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5484513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教科研中心张秀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富有创新机会的必要情境,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教师必须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于启发性的、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尊重、信任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依靠自身能力主动地发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

2、尝试到创新的乐趣,最终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目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依据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以人民币的认识一课为例,谈谈一些具体做法。一、联系生活,体验实践,激发创新。在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现实或某个典型角色,通过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来获得对实际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获取知识。如人民币认识教学时,创设“小银行”兑换活动情境。师:元可以换成10 角,角可以换成10 分,有几种换法呢?现在请同学们亲自到“小银行”去换一换,好不好?第组是工商银行,第组是建设银行,第组是农业银行,第组是中国人民

3、银行。(边说边给指定的组发各种银行标志的小纸牌),其它组的同学当顾客,到“小银行”去兑换吧!同学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动脑筋,想换法,一种比一种更新的换法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在这样民主求真的探索情境中,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功能展开积极的智慧活动,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换法,数感强的就换得快些,换法多些,数感慢的就换得慢些,换法少些。但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事实上这些问题情境在生活实践中会经常遇到的,密切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通过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元换成10 角、角换成10 分的不同换法,对元10 角,角 10 分,元 100 分的关系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增添了学生情感体验,

4、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客观的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执意于创造要求的内在驱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二、营造机会,主动探索,促进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教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学生经过努力解决问题,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如:上面讲到的兑换元币的问题情境,作进一步说明:把元币兑换成一个角币,其余的既有角币,也要有分币,根据顾客的要求,你如何兑换?学生在思考之后可能有各种各样的

5、兑换方法。当顾客再次提出:要充分利用角币,而且角币、分币的个数要最少。这时学生的思维马上向深层发散,创新性的思维火花开始碰撞,在众多换法中择优:个角币,个角币,个分币。这是同学们经过动脑、动手操作实践的成果,是“顾客”的设计情境所在,是激起其创新动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所在,这是在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条件下而取得的收获,其中蕴含着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三、突破常规,开放教学,培养创新。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认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勇于探索, 敢于挑战的精神。 开放性问题的教学,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发展数学问题, 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

6、力,这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通过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形成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学生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知识后,创设一个到“小小儿童超市购物”的情境。教师安排四个同学扮演四个小超市的收银员,并给这四个组发各种超市的小纸牌,如:大象超市、小熊超市,在音乐声中,同学们充当小顾客,到小超市开展购物活动。教师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大胆采用了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把学生推到了“活动主体”的位置。学生分组到超市进行购物活动时,对看清标价后,如何拿钱、如何找补才更合适,确定找回的钱对不

7、对,让同学们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自己出主意、想办法,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过程。 “购物活动” 充分体现了学生活动的全体性、 自主性,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群体精神。 模拟购物活动后,教师再创设问题情境:一个书包 16 元怎么付钱,有几种付钱方法?如果你有 100 元能买小超市的哪些商品?买哪件商品剩钱最多,买哪件商品剩钱最少?买哪些商品正好用完?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探求某种策略,出现了不同层次多种水平的解答,从知识的内在联系,思维方式上另辟蹊径,更有利于知识能力的迁移。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

8、值,增强量化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四、社会实践,拓宽思维,深化创新。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应用的广泛性”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密切联系儿童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并逐步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可以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学习了有关人民币的一些知识后,让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创设一个亲自实践的活动情境:回家后,请把学到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吃完晚饭,和爸爸妈妈或几个同学组成一小组到夜市或超市去逛一逛,亲自买一些你最需要的物品,真正

9、体验一下实际购物,看一看谁会计划用钱。明天数学课上,汇报你在实际购物中运用了什么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学会了什么本领。这样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问题设计独具匠心,通过实际购物,学生大胆尝试,标新立异,突破了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局限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探讨具有创新的方法;通过实际购物,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能将已有的数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就会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购物,可让学生领悟到: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基本观点,体现数

10、学的大众化和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创设的情境越是能诱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主动进行视、听、闻、触、摸、动等感知性活动,学生就越能从中积累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丰富表象,从而为独立进行思维、想象活动奠定厚实的基础,并激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中发展主体性、培育创新精神的基本策略。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们正确的启发、引导、训练。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思维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中主动学习、探索、创新,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参考文献:李志勇主编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出版皮亚生著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美 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邵瑞珍等校订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