) 花坞(w) 大模大样(m )2. (2分)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 座无虚席 坐井观天B . 一丝不苟 狗延残喘C . 辨伪去妄 忘自菲薄D . 拾金

2、不昧 梦昧以求3. (2分) (2013抚顺) 选出填在下面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青歌赛的一切比赛规则 , 评委与参赛选手之间稍有 就要回避,并且随时接受全国观众的 , 监审组要当场作出 , 这就保证了大赛的公正。A . 公开 纠葛 质疑 反应B . 公开 瓜葛 质疑 回应C . 公道 瓜葛 置疑 回应D . 公道 纠葛 置疑 反应4. (2分) (2018梧州)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推进自治区CEPA示范基地,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力度。B .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赛场上,球迷们的疯狂表现,令人不得不否认足球的魅力。C . 西江机场建设全

3、面提速,力争实现年底试飞目标,向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D . 文化和旅游部近期部署查处恶搞英雄烈士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制度。5. (2分)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 , 无可非议。B . 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C .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 , 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D . 成语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如果正确运用,可收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之效;如果使用不当,则画蛇添足、贻笑大方。6. (2分) (2018

4、七下仪征期中) 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及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B . 木兰诗这首长篇叙事诗,以“木兰是女郎”为构思核心,既展现来木兰的英雄气概,更表现了她的少女情怀。C .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D . 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抗议,表现他们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三、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8. (5分) (2016海珠模拟) 下面是李斯特关于音乐名言,请仿照句子结构特点,自

5、己另写两句关于音乐的句子。音乐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匈)李斯特9. (1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_。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_。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1分)10. (11分) 古诗文默写战争是古代文人书写不尽的题材。“黑

6、云压城城欲摧,_”,描写了战争形势的紧迫;“_,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_”,风雨飘落的夜晚,诗人梦想一身戎装,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_,长河落日圆”,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_,_”,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正面刻画了将士们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_,_,必以情”,则是理性分析作战的先决条件。请你也写出连续两句关于战争的诗句:“_,_。”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11. (8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7、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影布石上(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乃记之而去( ) 斗折蛇行(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 下列句子中的“以”和“以其境过清”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8、( )A . 全石以为底B . 计日以待C . 以衾拥覆D . 以中有足乐者(4) 本文作者通过对小石潭石、水、鱼、树木的描绘,突出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0分)12. (23分) (2018九上宁波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松林蘑菇香成熟的季节里到处飘荡着丰收的香气,除了广袤的田地,农家餐桌上更多的珍馐藏在山野林间。这其中最大众化的便是蘑菇。一人,一篮,不需远途跋涉,不需技术工具,只需来到山野林间。我虽在山里长大,但循规蹈矩的生活占满了全部的时间,总是错过蘑菇丰收的季节。难得的今年的雨水足,又常是夜下昼晴,采蘑菇的人总会收获满满地归来。窄窄

9、的巷路旁,常摆满了邻居们晾晒的蘑菇,黄灿灿的,煞是好看。看得我心里痒痒的,非得亲自去一趟才算过瘾。吃过早饭,父亲启动了电三轮,在父亲的叮咛声中,我把自己从里到外捂得严严实实,然后就跟随他出发了。三轮车驶过宽阔的省道,再转入一条颠簸的小路。瞬间就有了从城市入乡村的感觉。刚下过雨的小路更加难行,三轮车在小路上醉汉般摇摇晃晃。我紧紧抓着车档方才坐稳。小路的两旁先是两排住家,然后是一片杂草丛。一只黄白色的猫咪探头探脑地侦查了一番,然后跃入草丛,倏忽不见。草丛过后便是农田和松林交替出现。彼时虽是夏末秋初,但农田里不论是黄豆还是稻子,都已散发出成熟的香气。半小时之后三轮车终于停了下来,四下一望,右侧是一片

