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习心得总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5385532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学习心得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信息技术学习心得总结 此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根本、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和以往的培训相比,此次培训含有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很深刻。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络,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计划专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绪,促进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愈加好的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以后能将信息技术利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2、培训形式新奇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

2、的合作意识。尤其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置小组代表,现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快速树立团体合作意识,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矗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各组员能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即使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教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深入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能够将这些知识利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计划设计,梳理教学思绪,加深对教材的了

3、解。4、是学习收获巨大。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础内涵,深入了解了教设计的通常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经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能够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法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同时增强了团体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各展所长,一直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假如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

4、的提升。经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觉了自己身上许很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即使完成了,但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信息技术学习心得总结二全方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方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现在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停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愈加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认为有所感慨,所以又去看了相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是怎样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变

5、革,学习方法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提倡新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关键和最为关键的步骤。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通常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老师们全部明白这么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全部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实

6、践不停实践,直到学习成为她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表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显著地体会到她们极少这么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天天的讲话统计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利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标准,向学生提问,激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期望学生去思索、推理和交流,其目标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升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老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假如你认为她们行,她们就行。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

7、、做笔记、课后背。怎样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勇于向老师挑战,老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索,有勇气认可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和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不管怎么准备,全部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首先取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该肯定。新教材最大的特

8、点是它的开放性,而且采取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她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小区活动,她们几乎全部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她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展现在面前时,她们也能够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她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她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老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老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么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改变,和老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老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停发展、不停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多个多样的活动,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因为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讨老师学会寻求、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老师在实施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