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地域性的合和校园文化.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5380775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具有地域性的合和校园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构建具有地域性的合和校园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构建具有地域性的合和校园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构建具有地域性的合和校园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构建具有地域性的合和校园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具有地域性的合和校园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具有地域性的合和校园文化.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具有地域性的合和校园文化 多年在小学工作的经历,使张建民校长养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首先他重“扬弃”,特别是重“弃”,他勇于面对问题,纠正错误,自我革新。老子说“自胜者强”,就是在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中,张建民以及他所带领的学校实现了成长。第二重“基本”,教学是一种精神产品,它不同于物质产品如汽车、电视等,只要设计好一种模式就可以批量生产。教学看似是重复的,但每一天、每一节课实则都不同。只有打好基本功,才能在教学中不至于陷入千篇一律、创新乏力的境地。第三重“文化”,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它都客观存在,而且时刻影响着学校的管理、制约着师生的言行。张建民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提

2、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要分三步走:一是精准确定学校固有文化的合理内核;二是科学完善,建构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三是付诸实践,勇于探索。 立足地域特色,形成文化场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不可或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特有氛围,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影响师生的生活方式,在校园内形成一个巨大的场能,以期陶冶师生情操,构建师生健康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张建民 张建民每到一地,都要观察当地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准确把握所在地的文化质感。虽然他不认同“地理决定论”,但一个地方的位置、地势、气候、人口分布确实会对文化造成影

3、响。张建民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来到密云县河南寨镇中心小学之后,他提出要立足当地实际,传承独特地域文化,反对文化嫁接。密云县河南寨镇与密云县城区一水相隔,居全县南大门位置。背倚密云县城,南至顺义通州,东临两镇到兴隆,西经怀柔至京都。土地广阔,土壤肥沃,人杰地灵。河南寨镇中心小学东倚层峦黍谷山,西衔蜿蜒潮白河。由于历史原因,当地形成了满族文化特色。在张建民主持下,学校整体设计了体现满族特色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设计依据本校实际,以期达到继承民族优良传统,促进多民族融合,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建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的目的。学校挖掘创作出河南寨独有的“邹子吹律”“黍谷先春”“圣水鸣琴”等历史典故

4、,并将其镌刻在学校大门影壁雕塑上。雕塑造型采用画卷形式,上有龙纹图案,体现出满族文化特色和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体现了河南寨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民向往和谐生活并世代传承的美好愿景。 创建合和校园,弘扬传统文化 “合和”理念要体现在河南寨小学的环境之中,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合和管理),体现在课堂上(合和课堂),体现在课外活动中(合和课外活动),体现在后勤中(合和后勤管理)。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浸润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张建民 张建民深知,建设校园文化要立足地域特色,但又不能局限于此。偏居一隅、闭门造车会造成目光狭隘,自古以来的很多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张建民以及河南寨镇中心小学的师生将目光放在

5、了更宏伟、更深远的事业上,就是要以深刻的历史责任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原有“明白事理,学会学习,强健体魄,美化心灵”的文化建设纲领基础上,广大干部教师反复研讨交流,创造性提出了“合和”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张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合和”的含义。“合”是指运动时全身上下、四肢百骸都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全身各部动作的幅度、运动的快慢、发力的大小及方向,各肢体间的相对位置恰到好处,没有过与不及的情况。“合”是自然的、全面的,它包括内外相合、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前后相合等。反映在学校中,就应该是干群相合、师师相合、师生相合、生生相合。依此,学校提炼出“合”的三个关键词:合法这是底线,是最基本的原则

6、,河南寨镇中心小学既要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又要秉承育人教学之法;合理天下之大,莫出于理,合理即顺道,顺教学之道,顺育人之道,顺社会之道,顺自然之道;合作学校教师深信无完善之个人,有完善之团队,全校师生精诚团结,密切合作,无坚不摧,必硕果累累。 “和”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从总体上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于宇宙人生审美境界的最高追求,是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发生的规律、存在的常态、功能的佳境。老子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从宇宙本体论、生化论层面,阐释了“和”是阴阳二气的矛盾统一,是生成万物的内在依据或存在状态。“和”的三个关键词是:和谐事物存在的最佳状

7、态,物质要素与精神品质和谐、课堂和谐、课间和谐、活动和谐,等等;和善与人为善,劝人向善,善念第一;和美人与人、自然、社会高度契合。 “合和”理念运用于校园环境建设,就是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校园。绿色彰显生命,绿色引领潮流,以绿臻美,以绿启智。学校重视利用校园绿色生态资源,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生态环保教育,形成以生命价值为基础、以绿色为载体、以爱心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教育特色,让学生在绿色的熏陶下,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实现自我、保护环境、珍爱自然,自觉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在绿色中陶冶高尚积极的美好心灵。“合和”应用于教师管理中,就是要以诚待人、以和为贵,培育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要想做到团结