10、松林,左边一片齐整的白桦,白桦身后是几垄玉米,玉米地后隐藏着又一片松林。那便是我们采蘑菇的地点。我下了车,走到白桦树前看一下地形,竟然惊动了一个墨黑的小东西,闪电般蹿下树,奔到对面,一个闪身就进了丛林。我猜应该是只松鼠。去石林游玩时,见过被关在笼子里的纯黑的松鼠,尾巴粗黑,耳朵尖处一丛突出的绒毛。那时才知道它叫魔王松鼠,标价800元出售。相比之下这只被我惊动的松鼠要幸运得多。这片被松林遮挡的玉米因为缺少风吹长得细瘦不堪,又经一夜雨淋,倒伏不少。我和父亲穿过玉米地又经过一片杂草地,然后到了松林。远远一望,一垄垄悉意种植的松树高大挺拔,密密的连成一片,松林下的小蘑菇都顶着伞状的脑袋在张望,一片一片

11、的,像长在地里的金子。我问父亲松林怎么长的这么齐,父亲说这是退耕还林的人工林,当初三十出头的姨夫还种过呢。这么算来,这片松林已经三十多年了。难怪十年树木,这密密匝匝的一片林子若是被当年的种植者看见也会颇有成就感吧。松林里蘑菇有两种,一种是灰色的,一种是金黄的。因为生长的时间有先后,并不冲突。现在正是黄蘑菇独占鳌头的时候,整个松林里到处是它们的身影,或一个,或一对,或一丛,傍着松树生长,像是精心种植的。这种黄蘑菇我不知道它的学名,却很爱吃。色泽金黄,口味浓郁,又好采。冷冬时节,炖上一锅小鸡炖蘑菇,农家绿色鸡肉配上蘑菇山野的香气,当真是人间美味。我和父亲开始在林间穿梭,松树枝杈交错,像是拿着长枪守

12、卫宫门的武士。我弯着腰,小心避开那些枝杈,一垄一垄地采。小黄蘑菇长得也不尽相同,有的根茎短粗,伞状的头小小的,应该是蘑菇中的小胖子;有的根茎细长,伞状的头撑的很开,该是蘑菇中的大个子;有的细细瘦瘦,像个大头钉,是个婴儿;有的大大撑开了蘑菇头,很粗壮,煞有威风地站在那,该是个英俊潇洒的汉子。松林中的蘑菇少有泥土,它们都藏在厚厚的松针里,掐着它们的腰把它们连根拔起的时候轻轻捋捋,松针就全都掉了。我和父亲循着各自的路线慢慢前行,再回头时已不见对方的踪迹。四下一望,视力的极限尽是密林。于是扯开嗓子喊着:“爸”四野寂静无声,这声音如同被放置在巨大的湖面上,随着水波飘荡而去。紧接着四周就被这声音填满了。随

13、后,父亲的应答声又穿过密林悠悠地传回来“哎”声音过来,心也就安定了,继续低头采这遍地的金黄。等再遇到一片草丛时,才发觉这片已经到了松林的边缘,再往前又是一片更大的松林。父亲说那里就是他和妈妈昨天采蘑菇的地方。我们简单商议一下,决定从松林的边缘再往回走,走到头就回家。便又一路采回去,虽说已采过一遍,但还是发现了很多“漏网之鱼”。昔年,这里林地尽毁,垦荒为田。然后又退耕还林,恢复生态。一毁一还之间,便跨越三十载的光阴。如今这里树高林密,蘑菇一年一年地生长,一年一年的被采,到底还是自然最为慷慨。原路返回,穿过白桦到达小路上时,日已偏西。明亮的日光穿透松林,越过白桦的枝杈照射到小路上。父亲带着深蓝色的

14、鸭舌帽,坐在前头开车。我坐在父亲的车斗里,望着父亲的身影,身旁放着两个装满蘑菇的编筐,鼻尖萦绕着蘑菇的香气,耳边是呼呼的秋风,视所能及是一片温暖的阳光和阳光下的田野(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自然段划线句。 (3) 如何理解作者第自然段划线句中说的“大自然的慷慨”? (4) 第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5) 由于工作生活的繁忙,越来越多的人没有机会和自己的父母一起亲近大自然,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法?13. (22分) (2019八下东城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壶口瀑布梁衡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