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作为手法的艺术》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5604009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作为手法的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解读《作为手法的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解读《作为手法的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解读《作为手法的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作为手法的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作为手法的艺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维什克洛夫斯基的作为手法的艺术(一)俄国形式主义是 20世纪 20年代盛行于莫斯科和彼得堡的一种注重文学作品形式特征 分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该派由于独树一帜的标举作品的形式特征,反对当时流行的 关注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的理论批评模式而被批评它的人称为“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 作为形式主义的奠基人物之一写了很多精彩的论文来倡导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这些论文 后被集合成册,编成散文理论出版。作为手法的艺术是什克洛夫斯基写于1929 年 的一篇论文,就集于这本书中。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什克洛夫斯基重点提出了一个概念,“奇特化”即“陌生 化”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学批评领域都产生了

2、重大的影响。下面我 将按照作者提出和阐述这一概念的顺序对这篇文章进行自己的解读。(二)论文的开始什克洛夫斯基主要对波捷勃尼亚和他的学生库里科夫斯基提出的“艺术是 形象思维”这一观点进行了批评。他首先列举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形象是某种比 被解释之物更简单明了得多的事物”“形象性的目的是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形象的意义,既 然舍此则形象性失去意义,所以,形象应当比它所解释的事物更为我们所熟悉”,也就 是说,例如,我们想让一个孩子知道什么是椅子,我们翻阅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关于“椅 子”的解释是“有靠背的坐具,主要用木头、竹子、藤子等制成”,然而,与其让孩子去 理解这一长串的解释还不如直接拿一把椅子,

3、指着告诉他说,“这是一把椅子”。实物的椅 子是形象的,我们对形象的东西要比对他的解释熟悉的多。我想这两句话应该是这个意思 吧。然而什克洛夫斯基并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从这个观点出发推论出来的“音乐, 建筑和抒情诗也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诗的主要特征”的观点是荒谬的。他认为, 波捷勃尼亚把诗等同于形象性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诗的形象和一般语言形象的区别。他认为 诗的形象是使事物被感受为艺术性事物的手法之一,与诗的其他语言手法相同,如排比, 比较,夸张等。而一般的语言形象只是抽象的手段,只是把事物的诸多品质之一抽象出来, 这也是一种思维,但与诗毫不相干。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小姑娘把一个圆球称为

4、小西 瓜是诗的形象(运用了比喻手法,让人感受到美),而用小西瓜代替圆灯罩或头就是一般 语言形象(不能给人以美的感觉)。我认为这里面的区别就在于能否感受到艺术性,也就 是是否有审美包含其中。下面几段探讨的是节省创造力的规律。他先列出了斯宾塞,维谢洛夫斯基,安德列 别雷,等人对这一规律的观点。他们认为“决定选词用字的一切规则的基本共同点是:节 省注意力通过最容易的途径把思想引向想要达到的概念,往往是唯一目的,并且永远 是主要目的”,而作者认为这种思想只适用于日常语言。他在说明这一点的时候,先阐 述了感受的一般规律,即“动作一旦成为习惯,就会自动完成”,也就是说,当一些事情 成为我们的习惯以后就进入

5、无意识领域,我们会不知不觉的去做这些事情, 即“习惯成自 然”。比如上厕所这件事,我们女生宿舍楼道东西各有一个卫生间,而我们宿舍正好在中 间,平时我都习惯了出门左转去上东面的,然而有一天东面厕所在维修暂停使用,可我想 上厕所的时候还是不自觉的就出门左拐,直到走到那了,才想起来不能用,只好巴巴的再 返回来。我想这种例子大家生活中也有很多吧。所以才会说,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变了, 所以小时候老师和家长才会一直跟我们强调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之类的话。作者认为,当我 们的感受进入无意识状态的时候我们便无法体验生活,无法感受到实物的存在。而艺术的 存在则恰恰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体验,感觉到事物的存在,为了使

6、石头成其为石头。艺 术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提供为一种可观可见之物,而不是可认可知之物。”另外一个目 的是增加感受的难度并且延长感受的过程。作者由此提出了“奇异化”即“陌生化”的手 法。他举了托尔斯泰的例子来说明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他说“列托尔斯泰的奇异化手法在 于他不说出事物的名称,而是把它当作第一次看见的事物来描写,描写一件事则好像它是 第一次发生。而且他在描写事物时,对它的各个部分不使用通用的名称,而是使用其它事 物中相应部分的名称。”比如可耻一文中对鞭挞这一概念的奇异化和战争与和平 中对沙龙和剧院的描写手法等。我认为,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的“陌生化”的表达有两种情 况,一是,用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事

