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脑血管意外康复诊疗常规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5385641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脑血管意外康复诊疗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院脑血管意外康复诊疗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院脑血管意外康复诊疗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院脑血管意外康复诊疗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院脑血管意外康复诊疗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脑血管意外康复诊疗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脑血管意外康复诊疗常规(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脑血管意外康复诊疗常规【概述】脑血管意外(CVA)又称脑卒中,是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分为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性)两大类,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无论是脑出血或脑缺血,其临床表现与病变的脑血管部位密切相关。【诊断要点】L临床表现(1)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半球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包括肌张力降低或增高,腱反射减弱或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及可能的阵挛;肢体运动时出现病理模式或协同运动,表现为上肢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以伸肌张力增高为主。(2)感知觉障碍:包括偏身感觉障碍、一侧偏盲和感知觉障

2、碍;实体感缺失;失认症;失用症等。(3)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的功能障碍。(4)言语障碍:失语症:常见有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皮质性失语等。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异常和构音不清楚,早期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5)吞咽障碍:属于功能性吞咽障碍或神经性吞咽障碍。(6)心理情绪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或焦虑症。(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表现在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及大小便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减退。(8)脑神经麻痹:包括:1)面神经麻痹:眶以下的面肌瘫痪,常伴有偏瘫及舌肌瘫痪。2)假性延髓(球)麻痹:为双侧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属于

3、上运动神经元病变。2.影像学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相应的脑部病变。【康复评定】1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表1-11是我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推荐应用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最高分得分45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2 .躯体功能评定(1)运动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加以选择。D肌张力及痉挛:可采用临床肌张力分级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2)肌力:可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有条件也可以作等速肌力测定。平衡:可采用平衡量表(如Berg平衡量表、Tinnetti能力量表)评定,有条件可以用平衡测试仪检测。4)步行能

4、力:主要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在步态周期中不同时相的表现进行分析,也可“站起-走”计时测试、6min或IOmin步行测试评定;有条件可以采用步态分析系统测试。5)整体运动功能:如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表1-12)、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感知功能:可根据患者存在的情况采用相应的评定方法予以评定,如AIherIt划杠测验、删字测验(Diuer测验)等。3 .认知功能常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也可选用韦氏智力量表(WAI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o4 .言语功能评定(1)失语症:可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波士顿失语症检查法或西方失语症检查法评定。(2)构音障碍:一般采

5、用弗朗蔡构音器官功能性检查法评定。(3)吞咽障碍:可以采用临床吞咽检查法、透视录像吞咽检查法以及内镜下吞咽检查法评定。5 .心理精神评定多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或症状自评量表(SCL-90)o6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常用巴氏指数(BarthellndeX)评定,有条件也可以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7 .生活质量评定采用SF-36(中文版)。一般急性期不作生活质量评定,多在出院前或随访中进行。【康复治疗】1 .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无特殊禁忌的脑血管意外患者。(2)禁忌证:生命体征不稳定,如发热(体温38)、血压波动大、症状继续进展的患者,可以

6、延迟开始康复或暂停康复治疗。表171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评价内容得评价内容得分分一、意识(最大刺激、五、上肢肌力最佳反应)V级正常1.提问:年龄;IV级不能抵抗外力现在是几月份III级抬臂高于肩(相差2岁或1个月都m级平肩或以下算正确)II级上肢与躯干夹都正确角45一项正确I级上肢与躯干夹角都不正确进行以下检45o查六、手肌力2.两项指令:握拳、V级正常伸掌;IV级不能紧握拳睁眼、闭眼(可示范)In级握空拳,能伸开均完成m级能屈指,不能伸完成一项级能屈指,不能及均不能完成,进行以掌下检查I级指微动3.强烈局部刺激健侧O肢体七、下肢肌力定向退让V级正常定向肢体回缩IV级(不能抵

7、抗外力)肢体伸直III级抬腿45以上,无反应踝或趾可动二、水平凝视功能In级抬腿45左右,正常踝或趾不能动侧方凝视功能受限II级抬腿离床不足眼球侧方凝视45三、面瘫I级水平移动,不能正常抬高轻瘫,可动O全瘫八、步行能力四、语言正常行走正常独立行走5m以上,跛交谈有一定困难,需行借助表情动作表达;独立行走,需拐杖或流利但不易听懂,他人扶持卜口J以行走错语多能自己站立,不能走可简单父流,但复述坐不需支持,但不能困难,语言多迂回,站立有命名障碍卧床词小达总2 .康复目的和原则(1)治疗目的1)急性期的治疗目的:主要是诱发肢体的随意运动,预防继发性损害(如压疮、呼吸道感染等),防止出现异常运动模式。2

8、)恢复期的治疗目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改善肢体的选择性运动,抑制不正常的联合反应,改善步行能力,提高手的精细功能和预防可能出现的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复合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关节僵硬等合并症。具体包括:改善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运动、认知、言语等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重返社会。表1-12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上肢手下肢1级弛缓,无随意运动弛缓,无随意运动弛缓,无随意运动2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其成仅有极细微的最小限度的随级份,不一定引起关节运动屈曲意运动3痉挛加剧,可随意引起共

