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民间体育活动教育意义的探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5385737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区民间体育活动教育意义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区民间体育活动教育意义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区民间体育活动教育意义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区民间体育活动教育意义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区民间体育活动教育意义的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区民间体育活动教育意义的探讨一、对于山区民间体育活动的界定 首先,对于民间体育活动的界定只能限制于山区,而不能将此的“山区”与“农村”相提并论,这里的民间活动大多是依赖于各自的历史传统和自然地理条件的体育活动。其次,山区民间体育活动在人群上进行限制,即只能将对象限制于16岁以下的人,主要是九年级以下的学生,从而排除了在山区成年人所进行的体育活动。关于此种活动的教育意义的探讨也局限于此。 二、山区民间体育活动的特点 关于山区民间体育活动的特点,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下面三个特点: 1.历史性 山区民间的各种体育项目,如流行于各地的橡皮筋,陀螺等,很难有具体的时间上的追溯年代,尤其在山区,体育活动依

2、托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居多,而又没有相关的历史记载和时代考证,就更加难以去追溯其历史年代。这种历史性主要在于一种社区范围内的代际间的口耳相传,是一种的确存在着又道不明的“历史性”。 2.地域性 这里的地域性包含以下两层含义:第一,山区民间体育活动多依托于各自的生产实践和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十里不同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既有体育项目上的不同,如南方山区有多种与竹林有关的体育活动(山区小孩喜欢的爬竹竿),又有同一项目上可能存在规则上的不同。第二,地域性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文化的意义。按照文化学者的观点,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文化就是一张编织不同意义的网。山区依托自然地理环境,又存在着人类的思考而融入

3、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其生活的组成部分。 3.生活化 山区民间体育活动将生活作为原型,以生活环境作为加工的材料。从事体育活动的人大都并不注重到它本身具有的增强体质的作用,也很难将其与人的意志力的培养、品行性格的塑造等联系起来。对于他们而言,这些活动多是每个人在这种年龄阶段所必须经历的,是与周围的小伙伴们进行娱乐休闲、交流感情的一种工具。它具有任意性与简洁易行,带来的更多不是胜负的感觉,而是体验过程中的那种喜悦。 当然,以一种整体的眼光,历史性、地域性以及生活化都仅仅是从侧重某一方面来说的,对于一项体育活动都是三种特征的综合体,并且可以说,在历史性中展现出地域文化的特征,呈现着生活化的内涵;而地域性

4、显然局限着生活化的范围,生活化也在体现着地域性。 三、山区民间体育活动的教育意义 通过上文对于山区民间体育活动特征的阐述,笔者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山区的民间体育活动显然不同于学校的体育活动,不论在规则、特征、内容等方面,还是在评价、给予人的满足上。另一方面,山区的民间体育活动因为其所具有的以人为主题的特征又会和学校体育存在交叉的地方,如同样可以增强人的体质,培养人的情感等。但笔者注重的更多的是山区民间体育活动所具有的不同于学校体育的教育意义。 1.社区教育 关于社区教育的探讨,在学术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具有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小群体。在山

5、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这种社区性不同于城市中以街道办事处或者是以居民区为单位进行的划分。它可以指包括几户人家,也可以大到一个村落、甚至一个乡镇。在这样一个几乎相对封闭的地域,人们稳定的生于此,长于此,人口的流动性很小。山区民间体育活动对于社区的教育意义就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山区民间体育活动具有代际间的继承性特征。民间体育活动的传播方式不同于学校体育,需要专人的教育,它主要依靠熟悉人群的口耳相传而习得。这种习得中,代际间的口授是最重要的方式。而通过这种代际间的传授,容易在代际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理解,而将这种活动当成人生一个必经的阶段,不但不会去横加干涉,反而会创造一些条件机会来促成子女

6、进行体育活动。 其次,由于生活成长于一个社区,会产生彼此间高强度的熟悉度,同龄人之间易于在民间体育活动上达成共识。通过年长者传授游戏规则给年纪小些的人,然后又通过他们再传授给年纪更小的,一旦达到某种年龄段就会不由自主的加入到社区的业余生活中,从而一方面缩小了教育的时间跨度,缩减了教育的难度,另一方面又是一次友伴间的交流。 正是这两方面的作用,产生社区教育上以最小的视角和最小的成本传递了社区生活的情感依赖和价值连贯。代际间的不理解和矛盾被消解而产生了在体育活动上的理解、认同与情感的延续;而通过同龄人间的体育交流,又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现代体育活动中所需要的规则间的平等友爱,现代生活需要的平等公平价

7、值。可以说,这些通过民间体育活动发生的价值的认同和延续都是以一种毫无成本的、静悄悄的方式进行的,并融入了他们早期的生活习惯中。 2.创设满足主体需求的新形式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体育教育强调服务于社会需要,而这种状况在当代中国并没有太大的改观。在笔者看来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体育教育项目中的过于西方化的国际标准。而现代教育强调教育在目标上要追求“健康第一”,要更加强调重视个体的需要。西方各国也开始在教育上追求“快乐教育”的理念。快乐教育强调体育活动作为人的一个生活方式,人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充分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获得运动的情感体验,愉悦身心,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通过纵观山区民间体育活动的

8、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它在满足主体需求上具有学校体育教育所不具有的优势,并且创造了满足主体需求的新形式。 首先,山区民间体育活动,没有人数上的限制性,在场地选择上的简便易行,加之规则的简单化和难度系数上较低,很符合低龄学生的生理特征,让他们在一种相对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进行体育活动。如滚铁环,可以单个进行的自娱自乐,也可以几个同伴进行比赛,在场地选择上可以是大点的学校操场上或者是马路上,也可以在某一块空地上或是增加了难度性的小路上等。 其次,山区民间体育活动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规则简单易学,加上熟悉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项目,在群体中获得其他人的认同;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又可以进

9、行发挥创造出新的游戏或是将自己的技能提高,从而形成了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性缩小,从而可以找到从事体育活动彼此的平等感、受尊重感,也可以标榜自我的个性。 最后,主体的需求满足更加需要一种认同的文化。个体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它首先必须是社会的存在。哲学人类学家烂德曼说:“生活很少以自然的安排为基础,而是以在文化上被塑造成的形式和惯例为基础。我们已历史地获悉不存在自然的人,甚至最早期的人也生活在文化之中。”也就是说,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他生长的社会群体而独立成长。人类发展生态学也认为,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函数。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个系统及其与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影响。 因此具有历史性和生活化的民间体育活动更加容易获得一种群体的认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观赏、娱乐的要求,从而提升参加体育活动者的满足程度。 四、结论 对于山区民间体育活动的特征的探讨可以更加好的认识它的教育意义。对于教育意义的探讨需要从现代社会的矛盾,从主体的需要去思考,去正确把握现代教育(体育教育)的思潮去思考。而这就需要不受传统的束缚,不受偏见的误导,山区民间的体育活动并不能因为其在民间,就否定它的作用,无视它所带有的价值。我们需要正确思考生活所带给我们的美与启迪。 (责任编辑:黄超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