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自尊心的保护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5396659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自尊心的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自尊心的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自尊心的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自尊心的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自尊心的保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自尊心的保护自尊心是指自己尊重自己,不向别人折腰屈膝,也不允许别人侮辱自己,并期望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心理状态。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说,自尊心就是“面子”。留守儿童正处在幼稚期到成熟期的过渡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在别人面前的成功欲和表现欲非常强烈。这就要求老师谨慎对待中留守儿童的自尊心理。当他们的自尊心得到很好的保护时,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对待学习和工作;一旦自尊心被伤害,他们就会动摇其上进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从中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分析,老师应该保护留守儿童的自尊心。那么,老师在教育留守儿童时,该怎样做才能保护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呢?本文认为老师

2、要讲究以下五个方面的策略。1挑场合俗话说:“树要皮,人要面。”留守儿童更是如此。假设在教室里,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犯错误的留守儿童,可能会引起被批评留守儿童的抱怨;假设在全校大会上,老师当着全校学生的面训斥问题留守儿童,被训斥的留守儿童不但不会接受老师的告诫,而且会记恨老师一生。所以,老师在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时,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注意选择教育的场合,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感受,绝不能与留守儿童的自尊对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影响留守儿童内心世界时,不理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2讲艺术现在的留守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要求独立自主,不喜欢被人管教,脾气古怪,爱

3、面子。所以,为了维护留守儿童的面子,老师在教育留守儿童时要讲究艺术性。21忠言未必定要逆耳。虽然老师都是怀着一颗爱心去教育留守儿童,但是,逆耳忠言也会对留守儿童产生很大的震撼,如有不慎,就会挫伤留守儿童的自尊心。既然如此,老师与留守儿童交流时,要以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为前提,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怨言。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产生好的教育效果;老师批评留守儿童时,要一事一评。不要轻易把留守儿童以往所犯的错误累加起来算总账。老师评价留守儿童时,要恰如其分。批评浅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批评过火了,会刺痛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只有准确、真诚的评语,才能使留守儿童心服口服;老师与留守儿童家长

4、交流时,也要注意语言技巧,尽量言辞委婉,不要“窄巷里赶猪直来直去”。先谈“成绩”,后谈“问题”,“七分成绩,三分问题”。既要是非分明,又要防止伤害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因为老师与家长交流的目的是让家长配合老师做好留守儿童的转化工作,形成教育合力,而不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数落留守儿童。以下这个事例就能证明顺耳忠言会给我们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班女生寝室曾多次出现过丢钱的现象,先后怀疑过三个留守儿童,明察暗访终于发现,小偷就是。我私底下找她谈心,告诉她:“你现在还小,不懂得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危害性,这种不良习惯是容易改掉的。但是,假如你不即时改正,将会严重影响自己的未来”一番话激起了她的羞耻心,她向我

5、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直到初中毕业,她的手脚都非常干净。现在正在念大学。试想:假如当时我不留情面,狠狠地批评她一顿,伤害其自尊心,结果又会怎样呢?可能她会仇视我,破罐子破摔,走向另一条人生之路。22处罚未必定要痛在心上。著名老师魏书生在孩子犯错误时只采用三种处罚方式: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说明书。唱歌陶冶情操;做好事将功赎罪;写说明书实行自我反省。总之,老师处罚留守儿童时,首先应该考虑到此种处罚方式不会伤及留守儿童的自尊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留守儿童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使教育取得最正确效果。”也就是说,当我们老师所采取的处罚方式不能被留守儿童接受时,教育的效果

6、是难如所愿的。但是,现实教留守儿童活中,我们有多少老师能像魏书生那样来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呢?很多老师处理问题留守儿童,不是罚站,罚抄作业,就是罚扫除,罚找家长,甚至体罚留守儿童。我想,这些方法肯定不是留守儿童最乐于接受的方法,肯定会刺痛留守儿童的心。3调心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戒教师:对待留守儿童的自尊心,“要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只知道维护自我威严却不顾留守儿童自尊心的老师绝不是好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时刻怀着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留守儿童。31保持冷静。冷静是老师处理好问题留守儿童的关键。留守儿童犯错误以后,只要事情没有继续恶化的态势,我们应暂缓处理,让时间延一延,

