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538593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一 . 教学内容与方法梳理本课是青岛出版社五年级下册“认识自己”中的第三课。 是在“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 呼吸意味着生命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 引领学生通过猜想、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并通过查阅资料、 测量肺活量等实践活动, 了解呼吸系统保健等与呼吸有关的问题。 拓展活动与准备活动遥相呼应 , 做到前有伏笔 , 后又发展 .二 .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经历和科学学习基础, 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呼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进行的身体活动, 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 对空气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还没有

2、系统地认识到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的作用三 . 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和呼吸器官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向学生进行呼吸卫生教育,使学生知道呼吸卫生的基本要求。4、了解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引导学生关爱生活、珍爱生命.四. 教学重难点1 .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2 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人体呼吸的过程, 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五 . 教学准备1 . 分组实验材料:说明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实验用石灰水(水槽、水、广

3、口瓶、胶塞、胶管、玻璃片、火柴、玻璃管2 、挂图或投影片:人的呼吸器官。七、教学过程一 、游戏引入:1. 拿出一张纸条, 深吸一口气, 然后均匀的吹向纸条, 看谁的纸条飘动时间最长 .学生活动 , 谈感受。2.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 假如我们不呼吸会怎样?学生试着憋气,( 注意时间不能太长)刚才什么感觉?如果接着憋下去, 会怎样 ?学生谈感受3. 教师小结 . 我们的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 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 .二 . 探究新知1、实验:检验呼出的气体中气体成分含量的变化。(1) 分组实验,先推测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区别?交流.指导学生实验。实验 1:每组桌上都有一个用广口瓶、直玻璃管,瓶

4、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请每组同学通过玻璃管向瓶中吹气,大家观察石灰水有没有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呼气时,石灰水变混,说明了什么?( 5)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实验2:请每组同学取一个集气瓶,往里面呼入气体,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其他同学将燃烧的火柴慢慢地伸入集气瓶,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想一想, 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火柴灭了说明了什么?( 5)结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氧气少。2、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小结: 实验说明, 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 所以燃着的火柴会熄灭。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

5、袋中晃动后,变浑浊了,说明袋中的二氧化碳较多。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人在呼吸中,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体只有连续不断地得到充足的氧气, “生命之火”才能旺盛,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三、认识保护呼吸系统1 、指导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1 )谈话: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它们在人体的哪个部位?( 2 )出示人的呼吸器官图。( 3 )讲述:对照人的呼吸器官图说说,人有哪些呼吸器官?( 4 )学生观察、汇报。( 5 )讲解:出示图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咽、喉在人的头部。气管在人的胸腔内, 表面呈一环一环的, 很有弹性。 气管从上往下不

6、断分支,成为支气管和很多小支气管, 像树枝一样。 肺在胸腔内, 有两个一一左肺和有肺。肺很有弹性,由很多很多小肺泡构成。肺泡内是空的,与小支气管相通,可以容纳气体,表面包着很多很细的血管。2、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参与呼吸呢?3、呼吸的路线是怎样的?(出示课件)解说。认识呼吸系统。4、保护呼吸系统,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5、向学生进行呼吸的卫生教育. 课件展示环境污染与呼吸道疾病的关系 .6、看了这些 , 你想说什么?交流自己的看法和建议.7、教师小结. 为了我们的呼吸器官的健康, 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 课件出示 )四 课后实践活动:1 .测量每分呼吸的次数,认识静坐时、活动后每分呼吸的次数是

7、不同的。2 .我们这里有许多矿山工厂,调查你家附近的空气质量,并且查阅资料进行 分析,探究大气污染对呼吸器官的影响.写出调查报告.八.教学评价我们的呼吸 这一课充分体现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一主题 .所以在教 学过程中,就要做到既以教材为本,又不拘泥于教材,跃出课本,拓宽视野,结合教 材及时组织学生亲历活动,并为其施展才能创造条件.亲身观察、动手操作时科学 教学的灵魂.拓展探究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和课外探究紧密 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意识 . 九、设计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人.特别注重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的培养 , 通俗还注重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发展善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十、板书设计我们的呼吸吸新鲜空气呼废气十一、学生记录卡设计探究方法看到的现象猜想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放入燃烧的火柴其他方法结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