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538584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区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区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区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区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篇一)自*月中旬开始,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彭家乡无障碍改造基地、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希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等地对我区残疾人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同时,召开了有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协会、部分乡镇(街道)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行了广泛协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区常住人口总人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区残疾人口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57%,其中重度残疾人8000多名。近年来,我区残疾人事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协调、部门合力、社会参与的全方位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格局。主要表现在:

2、(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区残联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现有在岗人员6人,下属的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有自收自支编制2人。全区26个乡镇、5个街道均成立了残联,全区530个村(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基本保障了基层有机构、有工作人员、有办公地点。同时,区财政优先预支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经费。(二)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持续改善。我区出台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相继让全区11793名城、乡残疾人享受了“低保”,8100多名重度残疾人享受了残疾人护理补贴,6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享受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或生活补差,对5005名残疾人开展了灵活就业帮助,为868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

3、产提供每年1000元的扶持资金。全区残疾人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新农合、新农保个人缴费政府补贴优惠政策覆盖率100%。(三)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进步。采取社区康复为主、家庭康复训练为辅的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切实开展了残疾人康复事业。*年,购买区人民医院3300平方米医疗用房作为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设有言语治疗(ST)、认知、感统训练、针灸推拿、理疗等康复训练项目,现已挂牌正式运营。同时,每年免费为300名白*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为600名残疾人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同时,鼓励非盈利性民办非企业单位为全区听力、语言残疾儿童进行“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康复训练。二、存在问题(一)残疾人生活水

4、平有待提高。从总体上看,残疾人仍是全区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的特困群体。他们的生活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口,他们由于身心残障、劳动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发展能力低等原因,已成为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扶贫成果最难巩固的特困群体,是扶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城乡残疾人本身收入结构单一、总量偏少,特别是一些农村的残疾人有病不敢治,以致小病转大病、轻残变重残,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二)残疾人保障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按照相关规定,残保金由区地税征收,但征收难度较大,去年仅征收到20多万元,基本停留在财政拨款单位,而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基本未实行。区级财政

5、匹配残疾人经费未足额保障,导致部分民生项目无法实施,难以达到省上规定要求。(三)残疾人康复网络不够健全。我区虽成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并投入运营,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服务,然而尚未形成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机制。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的能力还很弱,乡镇(街道)、村(社区)残联组织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服务网络尚未形成。5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地方较小,设施简陋,没有无障碍设施;全区26个乡镇均没有残疾人康复站,无法满足广大农村残疾人的康复训练需求。(四)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目前我区尚有较多建筑物以及公共场所没有设计、安装、建设无障碍设施,一些宾馆电梯上没有无障碍设施

6、按钮。同时,现有的无障碍设施没有得到很好地管理,有些街道两旁的盲道成为停车点和存放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场地,个别甚至遭到破坏,有的无障碍设施被摊位侵占,未能有效地真正发挥作用。三、工作建议(一)加强领导,落实残疾人保障工作责任。区委、区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事业发展工作的领导,把残疾人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创新理念,形成长效发展机制,使残疾人更好地享受到均等、便利的公共服务。同时,要统筹协调各级工会、共*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老龄协会等社会组织以及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福利基金会等慈善团体发挥作用,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关心、支持、帮助残

7、疾人。积极倡导残疾人自强不息,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勇敢拼搏,奋发有为,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全区人民一道共同开创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二)注重沟通,确保残疾保障金有效征收。在区财政经费保障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残疾保障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区残联要与区地税局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实现全区残疾人基本数据信息的互通、共享。同时,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残疾人保障金征收力度,在年*开展一次残疾人保障金征收工作的专项检查,对不按规定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予以通报、问责。要适时将依法征收的残疾人保障金应当纳入财政预算,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三)

8、真抓实干,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已具雏形,但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扩大救助范围。政府出台特殊优惠政策,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目前收入略高于 “低保”标准、处在“低保”标准边缘,生活确实存在严重困难的残疾人予以保障;将年迈体衰、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体系,灵活采取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实际困难。二是建立医疗保障体系。可采取政府财政补贴一点、区残联从保障金中资助一点、残疾人个人出一点的办法,在残疾人中单独建立医疗保险体系,解决残疾人就医难的问题。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相关部门(单位)联合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的长效机制,适当减免鉴定费

9、用,解决其进城体检的实际困难。同时,加大残疾人技能培训救助力度。由政府补助一定的启动资金,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劳动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其自食其力创造条件。(四)多措并举,加快残疾人康复网络建设。对已建成的残疾人康复中心,重点要放在解决定性、定位、定向发展问题和发挥效能上,加强分类指导,拓展康复领域和服务项目,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统筹发展。对未建立康复中心的乡镇、片区,重点要放在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瓶颈问题上,实现零突破。同时,加强农村康复组织建设,完善区、乡、村三级康复网络,加大对农村康复资金投入,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尽量做到资源共享,以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的

10、效益,以满足残疾人各种康复需求。(五)夯实基础,构建残疾人无障碍生存环境。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无障碍意识。对新建的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住宅区,要按照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和标准建设无障碍设施,切实做到无障碍设施和城市建设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建设,避免再走先建后改的老路。对城镇已建成的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和居住区,要制定改造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逐步进行改造。同时,要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对损毁、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其用途的予以查处,确保已建无障碍设施的正常使用;积极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文字提示和手语、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务,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便利。(六)扩大宣传,营造全民扶残助残氛围。利用各类新闻媒体等平台,把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工作纳入“法律七进”工作,深入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增强全社会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制观念,促进全社会共同关爱残疾人。结合计生优生优育知识,倡导优生优育,从源头上减少新的残疾人产生。加强典型宣传,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倡导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积极宣传为残疾人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先进单位和爱心人士,努力营造人人理解、尊重、关心、支持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