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研究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5472440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研究报告(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研究报告全球平板电脑产业发展历程一、全球平板电脑产业发展概述 (一) 全球平板电脑产业发展概况 1、发展历程 初期:概念提出,产品未能实施 一般认为最早的平板电脑概念是由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艾伦凯(Alan Kay)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Dynabook,这是一种可以用笔输入信息的的新型电脑产品。然而由于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并没有对该构想提供支持,这台最早提出的概念性平板电脑没能真正运用到商业或消费领域。 早期:成型产品出现,但实用性差 第一台商业化的平板电脑是1989年9月上市、由GRiD Systems制造的GRiDPad,它采用了与当

2、时个人电脑相同的MS-DOS操作系统。而后1991年,另外一台由Go Corporation制造的平板电脑Momenta Pentop也正式上市。随后在1992年,Go Corporation又推出了为平板电脑专门开发的操作系统,命名为PenPoint OS。同期,微软公司也针对平板电脑推出了Windows for Pen Computing,一款应用于Windows 3.1x系统下的软件套件,弥补了在当时手写领域的空白。 从“ThinkPad”这个单词不难看出,PC制造厂商IBM的ThinkPad系列原始型号最初也是应用在平板电脑上。其中像TransNote这类的产品是这一时期,包括Thin

3、kPad在内众多PC厂商平板电脑产品的主要制造思路。如富士通在1989年和1993年分别推出的手触和笔触两个版本产品Poqet PC,三星在1989年推出的GRiDPad和针对该平板研发的Grid操作系统。这一时期的平板电脑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比较混乱,大部分成型的产品均来自有技术实力的厂商。通常他们会根据自己用户的需求自行研发硬件和操作系统,没有同一标准。这就造成技术资源过于分散,关键性技术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如,令人诟病的手写识别率,高居不下的价格和重量等。因此早期的产品无一不以失败告终,平板电脑的研发和制造就此告一段落。 回顾平板电脑发展初期,虽然没有在消费和行业用户市场掀起波澜,过

4、高的技术门槛、制造成本以及传统的消费理念在那个年代成为阻碍其成功的绊脚石,但手触、笔触的操作思路已然确立,在随后的研发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期:架构传统,市场发展缓慢 2001年,微软公司CEO比尔盖茨再次提出平板电脑概念,并推出了Windows XP Tablet PC版,使得一度消失多年的平板电脑产品线再次走入人们视线。该系统建立在Windows XP Professional基础之上,用户可以运行兼容Windows XP的软件。同时Windows系统开放性和可安装性的特点也为硬件厂商开发平板电脑提供了支持。 与此同时,英特尔主推的X86架构PC迅速占领消费、商用市场,成为最主流的笔记

5、本、台式电脑硬件解决方案。而英特尔ATOM处理器的出现也加快了X86架构向平板电脑市场进军的步伐。于是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可以看到三星Q1、惠普TouchSmart TX2、华硕EeePC T91等一系列采用Windows、X86软硬件组合的产品占据了平板电脑绝大部分市场。不过,这类产品相比于传统PC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增加了手写输入方式。性能和散热能力反倒成为它们弊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对这类平板电脑的刚性需求。因此,Win86组合的平板电脑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太大的市场作为,与其前辈相同也没能在行业中引起更多关注。 平板电脑的发展期是传统PC厂商的舞台,“电脑+触控”的是当时最主流的设计理

6、念,不过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的加法运算在用户体验方面表现欠佳,可以看到多数厂商更加注重消费市场,此阶段系统厂商没有太多积极的表现,导致产品硬件与软件结合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现阶段:iPad开创平板电脑新时代 2010年1月27日,苹果公司发布旗下平板电脑产品iPad。据乔布斯在2011年新品发布会上公布的资料显示,iPad平板电脑2010年销量近1500万台。同一时期,其他品牌厂商也已经着手准备进入这一全新市场,甚至更早展示了设计原型,但最终产品发布和正式销售均落后苹果公司较长时间。 回顾从iPad到iPad 2发布的这段时间,是平板电脑进入快消品市场最活跃的阶段。以戴尔、惠普、苹果为代表的欧美P

