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开封卫生学校质量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546775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开封卫生学校质量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开封卫生学校质量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开封卫生学校质量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开封卫生学校质量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开封卫生学校质量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开封卫生学校质量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开封卫生学校质量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封市卫生学校2017年质量年度报告一、学校情况(一)学校概况开封市卫生学校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开封市“六二六”医科大学,1978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确立为“开封市卫生学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河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招生就业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遵循“为增长知识和掌握技术走进来,为立足社会和谋求发展走出去”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合作、校院联合、订单式培养的

2、办学模式,已形成集教学、医疗、科研、产品开发生产、贸易“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基地。目前我校还是卫生部确立的口腔修复工、护理员技能考试等的命题基地,是国家示范校校长联席会副主席单位、是河南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单位。学校占地面积356亩,拥有附属口腔整形专科医院、义齿加工中心、生命科学馆及50多个各类实验实训室、40多个多媒体教室、现代化的图书馆等教学、医疗、科研设施和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总资产9375万元,信息化程度高。近60年来,学校为地方医疗卫生人才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批医疗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二)学生情况2017年我校正式录取

3、新生1352人,在校生总数3721人,毕业学生844人(2014级);2016年我校正式录取新生1452人,在校生总数3287人,毕业学生747人(2013级)。2017年与2016年相比新生招生人数减少100人,在校生数增加434人,毕业学生人数增加97人。(三)教师队伍2017年,学校在原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公开招考、聘任和其它多种多渠道培养培训等措施,逐步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学校现有教职工449人,其中专、兼职教师341人,生师比为15.5:1;研究生学历60人,比去年增加3人;本科以上学历284人,比去年增加5人;高级职称92人,比去年增加1

4、人;中级职称162人,比去年增加3人;“双师型”教师258人,占专业课任课教师的80%以上(口腔专业教师为100%)。(四)设施设备2017年,我校继续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增强教学、实验实训等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度,追加投入资金120多万元,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标本等。生均实习实训工位以及纸质图书总量,也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平稳增长。年份教学仪器设备(单位:万元)实习实训工位(单位:个)纸质图书(单位:册)总值生均生均总数生均201621890.661.0514000042.5201723120.681.1014100042.7二、学生发展(一)学生素质我校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思

5、想动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分阶段对学生开展遵纪守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文明礼仪、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和重要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组织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也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学生业余生活丰富。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邀请企业领导和成功校友来校作报告,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等。根据医院(企业)岗位特点,制定了不同专业的职业行为规范。实训场所模拟企业环境,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技能。学校以培

6、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双证并举。一手抓文化知识传授,一手抓专业技能培训,成立学习互帮小组,开放实验实训室,开展技能比武等。多种举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98%,专业技能合格率为100%,毕业时双证率达95,体质测评合格率96.9%、毕业率为99%。(二)资助情况2017年春季学期,有666名同学享受中职助学金资助,有2872人享受中职免学费资助;2017年秋季学期,有701名同学享受中职助学金资助,有3434人享受中职免学费资助。我校除了对困难家庭学生给予经济资助,还深入困难学生家庭进行一对一帮扶,使国家的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7、。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与贫困家庭学生结对活动,要求结对教师做到“两个一”,即:每周与学生家长通话一次、每周与学生谈心一次,加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节俭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校也连年荣获学生资助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三)就业质量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全校上下群策群力,从就业工作的整体布局入手,结合学校各专业实际情况,以“立足河南、服务全国”为目标,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2017年毕业学生数量844人,截止12月1日,就业人数(含升入高等院校人数)为814人,就业率为96.53%,较上年度上升0.92%;对口就业人数为778人,对口就业率为95.58%,

8、较上一年度升高3.33%,2017年全部814名就业学生中,有732人直接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升学率89.92%;82人选择直接就业。1、分专业就业率今年,我校护理专业就业率98.23%,助产专业就业率100%,药剂专业就业率100%,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就业率95.31%。2017年毕业学生就业情况统计一览表专业名称毕业人数年终就业人数年终就业率(%)对口升学人数对口升学率对口就业人数对口就业率(%)就业起薪(元)口腔修复工艺53350895.31%43080.67%46992.32%2100护理28327898.23%26894.7%27598.9%2500药剂1111100%17100%171

9、00%2000助产1717100%17100%17100%2800合计84481496.5%73289.9%77895.58%22002、对口就业率我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为95.58%,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这充分说明我校2017届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扎实,在与专业相关的行业或岗位竞争力强。3、毕业生薪酬与专业相关度医疗卫生行业具有特殊性,医疗卫生单位在和学生正式签约之前,会有长达3个月至半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期间仅发放基本工资,随着试用期结束,办理正式入职手续,工资待遇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逐步提升。以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为例,毕业生签约的试用期基本薪酬在1500-2200元/月,在正式

10、办理入职手续后,工资待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逐步提升。(四)职业发展1、学习能力随着我国医疗事业改革的进行,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需求,我校积极探索有效的学生培养途径,提高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进入岗位后对于专业知识的扩展和补充的能力。一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求知和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实训课学习,加强其动手能力,不断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完成从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转变。2、岗位适应能力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化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以第二课堂和校外社会实践等多种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学生通过参

11、加社会实践提高执业技能水平,在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好的面对社会竞争。3、岗位迁移能力从学生入学开始,结合专业实际,分年级、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等,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化心态,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观和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使其适应岗位转换的能力不断增强,从心理到技能提高岗位迁移能力。4、创新创业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创业教育,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舞台,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三、质量保障措施(一)专业动态调整我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学校重视专业建设,

12、根据市场需求,对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与技能大赛、资格证书考试、综合素质提升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对教学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与完善,促进专业与医院、社区、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建设。3、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二)教育教学改革目前,我校设有4个专

13、业,分别是口腔修复工艺、护理、药剂、助产。其中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是河南省重点专业、河南省地方特色专业,河南省品牌专业。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进行动态调整机制指导,专业课教师不断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根据就业需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首先,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2017年,学校投入100多万元购置先进实验实训设备,加大力度建设与职业岗位相一致实验实训室建设,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临床,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医院工作环境的无缝对接。其次,由于公共基础课是实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是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任。然而,由于公共基

14、础课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沿袭传统学科教育模式,过分追求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没有体现出中职院校的课程特色,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现象。我校针对这种现象,根据专业课的设置情况对公共基础课等课程进行了适当调整。要求教师从全局出发,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摆正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第三,摒弃传统的闭门造车式的教育教学观念,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同时,对一些目前人才需求量不大、但极具发展潜力的专业,提前设置并对人才进行培养,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完善专业教育教学的配套,使教育教学能够高质量地

15、进行,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专业过硬的人才。第四,积极探索教学制度改革。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深度合作,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对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在学校期间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完成具体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立即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实现从学习到就业的迅速转化和学校与医院、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使用人单位能够通过“订单式培养”快速引进自己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第五,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中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坚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以应用为目的,整合教学内容,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重视教学资料建设,进一步完善教材编写选用体系,鼓励专业教师参编、自编教材。同时设立奖励机制,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自编讲义、实践指导书和教材,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第六,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打造特色和品牌专业。2017年,继续加强重点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把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作为工作重点。学校在扩大规模和提升教学服务能力的基础上,依托附属医院、校内实训基地,开展“2+1”校院、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院、企真实环境的教学制度,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真正落实“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