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26期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547244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师资格-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26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教师资格-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26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年教师资格-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26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年教师资格-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26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年教师资格-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26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26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师资格-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26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1. 单选题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这符合()。问题1选项A.价值性原则B.发展适宜性原则C.基础性原则D.兴趣性原则【答案】B【解析】略。2. 案例题材料:新入职的王老师第一次带大班小朋友做操时,发现大家的动作有些混乱,有的胳膊向左伸,有的向右伸,这是为什么呢?昨天老教师带操时,明明大家动作很整齐啊!(1)请从幼儿左右概念发展水平的角度分析,幼儿动作混乱的原因。(2)针对问题,提出建议。【答案】(1)幼儿在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才开始能够

2、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方位,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材料中是大班的幼儿仅能以自身辨别左右。方位知觉水平发展不完善,对“左右”概念掌握不准确,所以做操动作混乱。(2)针对题中的问题,建议如下:由于此阶段的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所以教师可以面对幼儿,采用“镜面”方式示范动作。教师的口令和呼号要清晰而有感情,声音洪亮而有节奏。口令应根据动作幅度大小,注意轻重缓急、强弱以及快慢。教师应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a.请幼儿取放物体时,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位词,如把桌子下面的东西放到窗台上,把花盆放在大树旁边等。b.和幼儿一起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如超市

3、在家的旁边,邮局在幼儿园的前面。c.在体育、音乐和舞蹈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d.和幼儿玩按指令找宝的游戏。对年龄小的幼儿要求他们按语言指令寻找,对年龄大些的幼儿可要求按照简单的示意圈寻找。教师应关注幼儿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对于方位较好的幼儿可以组织幼儿做示范,对于方位知觉较差的幼儿可进行着重教育。3. 单选题教师对幼儿说:“不准乱跑、不准插嘴、不准争吵”这样的话语,所违背的教育原则是( )。问题1选项A.正面教育B.保教结合C.因材施教D.动静交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园工作规程4. 单选题幼儿园创设物质环境时首先应考虑的要求是( )。问题1选项A.经济性B.安全

4、卫生性C.功能性D.美观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A.经济性: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一物多用,力求最小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B.安全卫生性:幼儿园创设物质环境,首先应该考虑安全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把设施、设备、操作玩具等物质环境保证安全卫生。C.功能性:指环境隐含对幼儿的引导、教育作用等。D.美观性:环境符合审美,具有童趣、色彩鲜艳等特点。故本题选B。5. 单选题有的幼儿遇事反应快,容易冲动,很难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类幼儿的气质类型比较倾于()。问题1选项A.抑郁质B.胆汁质C.多血质D.黏液质

5、【答案】B【解析】胆汁质的典型特征表现为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强而不平衡型的动物易激动,不易约束。题干中幼儿的气质类型比较倾向于胆汁质。6. 案例题材料:离园时,三岁的小凯对妈妈兴奋地说:“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笑脸,老师还贴我的脑门儿上了。”妈妈听了很高兴。连续两天,小凯都这样告诉妈妈。后来妈妈和老师通后才得知,小凯并没有得到“小笑脸”。妈妈生气地责怪小凯:“你这么小,怎么就谎呢?”问题:小凯妈妈的说法是否正确?试结合幼儿想象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答案】小凯妈妈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幼儿想象的特点:(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

6、幼儿想象的夸张性。幼儿时期,常将想象的东西和现实进行混淆,表现在三个方面:(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以上材料是混淆现象和现实的情况,常被成人误认为孩子在说谎。事实上是幼儿期的想象特点所致。【解析】暂无解析。7. 案例题教师在户外投放一些”(见图,希望幼儿通过走”提高平衡能力。但是,有幼儿却将他们翻过来,玩起了”游戏(见图A教师认为应立即劝阻,并引导幼儿走”;(1)你更赞同哪位老师的想法?(?(“运病人?(10分)【答案】(1)更赞同B教师的想法。该教师支持幼儿的新

7、玩法,这一理念符合游戏的基本特征。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自主性是游戏的最本质属性的表现。材料中针对幼儿自发生成的“运病人”的角色扮演游戏,教师应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支持幼儿进行游戏。游戏是在假想中反映现实生活的,重在过程,没有外在强加的目的,能够给幼儿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部分幼儿虽然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体育锻炼游戏,但他们在“运病人”游戏中有的挑、有的推、有的抬,玩得不亦乐乎,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获得了全方位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因此,教师应当给予支持。(2)“运病人”的游戏属于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属于创造性游戏。“运病人”