7、C厂商分别推出了Streak、TouchPad以及iPad,智能手机厂商代表摩托罗拉、黑莓推出了XOOM与PlayBook,尺寸方面分为小尺寸便携型与大尺寸实用型两个派系,基于自主研发的系统与被普遍采用的Android系统。 同年,以联想、汉王为代表的国内厂商也发布了多款平板电脑,乐Pad、TouchPad B10、E人E本T3以及纽曼NP711等是市场中的典型产品,基于Android与Windows操作系统,并且主要来自PC、电子书、播放器领域,以及新兴的平板电脑厂商与山寨厂商。 中国台湾地区以双A品牌为代表,Acer Iconia Tab、Asus EeePad均搭载性能强劲的Nvidia

8、 Tegra2处理器,并基于Android 3.0操作系统,与欧美等厂商相比,产品正式上市的进度并不明朗。 东芝、三星是日韩品牌在平板电脑市场最为活跃的厂商,以东芝AS100、三星Galaxy Tab 为代表Android平板电脑具有鲜明的特点,譬如东芝的Nvidia Tegra 2处理器与可拆卸电池的设计,三星的电话功能兼顾便携性,是区别于其它产品的突出卖点。 相对发展期而言,现阶段以iOS、Android为代表的系统与硬件的兼容性有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产品便携性、流畅度以及操作体验等方面。市场方面让平板电脑真正成为快消品,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时代已经到来。由此ZDC认为,平板电脑产业进入了

9、一个全新的时代,可以说2010年是平板电脑发展的元年。全球平板电脑产业应用特点 2、应用特点 平板电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该种电子设备在市场中的定位和表现,同时也会影响到消费者的采购意向。因此根据现有平板电脑和对未来应用的预估,ZDC归纳平板电脑所具备的特点,并将其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两种主流移动设备进行对比。 (1) 产品特点 平板电脑拥有传统电脑的大部分功能,支持手写(笔、手指)输入,支持显示输出,具备数据处理、图形处理能力。 平板电脑体积重量较小,方便随身携带,可长时间手持使用。 平板电脑拥有Edge/3G/4G/WiFi等无线网络模块,可以在覆盖上述信号的区域进行无线网络连接,实现网页浏览、

10、互动交流、下载上传等互联网功能。 平板电脑预装有完整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如Android OS、iOS、WebOS、Tablet OS等),平板电脑可以安装应用程序以实现功能扩展。 平板电脑采用低功耗电路设计,一般能提供较长的使用时间。 平板电脑采用触摸操作,拥有更接近直觉的输入方式,人机交互界面更加友好。 平板电脑作为云计算应用终端设备,具备更丰富的应用功能和更广泛的适用范围,服务供应商内容决定平板电脑终端设备可应用性。 (2) 优缺点 ZDC认为,相比较于手机,平板电脑在性能、软件应用等类电脑方面的属性优势更加明显,而续航时间和便携性由于本身产品定位原因稍逊一些。另外,和传统笔记本电脑的最

11、本质区别在于笔记本电脑多用于创造内容,而平板电脑更着重于消费内容。三者分别满足不同时间、空间下用户的各层次需求,并不存在相互取代和被取代的关系。表3 平板电脑与手机、笔记本电脑的优缺点对比全球平板电脑产业产业生态链分析1 (二) 全球平板电脑产业生态链分析 平板电脑的发展催生了一条全新的产业生态链。ZDC根据一台平板电脑从最初设计、各零部件制造、组装生产,到进入市场销售、用户购买、实际使用,将整个产业细分为上游配件供应商、品牌制造商、操作系统平台商、应用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服务供应商、渠道商以及周边设备制造商八个部分,并对2010年全球平板电脑产业生态链情况进行了分析。 上游配件供应商:A

