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多动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5386171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多动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答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多动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答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多动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答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多动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答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多动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多动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多动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综合起来,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教师的教育失策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的失策直接相关,甚至有些问题行为还可能是教师直接造成的,因而决不能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完全看成是学生自己的问题。1、错误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行

2、为。2、管理的缺失许多教师过于将注意力放在学科内容方面,忽视自己在课堂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和提高。实际上,学生中问题行为的出现与任课老师在课堂管理上的不当和失败密切相关。3、教学的偏差教师不认真备课或根本不备课;教学方法呆板,千篇一律,枯燥乏味,不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二)学生的身心因素课堂中大量的问题行为同学生的身心状况直接相关,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问题行为也因其身心条件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性别差异学生的性别特征对问题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在低年级中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曾将男女孩的性别差异与纪律问题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男孩在纪律问题上要比女孩“

3、勇敢”得多,违反纪律的现象或次数也更多。2、生理障碍学生生理上的障碍使学生容易产生问题行为。如学生视、听、说等方面的障碍,会削弱学生学习能力和动力,妨碍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出现不烦躁不安、自行其是等问题行为,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学生注意涣散、活动过度、冲动任性,从而在课堂上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出现活动过多、 情绪不稳、 大声怪叫、 注意不集中等多种问题行为。3、心理偏差它主要反映在焦虑、挫折和个性等方面。如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一直性退缩行为,而性格过于外向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攻击性逆反行为。(三)环境的因素心理学家勒温关于人的行为的研究表明,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函数,这

4、一研究结果揭示了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家庭、大众媒体、 课堂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1、家庭因素许多心理学关于离异家庭子女的行为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消极影响,这些孩子在行为上常表现为自制力差,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另外,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学生课堂上的行为。2、大众媒体在当今信息时代里,社会各种信息通过多种信息媒体大量涌入学校,学生的知识总量中,有一半左右是通过学校以外的大众媒体获得的。学生受不良内容的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甚至盲目模仿和具体尝试其中的动作与行为,这些行为也常延伸到课堂中。3、课堂内部环境课堂内部环境,诸如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

5、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二、处理课堂问题的基本原则课堂问题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出自的对象也各不同。在选择处理方法上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可生搬硬套,且运用时要讲究策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冷静性原则。冷静性原则是处理课堂问题最基本的原则。唯有冷静,才会想出处理问题的好主意、好点子,惟有冷静,才会化干戈为玉帛。公务员之家思想上要 “冷 ”。一旦发生课堂问题,教师思想必须保持冷静,用理智驾驭情感。就是在学生屡教不改的情况下,也要坚持做到不急躁、不厌烦、不发火。绝不能为了让学生害怕,出口气而头脑发热、意气用事。处理上要 “冷 ”,即通常所说的课堂问题“冷

6、处理 ”。具体表现为明示与暗示以暗示为主,当众批评与个别谈心以个别谈心为主,课堂问题以课下解决为主,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尽量避免与学生直接冲突,不分青红皂白严厉批评,甚至变处罚为体罚,例如罚作业、罚值日、罚站、殴打等等,这样违纪学生不但不会反悔,还会产生心理上的对抗。结果是压而不服,容易从违纪走向违法,也导致教师自食恶果。2、 “治病救人 ”原则。解决课堂问题的出发点在于使学生认识缺点,改正错误,悬崖勒马,迷途知返。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批评的语言不同,其教育效果也不大一样。 无论学生的错误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批评教育时, 教师语言一定要和蔼可亲, 循循善诱,要用火热的爱心和真挚的诚心善待学生,要坚信只要正确疏导,他们一定会幡然醒悟,弃旧图新的。3、巧妙性原则。无论发生何种情况,教师都必须积极思考对策,力求变被动为主动。视具体情况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从而绝处逢生,云开雾散,柳暗花明。课堂问题是课堂教学中不和谐的“音符 ”,若思想不重视,态度不端正,不把握正确处理的原则,选择的解决方法不适宜,小事也会变大,闹得不可收拾。总之,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明晰其类型、原因、运用什么方法。因此,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调控,以改善课堂秩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