8、,校长以及领导班子就必须大气、大度、包容,有胸襟、有境界。有了“合和”文化作为指引,学校管理工作像是装上了琴弦,每天都能奏出和谐的旋律、美妙的乐章。 夯实基本功底,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的基本功有哪些呢?我看只能用“众多”这个词来概括。比如说: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等等。再往细里说,写字、朗读、简笔画、演讲、讲故事、弹琴、声乐、舞蹈、沟通交流,等等。基本功扎实的老师,成长进步的速度就快,幅度就大。基本功欠缺的老师,发展的速度就慢,幅度就小。 张建民 张建民的标准很高,被他列入基本功的那些技能,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做不好。这是他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作为校长对

9、全体教师的要求。张建民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总结了几条练就扎实基本功的原则:抬起头、过过脑,出出汗、洗洗澡,刹下腰、动手脚,咬紧牙、学到老。 “抬起头、过过脑”,这是一个观察、分析、研判、定性的过程,抬起头看名师,看身边的优秀教师,看看自己和他们差距在哪里,分析一下,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自己应该在哪方面下大力气。只有经过这个看得清、想得透的过程,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知道路在何方! “出出汗、洗洗澡”,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通过比较找到差距,通过比较扬弃自我。特别是这个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写好的文章都不乐意大段大段地删改,何况身上积习已久的意识层面的东西呢?但不出汗就无法驱走体内的邪气,不洗

10、澡就无法剔除身上的脏污。经过这个过程,教师们心灵就会洁净起来,思路就会清晰起来,思维就会敏捷起来。 “刹下腰、动手脚”,这是实践层面的要求,知不足方能进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红军长征两万五,必须迈开第一步。得精深地学,得反复刻苦地练,得躬行躬践,不要做天桥的把式,不要嘴强身子弱。一句话,舍得花工夫,肯于卖力气,事无不成! “咬紧牙、学到老”,这条讲的就是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马克思说:“在科学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行的,只有那些在科学道路上不畏艰险的人,才有希望到达科学的顶点。”切莫浅尝辄止,切莫知难而退,切莫小富而安。 有了深厚的基本功,就有了本钱。就有了干好本职工作的本钱,就有了异军突起

11、的本钱。学校所有的活动,它的出发点和指归点都是提高教学质量。河南寨中心小学广大教师解决了肯下功夫的态度问题、能够办事的能力问题,以端正的工作心态和高涨的工作热情,实现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异军突起,学校教学质量多年来稳居全县前茅。 传递爱的教育,培育美丽心灵 “因为有爱,所以坚持”,因为对学生的爱,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爱,才能使我们在遇到困境时从未退缩,坚持自己的理想,为祖国培养人才。 张建民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每个人心中都有爱,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做的是把爱心传递出去,把爱散发出来,用爱心做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爱心。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

12、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张建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根独有的琴弦,倘若你自己能与他对准,他就会奏出最美妙的音乐。”是的,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教师要学会用自己的真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要用人性化的方式来指导、矫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生涯中永恒的主旋律。课堂内外,总是以微笑面对学生,在学生们的心目中,老师永远那么乐观和充满自信,那么朝气蓬勃,那么和蔼可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3、爱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爱。我国现代教育家夏?D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情感历来被人们视为一种神奇的力量,是维系人们生存、追求和发展的动力之一。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无影无形总被我们忽略,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幼小脆弱的生命,需要教师精心的呵护,我们的学生也只有在爱的哺育下,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学习最新理念,传承师道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成为有用之才。 张建民 张建民时时关注着国家最新的教育政策和理念,2

14、014年教师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张校长立刻组织学习,传达讲话精神。习总书记指出,“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 师道,为师之道,应该是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张建民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要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要有现代精神和奉献精神。教师必须有未来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思想上更新观念,行动上勇于创新,学习上力争上游。要当一个好老师,还要有一颗奉献心,一种乐在教坛献青春的阳光精神。教师应该有

15、着更高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和育人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教师需要认真履行包括为人师表在内的法律和道德所规定的义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坚定献身教育的信念,做到以人为本,以教为乐,以教为荣,展示当代教师的崇高形象。 教师要有育人能力与敬业精神。教师必须具备不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科学预见的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实践与交流能力、捕捉和使用现代信息的能力。未来教师应博学多识,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有长流水”。以教学为己任,努力钻研业务,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讲究授课方法,掌握教学规律,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

16、广大学生的赞誉。 教师要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教育力量更多地是从人格当中来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 教师要树立民主科学的教育观念。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当今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与学生生活场域的不同和变化,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学习和生活,从节奏到质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的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和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内容多、视角多变、形态复杂。这迫使教师不能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必须想办法适应学生,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