12、RM、三星独占芯片供应链、显示面板 上游配件供应商是指为平板电脑制造提供零部件的厂商,包括硬件芯片、液晶面板、存储介质等。用户一般不了解这部分厂商的品牌以及其对产品的影响,但这些厂商往往是决定产品硬件优劣的重要部分。 与个人电脑产业英特尔公司一家厂商基本独占系统架构和芯片制造不同,目前平板电脑产业处于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分离的阶段。从苹果iPad开始,市场上绝大多数平板电脑产品使用ARM架构处理器。芯片厂商从ARM获得技术授权,再自行进行针对性的芯片设计和制造,市场上ARM架构处理器性能、特性差异很大。传统芯片厂商英特尔、英伟达、超微半导体、威盛等也开始着手针对平板电脑进行独立研发。快速增长的市

13、场为老牌厂商和后来者提供了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 三星是各个品牌平板电脑液晶面板的主要供应商,占据80%的市场份额。而由于iPad出货量的猛增,芯片级解决方案供应商ARM也成为平板电脑主要的芯片级解决方案提供者。包括苹果iPad在内的大部分平板电脑都在使用该架构作为自己产品的核心。 无论是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或是平板电脑,存储单元是必不可少的。不过由于上网本和平板电脑体积的骤减,存储模块也相应的从传统机械硬盘转移到SSD固态硬盘,而作为SSD固态硬盘最基础的供应原料就是NAND Flash。 从2010年第四季度NAND Flash供应量来看,三星无疑是全球最大的Flash供应商,其次是东芝、镁光

14、、海力士、英特尔等。 在SSD固态硬盘方面,由于生产技术门槛的降低,传统硬盘品牌已经不再是领航者。目前,希捷、西部数据、日立等传统硬盘品牌仍没有推出面向普通消费市场的SSD产品,一些内存厂商如金士顿、威刚、海盗船、OCZ、镁光、英特尔、芝奇等瓜分了SSD固态硬盘绝大部分市场。 品牌制造商:苹果独大,PC、手机、数码厂商均有机会 品牌制造商生产完整的平板电脑产品,他们为平板电脑赋予了品牌价值,为消费者提供购买渠道、增值业务以及售后服务。由于平板电脑自身具有跨界性的特点,兼顾传统PC、手机、数码产品的属性,因此在苹果发布iPad后的一年时间里,包括惠普、戴尔、联想等PC制造商,摩托罗拉、黑莓等手机

15、制造商以及三星、东芝等跨平台科技厂商都开始着手研发制造自己品牌的平板电脑。而市场销售的产品中不乏显示器、DIY等行业的品牌。ZDC认为在现阶段,OEM厂商介入平板电脑市场并不用担心技术层面的问题。图1 2011年平板电脑品牌制造商原主要业务类型分布 操作系统平台商:苹果谷歌占据主流四大阵营格局 操作系统平台商负责为平板电脑提供核心操作系统,产品功能是否强大、用户体验是否出色很大程度取决于此。当前,收购Palm的惠普、企业商务手机品牌黑莓、时尚科技品牌苹果、网络应用服务商谷歌分别建立了以WebOS、Tablet OS、iOS、Android为主流的平板电脑操作系统四大阵营。 其中,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由于之前已经应用在智能手机中,所以早于其他两家进入平板市场,抢先占领这一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iOS作为第一个平板电脑操作系统,全部应用在苹果自家iPad平板电脑上。谷歌Android系统则开放给第三方OEM厂商,成为平板电脑硬件制造商选用最多的操作系统解决方案。 惠普表示将把WebOS应用在自有品牌的全线产品上,如果这个许诺能顺利实现,WebOS将以惠普每年过亿台的设备出货量为基础获得一定市场份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