8、的教育作用如下:促进幼儿认知、身体和语言的发展。在“运病人”游戏中,可以增加幼儿关于照顾、运送病人方面的“医护”知识,促进幼儿交流表达的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增加对“病人”这一角色的了解,体会要爱护病人和关爱病人的情感;可以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此外,在与同伴共同“推”“抬”的过程中也提高了与同伴合作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运病人”游戏是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并且在游戏中可以思考“运送”病人的多种方法,促进幼儿的发散思维的发展,提高了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在“运病人”游戏中可以让幼儿

9、体验各种情感,如友好、同情、责任心等积极情感,也可以促使幼儿在成功运送病人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等。【解析】暂无解析。8. 单选题某教师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了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这遵循了()。问题1选项A.整体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活动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B【解析】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孩子,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9. 案例题材料:下面是某幼儿园大班李老师的教学片段:师:小嘴巴幼:不说话师:小朋友们看着黑板,黑板上是什么呢?幼:数字9的分解师:很好,我们上节课学了数字9的分解,小朋友们会了吗?幼:会了师:真棒!那你们一

10、起读一遍,9可以分成1和8,预备,起!幼:9可以分为1和8,9可以分为2和7,9可以分为3和6,9可以分为4和5,9可以分为5和6.师:停!停!停!9可以分为4和5后面该怎么背了,涛涛,就是你领着大家乱背,声音又大,你给我小声点,其他小朋友别跟着他背! 重新来一遍! 9可以分为1和8,预备,起! 涛涛在李老师的责备及小朋友们的讥笑声中低下了头。其他的小朋友则附和着,一起背诵起来。请结合材料,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案】李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不符合“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的要求。1.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幼儿。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当把幼儿看作是发

11、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幼儿。材料中,李老师因幼儿涛涛背诵错误而责备他,没有做到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2.幼儿是独特的人。幼儿是一个完整的人,是独一无二的人,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材料中李老师关注到幼儿之间的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3.材料中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有主观能动性。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推动儿童健康成长。材料中李老师没有针对幼儿的错误进行分析和引导,而是直接责备幼儿。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幼儿是受教育的对象,幼儿在受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

12、完全盲从,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因此李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10. 单选题按照给出图形的逻辑特点,下列选项中,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是( )。问题1选项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图形逻辑关系。题干中三个图形的规律:内部小图形和外部大图形形状一致,且有两条公共边。D项符合题干图形组合的这一规律。因此本题选D。11. 问答题简述幼儿期自我评价的趋势并举例说明。【答案】(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独立性的评价。例如,要幼儿评价他是好孩子时,他会说:“妈妈说我是好孩子。”“老师说我乖。”这种自我评价还不是真正的自我评价,只能算作“前自我

13、评价”。(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例如,问幼儿为什么说自己是好孩子时,他会说:“我不骂人。”“我帮助老师收玩具。”(3)先有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例如,幼儿在回答自己是好孩子的理由时,一般都倾向于外部行为作答。(4)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发展到初步客观的评价。例如,幼儿对美工作品作比较评价时,当幼儿知道是老师的作品时,即便作品的质量比自己的差,幼儿总是评价老师的作品好。(5)从只有评价没有依据发展到有依据的评价。【解析】暂无解析。12. 单选题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历代统治者都把“厚风俗”作为治国安民的大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国初期采取

14、的移风易俗措施的是()。问题1选项A.剪辫易服B.禁用棺木C.劝禁缠足D.废除跪拜【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移风易俗的真正目的就是在于从另一个方面在政治上对于清朝的一个改革,民国初期采取的移风易俗措施包括剪辫易服,劝禁缠足,废除跪拜等,并未采取禁用棺木的措施。故选B。13. 单选题李老师组织绘画活动前,首先思考这次活动对幼儿的意义,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判断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否合适,活动过程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活动后还进行了反思。李老师的行为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是( )。问题1选项A.评价作用B.引导作用C.动力作用D.示范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主要有:动力作用、调节作用和评价作用。“判断活动目标是否合适”等体现了评价作用。故选A。BCD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14. 单选题户外游戏时,小时在草地上发现了几只瓢虫,他开心极了,旁边的小朋友围了过来, 一起数瓢虫背上有多少个点,还把瓢虫放在手心让它慢慢不爬。这时,老师走过来对他们说: 脏死了,快扔掉!小时立即扔掉了瓢虫。该老师的做法违背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