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547225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1 / 6、知识整理1 .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应该用火焰的 部,其原因是这部分火焰,有利于加热。2 .摄氏度的规定:通常情况下 的温度规定为 0C,在 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 C。测量一一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构造:下有 (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和细玻璃管等。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测温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 ,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 与被测液体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 会儿,待 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 仍须与被测液体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 。温度计(体温计):测量的量

2、程为 C到 C,分度值 C,使用上的特点为:3.物态变化(基本概念)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水的循环伴随着 的转移。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蒸发的作用:液体蒸发 ,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有制冷的作用。沸点:液体 时的温度。液体沸腾的条件:(1)液体温度达到 ; (2)继续从外界。液化的两种方法: ; 。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液化的条件:气体液化必须 热,如:露、雾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执八、成小水滴,形成4.汽化的两种方式对比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蒸发沸腾共同点都是现象,是_过程区别在液体发生的汽化现象在温度卜可进.行的汽化(缓慢/剧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在液体发生的汽化现象在温度

3、卜可进行的汽化(缓慢/居烈)影响沸点高低的因素:、强化训练1 .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应该是:(a) (b) (c) 2 .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3 .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

4、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4 .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 ;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 ;5 .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 不同。6 .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冷冻下来,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

5、成淤血。7 .在针筒里吸进一些乙醛后,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观察到的现象: ,向内推活塞,观察到的现象: 。这一现象表明:举例说明此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r Q8 .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 (2)通过两图 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 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

6、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9.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10 .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上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储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 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7、()A.先汽化,后液化BC.先液化,后汽化D11 .关于水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沸水的温度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B.当水温达到100c时,水一定会沸腾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先沸腾,后凝固.先蒸发,后沸腾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12 .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和。(选填图中 “ a”、 b”、 c” 或 “ d”)13 .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

8、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同时将水加热 16min.(1)甲图中,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 可)。(2)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C。(3)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C,此时的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 于)一标准大气压。请根据图像分析,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14 .教室内气温为 25C,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有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15 .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

9、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 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 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1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17 .四川雅安芦山发生了 7.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伤亡,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生地震时没有采取 合理的自救措施。若一个人在发生地震时被埋在废墟下面,以下自救措施合理的是()A.就地静止等待B

10、.大声呼喊C.使劲向有缝隙的地方钻爬D .用硬物敲击墙壁、水管等物传出声音18 .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 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19 .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物之间可以通B .控制公路噪声的C.海豚只能接收超D.交响乐 队中所过声音传递信息唯一途径是减少鸣声波有乐器音色完全相笛同2

11、0 .长沙橘子洲头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到周末的夜晚,橘子洲的上空就会燃起璀璨夺目的烟花。这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为长沙休闲旅游增添了一张新的名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燃放礼花时,我们是先看到礼花后听到声音B.礼花爆炸时,内能和机械能没有相互转化C.礼花爆炸时,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响声,是因为其音调高D.礼花绽放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爆炸而产生的,与振动无关21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却O当钢尺伸出桌面超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22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 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在月球做乙图实验,,甲壳虫的体温(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现象。23 .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右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 ()A.熔化B.液化 C . 汽 化D.凝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