7、物,不直接表达,就像托尔斯泰小说中那样,这是语言 的陌生化。关于这一点,我认为与象征手法是很相似的。因此我认为,用中国古典诗词作 为例子说明是很合适的。二是,运用一种不同于常规的思维去表达,比如在文学作品中典 型人物塑造时 ,我们对正面人物是极力赞扬的,对反面人物是可以贬斥的,但一些作品却 对这种模式进行了颠覆,从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思维的陌生化。下面我将从 语言的陌生化和思维的陌生化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个案分析。首先说语言的陌生化。王唯的使至塞上便用了语言的陌生化手法。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两句。我们可以想象,站在茫茫大漠中,充斥在我们眼前的只能是一片荒凉。所以诗人说

8、是“大漠”,而一“孤”字,又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又写了落日的“圆”,本来我们 会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落日总是给人一种很苍凉很惆怅的感觉,但是这里的 落日,仅用了一“圆”字,就赋予了一种很和谐很亲切的气氛。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 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 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 字来。”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句话的艺术境界何其高超,而且,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而这正是词语的陌生化效果所带来的独特感受。然而陌生化的运用不仅仅在文本上,还可以在电影别的艺术形式中,比如电影。阿 甘正传

9、就是一部运用了陌生化手法拍成的电影。影片通过对一个存在智力障碍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独特 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现。正是因为他的智力障碍,让 那些对于我们来说很平常很熟悉的东西从他的角度以一种不平常的视角展现出来。他经历 了二战后美国的很多大事,可他自己始终迷迷糊糊,搞不清楚。比如他在讲述珍妮的时候 前后的台词之这样的:“不知为什么珍妮从来不爱回家,他(珍妮的父亲)是个非常有爱 心的人,他经常亲吻和抚摸她和她的姐妹她说她很害怕,究竟害怕什么我不知道”看 到最后我们都能猜出来,珍妮其实是被她父亲性侵犯,而这件事就通过阿甘这种不知所以 的口吻表达了

10、出来,更增加了这一情节的存在感,让观众的感受更深刻。再比如,他经历 了华莱士遇刺,肯尼迪总统遇刺,他说:“不久之后,不知什么原因,有人枪杀了这位人 不错的年轻总统。又过了几年,又有人枪杀了他弟弟。做兄弟可这不容易啊,我不明白。” 他几个不明白就给了人一种神秘感和陌生感,因为他是以一种感受式的说法讲述的种种 事件,这就让人们产生了一种陌生感。其次再说思维的陌生化。如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堪称千古绝句。一个“绿”字把春色满城的景象 跃然纸上。比较诗人先前斟酌过的词语“吹,过,到,满”等,将一个形容词活用成了动 词,用一种人们不熟悉的方式来冲击固定思维。“绿”不仅包含了之前选字的全部表意,

11、而且在视觉上给读者以新鲜的视觉享受,仿佛春风有了生命。这也是陌生化所带来的感受。再如金庸武侠小说连城诀中对血刀老祖和花铁干的对比描写。本来花铁干应该是 一个正义大侠的形象,应该是勇敢和智慧的化身,而血刀老祖是邪恶的代表,可是在雪山 对决的时候,血刀老祖居然把落花流水四侠中的三侠都杀于无形之中,其大智大勇无人能 敌。而幸存的花铁干居然为了自己偷生吃了义兄的尸首,其卑劣懦弱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情节发展到这里便不得不让我们对传统的正邪观有了一个颠覆性的认识。这也是陌生化所 带来的独特感受。什克洛夫斯基说,陌生化的大致运用范围是“几乎是哪里有形象,哪里就有奇异化”。 据此,我们可以再从我国古典文学作品

12、中找出例子,比如上古神话中后稷的诞生,帝俊 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以及聊斋志异中各种妖魔鬼怪的描写都是运用奇特的想象力造 成陌生化的例子。虽然这些不是诗,但也能很好的说明陌生化手法的奇特效果。以上便是对作者观点的总结和认识。下面要说的是这篇文章和观点的写作方法和历史 地位。(三) 文章对前人理论的运用在分析观点的时候均已列出,此处不再赘述。要说明的一点是, 他在引用前人观点的时候大多为批判的态度。陌生化的提出产生了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一 概念一经提出便与“文学性”一起成为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的两个核心问题。同 时这一理论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西方“陌生化”诗学成熟的标 志。在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诗学理论大约20多年后,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从戏 剧理论方面又一次对“陌生化”(又译为“间离法”或“间离效果”)理论进行了阐述,进而“陌生 化”理论又被逐步应用到戏剧等其它艺术领域,发挥了奇特的效果。参考文献: 散文理论什克洛夫斯基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 作为手法的艺术艺术什克洛夫斯基著 电影阿甘正传 连城诀金庸著,广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0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