9、能全指屈曲,坐位和立位级同运动,并有一定的关节运动勾状抓握,但不能伸展时,有髅、膝、踝的协同屈曲4级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运动;L手能置于腰后。2.上肢前屈90(肘伸展)。3.屈肘90,前臂能旋前、旋后能侧方抓握及拇指带动松开;手指能半随意的、小范围的伸展L坐位,足跟触地,踝能背屈;2.坐位,足可向后滑动,使屈膝大于90。5级痉挛减弱,基本脱离共同运动,出现分离运动L上肢外展90(肘伸展,前臂旋前)2 .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头(肘伸展)3 .肘伸展位,肩前屈30-90前臂能旋前、旋后1.用手掌抓握,能握住圆柱及球形物,但不熟练2.能随意全指伸开,但范围大小不等。从共同运动到分离

10、运动:1 .健腿站,患侧雕伸展位能屈膝2 .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踏出,踝能背屈1.能进行协调运动6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各种抓握;大致正常级正常或接近正常2.全范围1.立位雕的伸指;能外展超过骨3.可进行盆上提的范围单个指活动但2.坐位,比健侧稍差伸膝用内外旋下肢,并伴有足内外翻治疗原则1)早期开始:对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无进展、神志清醒的患者,即可开始治疗。对昏迷患者或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只要没有发热、瘫痪没有进展、血压稳定,也可以开始肢体的被动活动或通过物理因子干预。2)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主要采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护理、康复生物工程,以及中医治疗(包

11、括针灸、中药)。3)循序渐进:治疗项目由少到多,治疗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强度逐渐加大;治疗中外界给予患者的帮助逐渐减少,患者的主动参与逐渐增多。4)持之以恒:从发病开始,康复即介入,直至患者的功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3 .临床治疗主要为控制血压、稳定生命体征、改善脑循环、支持疗法以及预防并发症。对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溶栓、抗凝、降纤、抗血小板治疗等;对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治疗的重点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1)脑缺血的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5-6h内可以选用尿激酶或其他溶栓药物静脉给药。2)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口服阿司匹林。3)抗凝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常规肝素可能对

12、稳定进行性脑缺血有效,并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4)中药治疗:丹参注射液、三七注射液等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2)脑出血的治疗1)降低血压: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D和受体阻断剂等降压药。2)控制颅内压:20%甘露醇脱水治疗,严重者可行手术减压治疗。(3)并发症的治疗1)对没有严重禁忌证的严重偏瘫患者,建议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2)密切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吞咽困难、呼吸道感染等症状。3)有继发癫痫发作的患者可以给予抗癫痫治疗。4)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可以使用制酸药。4 .不同病期的康复治疗(1)急性期:病后数日,以急诊抢救为主。如果患者神志清醒,病情无

13、进展,应尽早康复治疗。1)预防并发症:可采取定时翻身(一般每2h翻身一次)或使用翻身床、交替充气气床垫等措施来预防压疮;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经常活动肢体,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2)预防关节挛缩、变形: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减轻肢体水肿;被动活动瘫痪的肢体可以维持肌张力和关节活动范围;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可预防异常模式的发展。例如,仰卧位时的抗痉挛体位:上肢肩稍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腕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并分开;下肢骨盆和股前挺,大腿稍向内收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侧放置垫物以防下肢外旋,膝关节稍垫起微屈,踝关节90,足尖向上。(2)恢复期:急性期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

14、即可进行功能训练,恢复期一般可分为迟缓性瘫痪期、痉挛期和改善期。1)迟缓性瘫痪期:即BrUnnStronll期,治疗重点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2)痉挛性瘫痪期:即BrUnnStrOnill、In期,治疗重点是缓解肌痉挛、控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3)运动控制改善期:即BrUnnStrOmIV、V期,治疗重点是进一步降低肌痉挛,恢复正常的肌张力,促进肢体的选择性运动,改善运动的协调和运动的控制。运动控制的训练根据正常的运动发育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从翻身一坐一坐位平衡f双膝立位平衡f单膝立位平衡f坐到站f站位平衡f步行的顺序循序渐进进行。5 .康复措施与方法(1)早期或迟缓性瘫痪期1)正确体位的放置:采取抗痉挛体位,定时翻身。2)保持关节活动范围:对有肢体瘫痪的患者,四肢关节应由被动运动、主动-辅助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早期肢体的被动运动可以IOT5min次,2-3次/d。意识清醒的患者可以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来带动患侧肢体完成主动一辅助运动;完成主动运动时应避免诱发肢体的病理模式或利用协同运动来完成。3)诱发肢体的随意运动:可采用BrUnnStrOm技术、Bobath技术、Rd技术、PNF技术以及运动再学习技术中具有诱发肢体随意运动的方法。4)床上运动:如果病情容许,可以进行桥式运动(由双桥到单桥)、床上翻身训练(健侧向患侧,患侧向健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