7、使心态静一静,保持平常心。这样,既能够让留守儿童自我反省,又便于老师调查情况,从而为问题的妥善处理赢得时间。但是,假如我们老师忽略了冷静,代之以粗暴的呵斥,不当的责备,往往会给留守儿童的心灵留下创伤。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爱基兰德曾主持过一项调查,说明:经常遭受心灵施暴的留守儿童在智力和心理发展上基至比经常遭受体罚的留守儿童更为低下。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心灵施暴能够将一个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完全毁灭。”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犯错误的留守儿童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对他们只能增强思想教育,以理服人,绝不能因一时气愤而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32宽容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我班上有一位女生,早自习经常迟到

8、,每次批评她,她都能理解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下次不再迟到,但我知道,她已经习惯了我的教育批评。这个天,她又迟到了。我决定不批评她,静观她的反应。尔后的几天里,每当我的眼神停留在她脸上时,她都有一种莫名的不自在。此后的这个学期,她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看出,对常犯同一种毛病的留守儿童,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往往能治好她的顽疾。也就是说,宽容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宽容,能够让留守儿童重新理解自己的错误,强制自己改正错误;宽容,能够让留守儿童从自卑感、恐惧感中解脱出来,减轻心理压力,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还给留守儿童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

9、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所以,当老师在多次教育学生而难以奏效时,不妨试一试宽容这种“无声教育”,给学生一点自尊。4重事实老师在对待留守儿童和处理留守儿童问题时,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班规为准绳。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定留守儿童所犯的错误,让他心服口服。假如老师没有掌握真实可靠的证据,就过早地对留守儿童所犯的错误予以断定,极有可能歪曲事实,冤枉了留守儿童,不但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而且会严重挫伤留守儿童的自尊心。特别是处理屡教不改的留守儿童的问题时,更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盲目地下结论,因为我们的“定势思维”会影响我们判断的准确性,习惯性地认为该生肯定犯了错。例如,我班上有个人人皆知的调皮留守儿童,平

10、时最喜欢打架,哪里有打架斗殴,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有一天晚上,学校发生了一起群殴事件,几乎每个班都有留守儿童参与,其他老师都说肯定少不了他,要我把他揪过来严厉惩罚,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先找来参与打架的留守儿童调查,然后向班上留守儿童理解他那段时间在做什么,最后证明他确实没有参与此次事件。幸好我那次没有鲁莽行事,否则就冤枉他了,所以,老师在处理留守儿童问题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恰当。5求公平作为老师,要公平对待班上的优生和差生,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般情况下,老师注重优生多一些,鼓励优生多一些,和优生的交流也多一些,这无形之中就伤害了差生的自尊心,使差生形成这样一种思想观点:

11、就算我做了件助人为乐的事,或者表现积极,老师也不会表扬我,因为他没有注意到我,没有重视我。久而久之,差生就会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们,没有一视同仁,与老师唱“对台戏”,产生厌学情绪,纪律越来越松散,在学校度日如年。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所以,老师要公平对待自己的留守儿童,特别是对成绩差的留守儿童,要抱着一颗爱心去亲近他们,保护他们,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协助他们扬长避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要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我班有位留守儿童,她在日记中这样说:“老师,我想对您说,您应该平等对待留守儿童,平等对待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于是,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哭了,她说:“在昨天的班会课上,我回答完问题后,您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就让我坐下,而对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回答,您总是笑着给予他们表扬。”听了她的话,我恍然大悟,我没有即时的予以鼓励而伤害了她的自尊心。由此,我理解到,老师给差生一个微笑或一句鼓励的话,就会给他们一些动力,就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自尊心是留守儿童专心学习,放眼未来的重要品格。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指出:“人类有很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一个人的自尊心。”所以,老师要使用多种策略来保护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守护“人性的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