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以节能65%为目标对建筑、热工、采暖设计提出节能措施要求居住建筑包括住宅、集体宿舍、住宅式公寓、商住楼的住宅部分、托儿所、幼儿园等;采暖能源种类包括煤、电、油、气或可再生能源,系统则包括集中或分散式供热《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节能目标为5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节能目标为5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我国幅员辽阔,按热工设计规范,划分为5个热工分区,但每个热工分区的面积仍然较大,各区内气候差异较大,在节能设计标准中,将5个热工分区进一步细化分为不同的气候子区《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依据不同的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的范围,将严寒和寒冷地区划分为5个气候子区,见表1-6。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一月份的平均温度11.5℃为分界线,将夏热冬暖地区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北区内建筑兼顾冬季采暖,南区内建筑可不考虑冬季采暖《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严寒地区划分为严寒地区A区和严寒地区B区两个区需要注意的是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划分的气候子区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划分的气候子区,尽管名称相同,但包含的区域不完全相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子区 表1-6气候子区分区依据严寒地区(I区)严寒(A)区严寒(B)区严寒(C)区6000≤HDD185000≤HDD18<60003800≤HDD18<5000寒冷地区(II区)寒冷(A)区寒冷(B)区2000≤HDD18<3800,CDD26≤902000≤HDD18<3800,CDD26>90二、 名词术语1.采暖度日数(HDD18):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18℃的差值乘以1d,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采暖度日数2.空调度日数(CDD26):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26℃的差值乘以1d,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空调度日数。
3.计算采暖期天数:采用滑动平均法计算出的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计算采暖期天数仅供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时使用,与当地法定的采暖天数不一定相等4. 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计算采暖期室外日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5. 建筑体形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内墙及户门的面积6.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为W/m27.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考虑了墙上存在的热桥影响后得到的外墙传热系数8.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考虑太阳辐射对围护结构传热的影响而引进的修正系数9.窗墙面积比: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10.典型气象年(TMY):以近10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年的资料中选取一年各月接近10年的平均值作为典型气象年由于选取的月平均值在不同的年份,资料不连续,还需要进行月间平滑处理11.参照建筑:参照建筑是一栋符合节能标准要求的假想建筑作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判断时,与设计建筑相对应的,计算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的比较对象。
12.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SW): SW是考虑窗本身和窗口的建筑外遮阳装置综合遮阳效果的一个系数,其值为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的乘积13.平均窗墙面积比(CM):整栋建筑外墙面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总面积与整栋建筑的外墙面的总面积(包括其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面积)之比15.空调采暖年耗电量(EC):按照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和采暖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16.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ECF):实施对比评定法时需要计算的一个采暖空调能耗无量纲指数,其值与空调采暖年耗电量EC相对应三、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规定性指标(一)一般规定1.建筑体形系数体形系数定义为体形系数的大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非常显著体形系数越小,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越小,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越小气候越寒冷的地区,采暖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越高,体形系数要求越小各节能设计标准对体形系数的规定见表1-7除夏热冬暖地区北区以外,当建筑体形系数大于表1-7的规定时,必须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评价节能设计标准对体形系数的要求 表1-7建筑层数≤3层(4~8)层(9~13)层≥14层居住建筑严寒地区0.500.300.280.25寒冷地区0.520.330.300.26≤3层(4~11)层≥12层夏热冬冷地区0.550.400.35单元式、通廊式住宅塔式住宅夏热冬暖地区北区0.350.40公共建筑严寒、寒冷地区0.402.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既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也受建筑日照、采光、自然通风等满足室内环境要求的制约。
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必须合理地限制窗墙面积比各节能设计标准对窗墙面积比的规定见表1-8,当窗墙面积比大于表1-8的规定时,必须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评价节能设计标准对窗墙面积比的要求 表1-8南北东、西每套房间允许一个房间(不分朝向)居住建筑严寒地区*0.450.250.30寒冷地区*0.500.300.35夏热冬冷地区0.450.400.350.60夏热冬暖地区0.500.450.30公共建筑0.7注:*.在进行综合评价时,严寒、寒冷地区的窗墙面积比,最大也只能比表1-8中对应值大0.1二)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外围护结构,包括屋面、外墙、外窗、阳台门、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等的热工性能要求见表1-9~表1-20,当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不能满足相应的表中的要求时,应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评价节能设计标准对屋面传热系数K[W/(m2·K)]的要求 表1-9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3层(4~8)层≥9层体形系数≤ 0.300.3<体形系数≤0.40严寒A区0.200.250.250.350.30严寒B区0.250.300.300.450.35严寒C区0.300.400.40寒冷(A区、B区)0.350.450.450.550.45夏热冬冷D≤2.50.80.7D>2.51.0夏热冬暖D≤2.50.40.9D>2.50.9节能设计标准对外墙体传热系数K[W/(m2·K)]的要求 表1-10居住建筑公共建筑≤3层(4~8)层≥9层体形系数≤ 0.300.3<体形系数≤ 0.40严寒A区0.250.400.500.450.40严寒B区0.300.450.550.500.45严寒C区0.350.500.60寒冷(A区、B区)0.450.600.700.600.55夏热冬冷D≤2.51.01.0D>2.51.5夏热冬暖D≤2.50.71.5D>2.51.0D>3.01.5D>3.02.0节能设计标准对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外窗传热系数的要求 K[W/(m2·K)] 表1-11≤3层(4~8)层≥9层严寒寒冷严寒寒冷严寒寒冷ABC窗墙面积比≤0.22.02.82.52.52.53.12.53.10.2<窗墙面积比≤0.31.82.52.02.22.22.82.22.80.3<窗墙面积比≤0.41.62.01.81.92.02.52.02.50.4<窗墙面积比≤0.51.51.81.61.71.82.01.82.3节能设计标准对公共建筑外窗传热系数K[W/(m2·K)]的要求 表1-12体形系数≤ 0.300.3<体形系数≤ 0.40夏热冬冷夏热冬暖严寒A严寒B寒冷严寒A严寒B寒冷窗墙面积比≤0.23.03.23.52.72.83.04.76.50.2<窗墙面积比≤0.32.82.93.02.52.52.53.54.70.3<窗墙面积比≤0.42.52.62.72.22.22.33.03.50.4<窗墙面积比≤0.52.02.12.31.71.82.02.83.00.5<窗墙面积比≤0.71.71.82.01.51.61.82.53.0节能设计标准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外窗传热系数K[W/(m2·K)]的要求 表1-13体形系数≤0.40体形系数>0.40窗墙面积比≤0.24.74.00.2<窗墙面积比≤0.34.03.20.3<窗墙面积比≤0.43.22.80.4<窗墙面积比≤0.452.82.50.45<窗墙面积比≤0.602.52.3节能设计标准对夏热冬暖地区北区外窗热工性能的要求 表1-14外墙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外窗的传热系数K[W/(m2·K)]CM≤0.2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